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馏份中砷的化合物会使重整、焦油加氢等催化剂严重中毒,因三价砷有未饱和的电子对、能被催化剂活性组份钯所吸附,故裂解汽油中砷的累积能使催化剂中毒以及使加氢产品不合格。为了控制催化剂上以及油品中砷的含量,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简便和灵敏的微量砷的测定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我国的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工业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正在高速度的发展。随着石油催化加工的发展,石油中微量砷的分析工作显得十分重要。1964年,曾经建立了铂重整原料油及催化剂中微量砷的分析方法,该法测定时间长,强酸和吡啶等试剂影响工人的健康。目前国外微量砷的分析虽已采用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时间  相似文献   

3.
引言裂解汽油(沸程45~210℃)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裂解汽油中的微量砷可引起催化剂中毒,因而要求其砷含量不得大于50ppb(wt)。由轻柴油裂解所得裂解汽油中的砷,大多以有机砷化物的形式存在,沸点低,形态复杂。目前,测定石油产品中砷的方法一般需  相似文献   

4.
石油馏分与石油产品中的碱性氮含量是石油炼制及加工过程中的重要参数,针对现行标准方法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光度滴定法测定石油馏分中碱性氮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多种样品采用光度滴定法测定的结果与现行标准方法测定结果有很好的一致性,测定苯胺的加标回收率为93.0%~110.0%。光度滴定法在保证准确度的基础上实现了分析过程的自动化,扩大了样品适用范围,提升了试验环境友好性,为石油馏分及石油产品碱性氮含量的测定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石油烃脱砷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界石油资源不断贫化,石油烃中的砷化物含量越来越高。由于砷化物对炼油及石油化工过程中的催化剂具有严重的毒害作用,探索有效的脱砷方法,开发脱砷剂具有重要意义。本就石油烃脱砷及脱砷剂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述,总结了近年来脱砷技术领域,特别是液态石油烃脱砷取得的最新成果。展望了石油烃脱砷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测定油田化学剂和石油产品中硫、氮含量的仪器分析方法。试验内容包括制作外标工作曲线 ,考察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测定不同类型油田化学剂和石油产品样品中的硫、氮含量。结果表明 :该方法线性范围宽、检测限低 ,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 4 % ,对于硫或氮浓度大于 30mg/l的样品 ,相对误差在± 3%以内。该方法具有操作简捷、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以及高选择性等优点 ,适用于油田化学剂和石油产品中硫、氮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胜利石油磺酸盐活性物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胜利石油磺酸盐活性物分析方法:两相滴定—比较分析法。本方法是采用分离技术使产品中的活性物组份纯化分离,并利用滴定分析方法使特别石油磺酸盐与标样(纯石油磺酸盐)进行比较,确定石油磺酸盐活性物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测量准确,适用于胜利石油磺酸盐活性物的工业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氢气为载气,采用闪蒸气化进样系统和动态气体稀释定量系统,建立了聚合级丙烯原料中微量磷烷、砷烷的气质联用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当磷烷、砷烷含量在0.005~0.995 mL/m~3时,外标校正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加标回收率在95.8%~10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0%,最低检出限小于0.010 mL/m~3。经实际试样检验,该方法可满足丙烯原料中磷烷、砷烷含量监测和分析要求。为聚合级丙烯原料中μL/m~3级别磷烷、砷烷的分析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石油产品中含有的氮化物,包括石油馏分中原有的微量氮化物,以及后来添加的氮化物(或添加剂)。现今,按日本规格测定总氮的分析方法有 Ma-cro-Kjeldahl 法、Micro-Kjeldahl 法、自动 Dumas 法和微量电量滴定法四种。最近,美国的恩梯柯公司发展了一种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石油中氮含量的仪  相似文献   

10.
对目前常见的石油产品中间馏分芳烃含量测定标准分析方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FIA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做了分析与讨论。荧光指示剂法准确度与重复性均不高,只能得到<315℃馏分中芳烃总量,GC-MS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中间馏分芳烃,准确度,精密度都较高,给出的信息也多,但仪器价格昂贵,分析成本高。文中介绍了以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石油产品中芳烃及芳烃衍生物的几种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石油各类产品,步骤简单,时间短,准确度较高,在排除干扰物质后,可以作为石油产品芳烃含量的日常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11.
采用流动注射气相化学发光测定轻质石油产品中氮含量是一种较成熟的分析方法。在此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镍舟进样气相化学发光测定重油中氮含量的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线性响应的浓度范围为:100ppm ̄5000ppm,对1000pm,氮化物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8%。  相似文献   

12.
介绍国内外石油产品酸值测定的标准方法及其各自的特点和差别,并采用常用的3种分析方法对多种石油产品进行分析比较。确定适合原油酸值测定的方法为电位滴定法,探讨了影响酸值准确性的几种主要因素,提出了与原油酸值测定相适应的分析条件。  相似文献   

13.
砷是石油中一个重要的微量元素,近年来国内外都进行了许多研究。大庆原油的含砷量很高,经常减压蒸馏后砷主要集中在常顶油(36.5~130℃)和常底重油中,而常顶油又集中在最轻的那部分馏分中。从1965年大庆原油馏出物中砷含量的数据(表1)可以看到,原油的含砷量为1030ppb,常顶油为2903ppb,在常顶油中最轻的那部  相似文献   

14.
《石油化工应用》2017,(9):124-127
采用单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建立了测定石油产品中硫含量的分析方法。考察了方法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并用该方法测定实际试样中硫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氯含量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6,线性范围0.5 mg/kg~500 mg/kg,实际试样加标回收率为98.33%~100.93%,并将测定结果与ANTEKXI紫外荧光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基本吻合。本方法适用于石油产品中硫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孙思彤 《齐鲁石油化工》2023,(4):272-276+281
由于实验室目前采用的手动黏度分析方法测定石油产品的运动黏度存在试验时间长、测定结果误差大、无法溯源等问题,选用自动分析方法、实现快速自动化测定成为必然发展趋势。通过手动黏度分析方法和自动黏度分析方法的试验数据比对,结果表明:采用自动黏度分析方法替代手动黏度分析方法测定石油产品运动黏度分析时间短、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6.
TE622.81200611017石化领域硫含量分析方法综述〔刊〕/杨德凤(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石油炼制与化工.-2006,37(2).-57~62对石化领域中应用的硫含量分析方法进行了归纳、对比,给出了不同石油产品硫含量分析方法的优选顺序,指出了现行石油产品国家标准中指定的硫含量分析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了修改建议。表3(杨梅芳摘)TE622.81200611018超声尿素包合法分离测定重质油中的正构烷烃〔刊〕/张正红,田松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石油炼制与化工.-2006,37(2).-63~66选用大庆减压馏分油为原料,通过超声尿素包合法准确地分离…  相似文献   

17.
不同石油产品中异构烷烃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沸程进行分类,列举了不同沸程范围石油产品中异构烷烃的分析方法,并对各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对于选择不同烃物料中异构烷烃的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三次采油中使用的石油磺酸盐的有效活性物含量、结构、平均当量及当量分布和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总结了不同测定方法的特点,并指出了今后石油磺酸盐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齐鲁石油化工》2022,(1):77-80
实验室中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试验采用GB/T 265—1988的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对试验中每一步的精准度要求严格。探究试验恒温时间、流经粘度计的试验时间、试样的洁净度、取样量的准确度等因素对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的影响,其中,运动黏度测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试样的洁净度,并提供了相应提升试验准确性的判断和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石油磺酸盐产品性能,提高产品活性物含量,提供高质量石油磺酸产品,需要在原料上进一步优化,在反应原料方面加入富含芳烃组分的辅助原料,通过原料筛选,以氯磺酸为磺化剂,对现有原料中加入不同辅助原料,原料中要加入的第3组物料,其芳烃含量明显高于目前使用的原料,用釜式磺化反应器合成了石油磺酸盐产品,并对用混合原料反应得到的石油磺酸盐产品产物进行性能检测,与现有的石油磺酸盐产品性能进行对比,加入15%辅剂C与D混时产品活性组分含量增加17.4%,添加30%辅剂C与D混时产品活性组分含量增加21.5%;界面张力稳定性可稳定90 d;经过原料复配生产的石油磺酸盐产品乳化效果比现有石油磺酸盐产品好、析水率低;复配原料生产的磺酸盐产品的驱油效果好于的现有的石油磺酸盐产品,化学驱部分采收率比原来提高5.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