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国俊 《中州煤炭》2014,(4):64-66,70
根据目前综掘工作面粉尘污染严重且除尘效果不佳的现状,结合泡沫除尘的优势,将泡沫除尘应用于综掘工作面。对综掘工作面产尘机理及粉尘运移规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泡沫除尘技术原理及工艺流程,设计了综掘工作面泡沫除尘装置并进行应用。通过与以往采用的水雾及除尘风机除尘相比,泡沫除尘抑尘效率高,尤其是对呼吸性粉尘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煤矿泡沫除尘技术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严峻的矿井粉尘防治形势,采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对国内外煤矿泡沫除尘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煤矿泡沫除尘技术研究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了立足粉尘基本特性研究、加强泡沫除尘基础理论研究、突破关键技术、开发专用装备的总体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6,(6):185-187
在采煤机上安装泡沫除尘系统。通过测量截煤时泡沫除尘、喷雾除尘及不采取除尘措施回风流中的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值,来比较不同措施的除尘效果。研究表明发泡量越大,除尘效果越好,抑尘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4.
泡沫设备开启前后回风中的全尘质量浓度平均为341.14 mg/m3和89.03 mg/m3,泡沫除尘技术对全尘的除尘效率为73.9%;泡沫设备开启前后回风中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为117.34 mg/m3和23.10 mg/m3,泡沫除尘技术对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为81.3%。泡沫除尘技术除尘效率高,耗水量小,是煤矿井下除尘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矿尘是煤矿安全生产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可导致尘肺病或粉尘爆炸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给一线工人、煤矿企业和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和损失。对泡沫除尘技术和风幕除尘技术进行了整理和归纳。泡沫除尘技术的提出极大地改善了喷雾除尘的效率,之后不断研制出新型发泡剂、泡沫发生器以及将泡沫除尘的具体应用等,但是该技术的研究仍存在空缺,成本太高和抑制粉尘的扩散使其无法广泛应用,在对泡沫除尘的研究过程中,应继续考虑如何使其从源头上减少粉尘的产生,同时抑制粉尘的扩散。风幕隔尘集尘系统有抽出式和压入式系统2种结构,在控制风流时,可以达到隔断、引射风流的目的,并且可以对风流增阻。目前,矿井风幕的理论体系与评价指标尚未完善,未来研究开发在完善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将控制噪声技术、节能环保意识与自身的性能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煤》2019,(12):43-44
通过对掘进机泡沫除尘技术的研究,分析了其具有源头治理、变被动为主动、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湿润速度、增强黏性等特点,介绍了泡沫除尘技术系统的结构及特点,并在潞安环能漳村煤矿2603回风巷进行应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远程遥控智能综掘工作面快速高效除尘的需要,提高综掘机截割煤体期间综掘面迎头的能见度,在综合分析对比传统除尘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远程遥控智能综掘工作面快速高效除尘的泡沫除尘技术.在传统泡沫除尘技术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改造,增加了风水连锁单元及远程控制单元,提高了技术的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实践结果表明,泡沫除...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6,(9):128-130
针对我国煤矿综采工作面粉尘治理的难题,通过分析综采工作面割煤时粉尘运移特性,设计了适用于综采工作面的泡沫除尘系统,主要由正压比例混合器、发泡器、泡沫分配器和喷头等组成。系统在山脚树矿22186综采工作面开展了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泡沫除尘技术后,全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分别高达75.16%和63.86%,分别是水雾除尘的1.72倍和1.61倍,大幅提高了综采工作面的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煤矿规模的逐步扩大,煤炭生产的机械化程度逐步提高,伴随着产生的粉尘也越来越多,原有的除尘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简便、高效、新的除尘方式的推出势在必行.通过对比传统除尘技术与泡沫除尘技术在综掘工作面使用的优缺点,泡沫除尘技术效果非常显著,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潞安集团和顺一缘煤业现有孔口除尘方法对钻孔煤尘治理效果不好的问题,在分析泡沫除尘机理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适合和顺一缘煤业钻孔除尘的泡沫除尘方法。通过对3206风巷和3505风巷进行现场试验,测试结果表明,在钻机下风侧2m位置,使用泡沫降尘时,显著降低了粉尘浓度,改善了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11.
泡沫降尘技术在枣庄滨湖煤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降尘泡沫作为一种新兴的除尘工艺,具有优良的润湿性、覆盖性和黏附性,泡沫与粉尘之间存在的各种效应之间相辅相成,强化了泡沫降尘效率;设计的泡沫降尘工艺,利用井下已有的高压水和压缩风流为动力,通过添加器添加发泡剂,经与发泡器产生高性能泡沫,最后经喷头喷洒至掘进面,进行降尘。通过滨湖煤矿掘进面的现场测试,得出了采用泡沫降尘技术,降尘效率高可达80%,降尘后能见度在6m以上,降尘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杨永弟 《山东煤炭科技》2021,39(3):142-143,152
针对云冈矿井下带式输送机运输过程中易产生煤尘污染,且易造成下级输送带损伤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带式输送机落煤点缓冲除尘装置。实践应用效果理想,有效解决了带式输送机运输区域的粉尘浓度污染问题及下级带式输送机因落煤问题造成砸坏和冲击损伤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负压诱导式喷雾除尘方法应用于煤矿生产,改善了矿井通风环境,提高了井下空气舒适度,阻尘、灭尘效果明显,避免了二次扬尘。  相似文献   

14.
微细水雾降尘除尘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微细粉尘特别是呼吸性粉尘的特点,提出了微细水雾降尘除尘方法:通过对水雾喷头进行旋转产生微细雾幕,从而达到降尘除尘的效果。分析了微细水雾降尘除尘工作原理和捕尘机理,并对产生微细水雾的旋转喷头进行了简单的设计。结合旋转喷头特点将控尘区域划分成3部分,集中喷射区、控制区和临界逃逸区,通过3层控制从而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降尘除尘效果。  相似文献   

15.
结合金凤煤矿二、四分区已有的地震勘探资料,通过踏勘和理论分析论证,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对本矿区三分区实施了三维地震试验方案,采用地震解释组合体软件(IESX)、可视化软件(GeoViz)以及地质绘图软件(CPS3)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认为T12、T15、T18波主要是由十二、十五、十八号煤层引起的复合反射波,连续性好,易连续对比追踪。通过三维地震异常解释断点160个,解释断层12条,其中正断层11条;异常显示煤系地层总体形态为背斜构造,轴部位于勘探区中部,背斜构造轴向NNE转近NS,东翼较陡,西翼稍缓。因此,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可有效解释矿区褶皱、断层构造、煤层深度、起伏形态等特征,可为矿井开发建设提供较为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6.
煤矿救灾机器人应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了使机器人在煤矿救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在阐述国内外煤矿救灾机器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某矿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及救援情况,对煤矿救灾机器人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煤矿救灾对救灾机器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将虚拟样机技术应用于矿用带式输送机的设计制造上可有效提高整机设计品质、缩短开发周期和降低开发成本。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在机械产品研发中的技术优势与应用现状,列举了国外较为成熟的几款带式输送机专业化虚拟仿真软件,概述了国内学者借助第三方软件搭建带式输送机虚拟样机的方法策略,针对矿用带式输送机的刚-柔体结构特征,提出了建立矿用带式输送机虚拟样机多领域联合仿真的方法与设计框架,讨论了当前矿用带式输送机虚拟样机中关于输送带黏弹性体的准确建模、均匀与非均匀物料加载、柔性体输送带与刚性体零部件之间接触定义尚未妥善解决的三个关键技术问题,并给出相关解决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8.
针对煤矿井下粉尘治理难的状况,通过对井下粉尘浓度的自动监测与监控、喷雾装置的自动化控制、粉尘浓度超限报警,以及地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等研究,在该系统现有功能基础上,建立了粉尘自动监测与喷雾装置的自动化系统,实现了远距离粉尘在线实时监测、监控与信息管理功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曾辉  郑艳春  韦乃杰 《煤矿机械》2011,(10):203-205
为了降低井下工作面的粉尘浓度和温度,东怀煤矿应用了一套自动化高压喷雾降温除尘系统。该系统通过净化系统将水净化,再经过冷却系统将水冷却成5℃以下的冰水,冰水经两管路流入井下,其中一路冰水经过加压后,供给井下高压喷雾除尘降温系统;另一路冰水不用加压直接进入现有的防尘管路供给采煤机、掘进机等设备冷却用水。该系统有效地解决了井下粉尘浓度大、温度高的难题,使井下作业环境得到了改善,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汪腾蛟 《煤矿安全》2015,46(5):140-142
为进一步降低掘进面粉尘浓度,寸草塔煤矿引进了干式除尘系统,针对干式除尘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优化除尘风机安设位置以实现同步前移从而减少除尘设备运行阻力、根据供风量与除尘风机吸风量相匹配的原则来确定除尘风机型号、采用多风道吸尘、风筒吊轨等改进技术和手段,使掘进面现场综合除尘效率达到了97%以上,全尘浓度降至5.9 mg/m3以下,呼尘浓度降至2.4 mg/m3以下,大幅降低了掘进面粉尘浓度,提高了现场作业人员的健康保障,同时也减轻了工人作业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