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丽杰 《福建轻纺》2012,(10):39-42
对高盐稀发酵工艺各工序简要介绍。重点讨论酱醪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微生物生命活动对酱油品质和风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分析高盐稀态发酵酱油成品的理化指标和感官评鉴,研究减曲发酵工艺对高盐稀态发酵酱油质量的影响。试验表明,减曲工艺对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的理化指标和感官风味有显著影响,适当调整减曲比例至10%~20%,对酱油理化指标和感官风味的影响较小,同时有效减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高盐稀态酿造酱油工艺中,发酵醪pH的的高低与原料蛋白利用率及产品质量的优劣,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酶的反应速度受氢离子浓度的影响,发酵醪和酶分子的带电状态均受到pH值的制约,发酵醪pH超出蛋白酵的最适pH值范围,酶活力就要降低,甚至引起酶蛋白的变性而丧失活力。因此,了解影响醪汁pH  相似文献   

4.
探讨黑豆发酵高盐稀态酱油产业化的可行性。共设黑豆发酵的试验组和黄豆发酵的对照组,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成曲质量,检测发酵过程中总酸、氨基酸态氮、全氮、还原糖和无盐固形物等指标,同时测定两组成品的理化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成曲质量要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各项理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可进行黑豆高盐稀态酱油的制作。  相似文献   

5.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速酿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该文介绍了高盐稀态发酵法生产酱油的速酿工艺,包括原料、工艺流程、操作要点等,采用4种方案进行发酵工艺条件的研究,得到的产品在风味上无明显差别,氨基酸态氮生成率60%以上,全氮利用率78%以上。综合发酵周期、酱醪理化指标及感官指标等综合评价,20d速酿,降温后熟发酵工艺生产的酱油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王立群 《粮油加工》2002,(10):53-55
分析了传统酱油生产工艺中存在的不足 ,对比了“低盐固态发酵工艺”和“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酱油的特点 ,提出了生产高盐稀态发酵酿造酱油的关键技术和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酱醪葡萄球菌对高盐稀态酱油发酵的影响,采集高盐稀态酱醪,以产酸为指标分离筛选并获得3株产酸性能良好的葡萄球菌JL04、JL15、JL17,16S rDNA测序结合生理生化特性分别鉴定为香料葡萄球菌、鱼发酵葡萄球菌和肉葡萄球菌。在高盐稀态酱油发酵第15天分别添加3株菌进行为期60 d的发酵,分析发酵过程中还原糖、总酸及氨态氮的变化,结果发现3株菌均能加快酱醪中还原糖的利用,提高总酸及氨态氮含量,其中JL04总酸最高,为15.61 g/L,JL17氨态氮最高,为9.31 g/L。HPLC定量分析添加JL04、JL15、JL17的发酵酱油中6种有机酸总含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37.53%,24.06%及25.90%,主要是乙酸、乳酸、琥珀酸含量增加。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添加3株菌发酵酱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发现酯类物质含量明显提高,其中JL04比对照组提高了116.09%,以乙酸酯类和乳酸酯类含量增加为主,与相应的有机酸含量增加呈正相关关系。感官评分显示:3株菌添加发酵可增进酱油的香气及滋味。高盐稀态酱醪中分离筛选的3株葡萄球菌具有代谢积累有机酸,促进相应酯类物质合成的特征,可作为赋予酱油适口酸感、丰富酱油滋味、增进酱油香气的风味菌应用于酱油发酵。  相似文献   

8.
高盐稀态自然发酵酿造酱油的工艺是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的有效结合。文章详细阐述了以黄豆和面粉为主要原料,经过制曲、发酵、浸出、加热和配兑、澄清等工序进行高盐稀态自然发酵酿造酱油的产业化技术要点,其中对制曲和发酵工序中的精细化操作进行了着重介绍。  相似文献   

9.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生产工艺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豆粕和水为主要原料,配以其它辅料,以高盐稀态法发酵酱油生产出味道鲜美的酱油,同时通过危害分析确保酱油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耐盐乳酸菌在高盐稀态酱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该文研究耐盐乳酸菌的分离、培养、保藏及其在高盐稀态酱油中与酵母菌的协同发酵作用,确定了可应用于高盐稀态酱油中的乳酸菌种类及添加时间和添加量。通过乳酸菌的作用使酱油颜色更加鲜亮、有光泽,并增加了酱油的香气。  相似文献   

11.
张昌伟 《中国酿造》2013,32(10):120-121
在酿造酱油生产过程中,最难控制的是酱油的风味。研究主要针对酱油生产各流程环节进行研究,确定了关键点;加强完善细化管理来提升制曲、原油质量。同时,采用新操作工艺如杂菌控制、风量控制制曲、食用酒精添加到发酵中、原油存储控制等措施,可提升酱油风味;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黑豆保健酱油高盐稀态工艺酿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豆,以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酱油,在品质、营养等方面与黄豆酱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黑豆制作酱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张昌伟 《中国酿造》2013,32(11):124-125
针对酱油生产传统工艺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对其工艺优化的研究,在保持传统工艺优势基础上进行突破,采用新工艺:高蛋白食用豆粕和黄豆混合制曲,天然晒制发酵加入辅剂,低盐压榨工艺等;可提高酱油生产收益,具有较大投入价值,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酿造酱油"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综述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文章详细介绍了以大豆和面粉为主要原料,利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酿造酱油的工艺。  相似文献   

15.
邓斌才 《中国调味品》2006,(10):41-42,56
对我国现时高盐稀态发酵酱油生产中制曲设备进行概括论述,分析现时各种制油设备的各自不同特点和制曲设备以后的发展方向,对酱油行业中如何提高制曲工序的产出量和生产质量作出探讨。  相似文献   

16.
碘盐及发酵温度对低盐固态酱油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碘盐及发酵温度对低盐固态法酿造酱油的影响。试验分析表明微量碘对酱油的色泽有一定影响,使用碘盐的酱油色率略高于非碘盐的酱油,红色指数相近。而发酵温度按第1~7d,41~43℃;第8~18d,44~46℃;第19~20d,47~48℃模式控制,低盐固态酱油的色率及红色指数指标较好,氨态氮的生成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甘氨酸甜菜碱对高渗条件下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YSQ18)形态的影响,并研究了甜菜碱与乳杆菌共固定化技术对提高高盐稀态酿造酱油蛋白质转化率、缩短酱油发酵周期等的作用。利用包埋法将甜菜碱与乳杆菌制成共固定化颗粒,加入酱醪自然发酵。电镜观察显示,外源添加甜菜碱时,处在高盐环境的植物乳杆菌YSQ18生长良好,细胞形态与正常培养相近。发酵结果表明,共固定化组氨基酸态氮、全氮相比空白组分别增加0.234 g/100 mL和0.358 g/100 mL。氨基酸态氮生成率和蛋白质转化率比空白组分别提高1.7%和6.7%,比单独固定乳杆菌和添加游离乳杆菌与甜菜碱的实验组平均提前约1周时间达到发酵终点,与空白组相比提前幅度更为明显。因此,该共固定化技术在酱油酿造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低盐酱油的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盐低钠食品日渐引起人们关注之际,本文对低盐酱油的生产进行了探讨,并综述了目前几种主要的生产低盐酱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酱油制曲过程中的分段控制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酱油制曲过程中,曲霉菌在曲料上不同时段上的生长变化特点,将其分为孢子发芽、菌丝生长、菌丝繁殖、孢子着生四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曲霉菌生长所需要的温度、湿度、通风量等条件的不同,进行针对性分段控制,创造优良的曲霉生长环境,制得优质大曲。  相似文献   

20.
低盐酱油的制法及防腐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低盐酱油的制法及防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