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为获得ADC12压铸铝合金最佳的力学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Si,Cu,Mg,Mn四种元素的添加量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显微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ADC12铝合金成分范围内,随Si和Cu含量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先增大后降低;随Mg和Mn含量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与延伸率皆提高.四种元素含量对合金抗拉强度及延伸率的影响顺序为:MgMnCuSi.合金中主要元素的最优含量为w(Si)=11%,w(Cu)=3.0%,w(Mg)=0.2%,w(Mn)=0.5%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最好,其抗拉强度为285MPa,延伸率为2.23%.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手电钻机壳压铸模具的生产加工,在铝合金模具加工过程中重要工件的生产制造,上下模具配合间隙一致性的保证,并重点记录了对于试铸后压铸件出现的压铸不满等现象,使用增加浇道口截面积等一系列方法对模具在设计结构、尺寸精度等方面作了改进,模具改进后解决了问题,达到了要求。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项试验法分别向压铸铝合金ADC12中添加不同含量的Ce,La和Sm稀土元素,通过拉伸试验数据及金相组织分析,研究稀土元素的加入对合金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稀土元素的加入,合金的力学性能及组织均有着不同程度地提高与细化.单项试验中,当Ce,La及Sm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4%,0.4%和0.2%时,合金的力学性能最好,抗拉强度分别比基体合金提高了10.9%,7.0%和16.1%,同时延伸率也分别比基体合金提高了8.1%,19.3%和20.6%.在Sm元素含量为0.2%时,合金组织的细化效果最为明显,稀土元素对合金力学性能及组织细化的影响顺序为Sm>Ce>La. 相似文献
5.
压铸法生产效率高,压铸件具有尺寸精度高,材料利用率高等诸多优点。由砂型铸件改为压铸件,生产工艺上需在铸造用合金的化学成份、熔炼工艺、铸件的结构等方面作相关的改进。文中结合实例对相关的工艺性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7.
采用真空吸铸工艺制备稀土泡沫铝合金,研究了新工艺下填料粒子预热温度、熔体铸造温度、真空度及填料粒子粒径对渗流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度、浇注温度及填料粒子预热温度是影响真空吸铸工艺渗流长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真空度的增大及浇注温度、填料粒子预热温度的升高,泡沫铝的渗流长度增长;粒径对渗流长度的影响相对较小.在铝液的铸造温度730℃、填料粒子的预热温度为440℃、真空度0.04~0.06 MPa条件下,采用真空吸铸工艺制备出的稀土泡沫铝合金的氧化烧损较少,稀土元素的烧损均小于5%.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冷压-烧结制备了掺杂EBS润滑剂的粉末冶金铝合金,比较了单/多温段脱脂工艺优劣,发现多温段脱脂优于单温段脱脂,脱脂更彻底,但由于气体流量不能无限大,导致气氛脱脂得到的样品碳含量无法达到碳剩余理论值0.02%。研究了真空脱脂和空气负压脱脂机制,真空脱脂可使得EBS热分解的气态有机物和灰分从压坯表面逸出,并被及时带出炉外,最终合金碳含量接近碳剩余理论值0.02%;空气负压脱脂可使得残余碳被氧化逸出,脱碳更彻底,使样品碳含量低于碳剩余理论值。研究了脱脂工艺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真空脱脂合金力学性能优于气氛脱脂,相对密度最大为97.86%,拉伸强度最大为218.06MPa,接近未添加润滑剂合金的力学性能;空气负压脱脂虽然可使碳含量更低,但因脱脂过程中样品暴露在空气中,使得原料粉末也被氧化,导致最终的合金力学性能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9.
10.
研究了压铸镁合金AZ91D在浓度分数为0.6mol/L的NaCl、NaNO3、Ca(NO3)2、Mg(NO3)2、MgSO4、Na2SO4及雨水等不同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采用失重法研究腐蚀速率,金相显微镜和SEM观察表面形貌,XRD分析腐蚀后的相组成,得到了不同离子对失重率、腐蚀速率、腐蚀产物、表面形貌的影响,对研究镁合金的腐蚀行为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应用软件成功的对计算机数值模拟及工艺优化的研究、铸钢过程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传统浇注系统和改进后的浇注系统分别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传统浇注系统浇注过程中容易使钢水发生紊流状充型,使铸件表面和内部产生大量的气孔。而改进后的浇注系统不仅使钢水充型平稳,而且实际生产的铸件表面和内部均没有气孔产生。 相似文献
12.
采用ANSYS FLUENT对双辊铸轧1100铝合金Hunter式铸嘴进行有限元模拟,研究铸嘴型腔结构对铝熔体流热场的影响,并对铸嘴结构进行改进边部挡块、增加主分流块尺寸以及增加圆角的模拟优化设计及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660℃-700℃温度范围内铝熔体粘度η与温度T的数学关系式为η=4.7892×10-3exp(3959.4208/T)。优化前铸嘴型腔内铝熔体流速、温度分布不均匀,且分流块间隙存在低温涡流区。采取四分之一椭圆边部挡块代替原有三角边部挡块,主分流块尺寸由140mm增加至160mm以及主分流块采取15°圆角,可使铸嘴型腔出口处铝熔体速度和温度波动范围显著缩小,提高铸嘴型腔出口处铝熔体流热场的均匀性。实验验证了铸嘴结构优化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为降低铝制集装箱中异种铝合金焊的残余应力,采用预热方法对A356铝板和6061铝管进行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MIG)焊接,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预热焊接模拟,分析不同预热温度及电流条件对残余应力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焊缝及近缝区存在较大的径向和周向残余拉应力,有限元模拟的应力分布与实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焊接模拟的有效性。施加焊前预热可小幅降低径向应力和轴向应力,但使焊件变形量增大。焊前预热并减小焊接电流可减缓母材升温及冷却速率,减小焊件不同区域温差,有效降低各向残余应力及焊件的变形程度。预热温度越高,残余应力降低越多,预热温度150 ℃时,相对未预热焊接样品的残余应力和变形量最大降幅可达40.8%和20.3%。 相似文献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