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集肤效应电伴热管道停输再启动过程进行了研究。考虑管道正常运行及停输过程中管内原油粘度、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同时考虑停输过程中的原油凝固潜热对温降的影响,对集肤效应电伴热管道加热到输送温度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可为确定合理的停输再启动时间、管道安全启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
大功率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管道集肤效应电伴热系统的一种新型设计方法,推导了管道温度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介绍了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通过伴热电源控制器输出脉宽调制(PWM)信号,控制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逆变电路输出方波交流电,利用集肤效应原理对管道进行伴热.调整控制信号的占空比,可以调节电源的输出电流,达到控制系统输出功率的目的.试验初步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超稠油管道集肤电伴热效应实验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辽河油田超稠油管道集肤电伴热工艺为理论依据,建立了超稠油管道集肤电伴热效应物理模型和 数学模型,并采用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集肤伴热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实验和模拟数据的 对比,采用软件进行仿真计算是可行的,不仅可以直观地显示超稠油管道内温度场的分布情况,还可为超稠油管道 伴热效果的优化和安全停输时间的确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中压天然气流量计实流标定装置时,门站调压引起检定用天然气压力、流速、温度均发生波动,这些波动均会影响测量的准确度。以某待建中压天然气流量计实流标定方案为例,根据设计参数进行了管道系统动态仿真,对实流标定装置中最佳检定点的选择进行了讨论。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调压器出口2 m以上的距离处,管道内检定用天然气压力、流速、温度的波动符合检定规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建立电伴热方式的稠油伴热管道二维非稳态模型,分析了管道的保温层厚度、伴热管个数以及位置参数对稠油管道安全停输时间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单管伴热的情况下,管道的保温层厚度分别为60、70 mm和80 mm时,安全停输时间分别为26、30 h和34 h;在双管伴热的情况下,双管夹角的变化对安全停输时间的影响较小,安全停输时间约为36 h。  相似文献   

6.
介绍管道管顶地温对天然气中压管道管材选择的影响,以广东地区一段长为5 000 m的天然气中压管道为例,考虑温度对P_(MOP)的影响,从工程投资、施工难易程度、后期管网运行维护等方面,对天燃气中压管网管材选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长输管道内天然气最大允许含水量的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一种预测长输管道内天然气最大允许含水量的方法。输气管道内压力温度变化复杂,呈较陡的变化趋势,对应的天然气含水量也随之变化。详细地分析了输气管道内天然气含水量的变化规律,得出决定输气管道内最大允许含水量的压力温度条件。从统计热力学理论出发,以相平衡理论为基础,给出了预测长输管道内最大允许含水量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方法,在给定输气管道入口压力温度条件下,能准确预测输气管道内不形成水合物允许的最大含水量。最后,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此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分公司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天然气工程建设、营运、天然气销售的专业化公司,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和利润中心。从2005年成立到现在,公司承担了国家重点工程川气东送工程的开工建设;新建榆济天然气管道;担负着为山东济南、青岛及河南郑州等重点城市供气的任务。天然气管道已经成为天然气分公司的标志,为了确保天然气长输管道安全高效的运行,天然气管道投产前必须要进行的一道工序是管道干燥。  相似文献   

9.
选煤厂长距离电伴热带在消防管道上的应用,在冬季的保温效果比较明显。在经济上节约了建设投资.在生产安全方面起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管道泄漏监测对于保障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安全运行意义重大。本文介绍了音波管道泄漏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在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油气运销部塔雅天然气管道应用情况,为保障塔雅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运行,分析了目前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建忠 《商品与质量》2022,(29):166-168
天然气的优势为绿色环保以及开采成本低,是当前人们生产生活中使用的主要能源,从而市政燃气管道铺设工作不断发展.但是在铺设燃气管道过程中,为能够全面普及天然气,其管道建设一般沿道路铺设,同时会延伸到居民区内,这将影响城市道路.除此之外,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性,因此很难选好铺设天然气管道的地址.只有掌握铺设天然气管道的技术,才...  相似文献   

12.
将氢气掺入现役天然气管道中混输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低成本储运的有效方法,但是氢气的掺入会对天然气管道水力特性和安全等方面造成较大影响。为此,采用SPS软件对不同混氢比(均为摩尔分数)的天然气管道输送工况和泄漏工况进行仿真计算,探究掺氢对天然气管道水力特性、离心压缩机运行特性、泄漏后截断阀压降速率及泄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氢气会降低天然气管网的输气效率和压缩机性能,可通过增大压降的方式确保管道输气效率不变;在相同天然气需求下,随混氢比的增大,管道动态压力波动减小;掺氢天然气管道泄漏后,随着混氢比的增加,压降速率和泄漏量均增大,管线截断阀压降速率阈值设定值也要相应增大。该研究成果为确定天然气管道最大混氢比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为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工艺的确定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3.
电伴热系统由电源控制/配电、温度检测/控制元件、电伴热带等主要组成部分,具有伴热效率高、温度控制精确、安装维护方便等特点,是国家推荐的节能项目,在原油处理站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天然气管道泄漏几何区域图形,建立了天然气泄漏控制方程,基于控制体积原理和多孔介质理论,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埋地天然气管道泄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得到了天然气在土壤和空气中泄漏浓度分布,并分析了风速对天然气组分的扩散影响规律,确定了安全区域,为天然气管道泄漏应急救援和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新技术、新材料日渐广泛的应用必然会使天然气管道系统面临一系列新的可靠性问题。在此形势下,采用天然气管道可靠性设计方法可以有效保障天然气管道的可靠性。本文介绍了天然气管道可靠性设计方法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及设计流程,重点阐述了4种计算可靠度的方法:一次二阶矩法、蒙特卡洛法、故障树分析法和贝叶斯网络法,并分析了4种方法的优缺点与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原城市中压天然气管道泄漏情况,研究了多层、高层建筑物和风速对天然气管道泄漏和扩散的影响,利用CFD模拟计算软件分别对高原气压下中压A、中压B天然气管道的泄漏扩散进行数值模拟,并得到了泄漏后CH4的体积分数分布和危险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城市中压A天然气管道泄漏孔处的质量流量与平原地区一致,不受气压影响,高原城市中压B天然气管道泄漏的危险区域随时间的增加保持不变或变小。  相似文献   

17.
脱硫后的天然气不仅能够减小管道腐蚀,大气污染,触媒中毒等,而且可以增加天然气的热容量和管道在气体的传输体积。采用中空纤维膜控制器,将碳酸钠的水溶液作为脱硫剂,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膜为分离介质,通过膜吸收技术,分别研究了气体停留时间、吸收液流量、温度、浓度、气体流量、膜组件高径比和填装密度等工艺参数对总传质系数和脱硫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停留时间、碳酸钠的流量、高径比和填装密度的增大,脱硫率也随之提高;随着碳酸钠的流量、天然气流量、温度的变大,总传质系数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带有伴热管的埋地输油管道的几何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单元法对管道周围土壤的二维非稳态温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同时对输油管与伴热管上部未设保温板的情况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输油管与伴热管上部加保温板有助于保持输油管的温度。改变输油管和伴热管之间间距、管道埋设深度,得到各自土壤的温度场分布,表明缩小输油管和伴热管间距,能够提高伴热管传热效率。在给定的运行参数下,输油管埋深1.5m是比较合适的设计尺寸。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地面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范围预测的精度,基于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和多元回归预测方法建立地面天然气泄漏扩散范围预测模型,以北京市某地面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通过事故后果模拟分析得出,风速、大气稳定度、管道压力和泄漏口直径为扩散范围的关键影响因素,即为预测模型的自变量因素;通过多元回归预测和MATLAB软件建立的地面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范围预测模型,其最大误差为5.48%。本文所建预测模型对天然气泄漏扩散范围的预测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可为地面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油品在非金属管道内流动过程中和管道内壁面发生接触产生大量的电荷,过量电荷聚集放电会产生火花导致管壁的穿孔以及引起火灾,严重影响正常生产。对其静电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知,起电速率受油品流速、温度、含水率、管线材质及粗糙度影响。结果表明,起电速率与油品流速呈正相关;油品温度的升高不利于油品静电的积累;在一定含水率范围内起电速率随着含水率的上升而逐渐增大,超过反向点后呈相反趋势;起电速率与管线粗糙度呈正比;并结合已有实验数据,建立油品流动静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