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溅射-气体-聚集(SGA)形成团簇的原理,提出了蒸发-气体-聚集(EGA)共沉积方法,并在方华膜载网上成功地制备了Fe-Cu纳米磁性包理团簇样品。TEM/ED分析表明,样品中Fe团簇被Cu原子所包裹,形成了以Fe团簇为芯,Cu膜为壳的良好的芯-壳式包埋结构。当衬底温度由25℃变化到200℃时,样品形貌由弥散状过渡到集团状,直至形成大的块状;其结构也相应的由Fe-Cu多晶共存变化为一种不规则的单晶形态。  相似文献   

2.
利用蒸发-气体-聚集(EGA)共沉积方法,在有方华膜的电镜载网上制备了Fe-Ag及Co-Ag系列纳米磁性包埋团簇,通过控制蒸发电流等沉积条件,获得了不同团簇大小的样品。TEM/ED分析表明,当样品中Fe(Co)团簇尺寸较小时(分别为10nm和20nm),样品形貌表现为Fe(Co)团簇弥散地分布在Ag膜基质中,形成了Ag膜对Fe(Co)团簇的分隔与包埋;其结构分别为Fe、Ag多晶和Co、Ag多晶共存的形态。而当Fe(Co)团簇尺寸较大时(分别为90nm和50nm),样品中Ag原子也相对聚集,Ag膜没有形成对Fe(Co)团簇的完全包裹,在形貌上Fe-Ag样品呈现为“串状”,Co-Ag样品呈现为“花瓣状”;而在结构上则都表现为非晶形态  相似文献   

3.
王浩 《真空与低温》1997,3(2):70-73
提出了溅射-气体-聚集共沉积制备金属/金属(介质)复合团簇镶嵌薄膜的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成功地在方华膜衬底上制备了系列Fe/Ag及CaF2复合团簇镶嵌薄膜样品。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样品中Fe(Cu)团簇都较好地镶嵌于Ag(CaF2)基质中,其结构为两种材料的多晶共存形态。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块材相比,Fe/Ag样品中Fe团簇晶格常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收缩,而Cu/CaF2样品中Cu团簇晶格常数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膨胀。运用附加压力的模型对该现象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Fe/Ag复合团簇镶嵌薄膜微观结构和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蒸发-气体-聚集(EGA)共沉积制备复合团簇镶嵌薄膜的新方法,并分别在方华膜和单晶Si(111)衬底上制备了系列Fe/Ag磁性复合团簇镶嵌薄膜样品,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透射电镜分析,X射线能谱分析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磁性测量。结果表明,样品中Fe、Ag形成了相分离,为fcc结构的Ag和bcc结构的Fe多晶共存形态;对应于不同大小的Fe团簇样品,与块材相比,Fe团簇的晶格常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收缩,  相似文献   

5.
利用溅射-气体-聚集-共沉积法,分别在方华膜和光学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Cu团簇嵌埋在CaF2介质中的Cu/CaF2复合团簇镶嵌薄膜样品。透射电镜分析表明,样品为多晶结构;样品的分光光谱仪测量和光Kerr响应表明,Cu金属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频率明显依赖于样品中Cu团簇的大小,随着团簇尺寸的减小,榈共振吸收峰发生红移;并且在吸收峰位附近,表现出较大的第三级非线性系数。  相似文献   

6.
镶嵌在CaF2介质中纳米Cu团簇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磁控溅射产生金属Cu团簇,同时蒸发CaF2介质,将Cu团簇包埋在CaF2介质中,团簇大小可通过改变溅射气压控制,用TEM研究了嵌埋团簇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Cu团簇呈三角状多晶结构,团簇大小为10 ̄70nm,基质CaF2晶体也为多晶结构,Cu团簇的晶格常数在包埋状态下发生了膨胀,膨胀率大约在16%左右。  相似文献   

7.
纳米金属颗粒-绝缘体膜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台利用磁控溅射产生金属团簇,同时蒸发绝缘介质得到金属颗粒-绝缘体包埋团簇的设备,并利用该设备成功地制备出了Cu:CaF2和Ti:CaF2等金属颗粒膜。该设备适应性广,可产生几乎所有固体金属和半导体团簇。从而可以得到众多组合的功能膜。包埋在绝缘体中的团簇大小在10nm-70nm之间,为多晶结构;基质CaF2也为多晶  相似文献   

8.
纳米金属颗粒—绝缘体膜制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子强  韦伦存 《功能材料》1996,27(6):534-535
本文介绍了一台利用磁控溅射产生金属团簇,同时蒸发绝缘介质得到金属颗粒-绝缘体包埋团簇的设备,并利用该设备成功地制备出了Cu:CaF2和Ti:CaF2等金属颗粒膜。该设备适应性广,可产生几乎所有固体金属和半导体团簇。从而可以得到众多组合的功能膜。包埋在绝缘体中的团簇大小在10nm-70nm之间,为多晶结构;基质CaF2也为多晶。  相似文献   

9.
用光致电流瞬态谱(PITS)方法研究了LECSI-GaAs原生单晶经常规退火和等时快速退火(RTA)深能级缺陷的变化。缺陷EL2(Ec-0.82eV)和EL12(Ec-0.79eV)表现出类似的RTA特性,应属于EL2缺陷团簇;缺陷EL6(Ec-0.38eV),EL8(Ec-0.27eV)和EL9(Ec-0.24eV)亦具有相似的RTA特性,属EL6缺陷团簇。实验发现,在热退火中,EL2团簇缺陷密度减少,则EL6团簇缺陷密度增加;反之亦然,取决于退火温度的高低,表明EL2,EL6团簇在原子结构上相关。文中由此讨论了两个主要缺陷EL2和EL6的可能构型。  相似文献   

10.
用光致电流瞬态谱(PITS)方法研究了LECSI-GaAs原生单晶经常规退火和等时快速退火(RTA)深能级缺陷的变化。缺陷EL2(Ec-0.82eV)EL12(Ec-0.79eV)表现出类似的RTA特性,应属于EL2缺陷团簇;缺陷EL6(Ec-0.38eV),EL8(Ec-0.27eV)和EL9(Ec-0.24eV0亦具有相似的RTA特性,属EL6缺陷团簇。实验发现,在热退火中,EL2团簇缺陷密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热重法(TG)研究了超微晶Fe_(73.5)Cu_1Nb_3Si_(13.5)B_9形成的等温晶化动力学过程,由J-M-A方程求出了晶化动力学常数n(x)和E_c(x)对x的曲线。晶化形核过程中这些曲线的变化关系可以很好的由Cu的作用来说明。同时与等温DSC的结果比较表明TG更能给出晶化初期的形核信息。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重散射团簇方法计算了单晶硅的K边NEXAFS谱,研究显示NEXAFS谱包含了导带态密度的信息。同时在模拟c-Si的团簇引入一定数量的空位,构造了纳米晶硅的模型,MSC计算证实吸收边位置上升约0.5eV,说明纳米晶硅的禁带比c-Si的展宽了。  相似文献   

13.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NiFe/Cu和NiFe/Mo两个系列的多层膜,进行了结构,磁性和磁电阻测量,并对部分NiFe/Cu多层膜样品作了电镜分析,对于NiFe/Cu多层膜,在室温下的测量到巨磁电阻随Cu层厚度振荡的第一,二三峰。在NiFe/Mo多层膜样品中未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讨论了非磁性 多层膜的磁性,界面结构和巨磁电阻效应。  相似文献   

14.
IBAD薄膜与基体界面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中能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技术,在单晶Al2O3(0001)基片上沉积Mo膜,在GAAs(001)基片上合成Fe16N2薄膜,用HREM等研究了Moeajd-Al2O3(0001),Fe16n2膜-GaAs(001)界面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Mo膜的晶粒呈细小柱状或纤维状,晶粒平均尺寸约8nm,Fe16N2薄膜为等轴晶,晶粒平均尺寸约为10nm,在Mo膜-Al2O3(0001)界面及Fe1  相似文献   

15.
奥氏体不锈钢中马氏体含量对其钝化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AES研究1Cr18Ni9Ti奥氏体不锈钢在中性氯离子介质中,相变α‘-马氏体含量对钝化膜稳定性的影响,由Ar^+溅射得到Cr/Fe比值和Cl随深度变化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0%和14.5%α-马氏体含量的试件表面膜中Cr富集程度大,Cr/Fe比高,氯元素吸附少,膜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6.
安白  马莒生 《功能材料》1995,26(5):461-464
用TEM、X-Ray、SEM等技术研究了Ni42Cr6Fe玻封合金在高温湿H2中形成的氧化膜及氧化物晶须的结构。结果表明:氧化膜主要由Cr2O3和(Fe,Mn)Cr2O4两组相成,氧化膜底层是以Cr2O3为主的组织,氧化膜表层是以(Fe,Mn)Cr2O4为主的组织;Si在氧化膜与合金界面分布,Al则在内氧化层中形成内氧化物质点;氧化膜表面生长的氧化物晶须的杆部为(Fe,Mn)Cr2O4单晶,头部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一个新Al-Cu相,具有正交结构,空间群Fddd,点阵常数为:a=0.8166nm,b=0.9995nm,c=1.4149nm,表达式为Al43.2Cu56.8,该相与Al-Cu-Fe准晶的价电子浓度相同,是一个由CsCl结构衍生的类似相。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一个新Al-Cu相具有正交结构,空间群Fddd.点阵常数为:a=0.8166nm,b=0.9995nm,c=1.4149nm,表达式为Al43.2Cu56.8.该相与Al-Cu-Fe准晶的价电子浓度相同,是一个由CsCl结构衍生的类似相.  相似文献   

19.
BaFe12—2x(CoTi)xO19超细粉的制备及磁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用硬脂酸凝胶化学法(SAG)制备BaFe12-2x(CoTi)xO19超细粉,并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等技术对粉末的结构、粒径、形貌及磁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AG法制备的钡铁氧体合成温度低,650℃即形成六角晶型磁铅石结构,粒度均匀;磁性能随粒径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AMT保护青铜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电化学方法和XPS、AES法研究5-氨基-2-巯基-1、3、4-噻二唑(AMT)在青铜表面形成的保护膜。结果表明,AMT溶液处理后的青铜试片在pH值为7的0.5mol/LNa2SO4和5%NaCl溶液中,其腐蚀过程受到了明显抑制,是由于AMT在青铜表面形成Cu(I)AMT络合物膜,其结构为Cu|Cu2O|Cu(I)AM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