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解释硬弹性体材料形成的两种机理,一类以片晶的弹性形变基础,另一类以表面能的变化为基础,这两类机理都具有其局限性,完整的机理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硬弹性材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弹性体,它是一类结晶或非晶的高聚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加工而成的材料,硬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明显不同于普通的弹性体,具有高弹性,高模量,突出的低温弹性和拉伸时能形成微孔等特性。本文主要介绍了这种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各个方面,包括力学特征,拉伸特性,应力松弛和蠕变行为,力学损耗和滞后现象,溶剂浸润的影响以及断裂行为等。  相似文献   

3.
硬弹性材料特殊的力学性能是由其特殊的形态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的加工条件可以大大影响材料内部的形态和结构,进而影响材料的表观物理性能。本文主要介绍了这种材料的结晶与取向,表面形态及拉伸过程中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解释硬弹性材料形成的两类机理,一类以片晶的弹性形变为基础;另一类以表面能的变化为基础。这两类机理都具有其局限性,完整的机理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硬弹性材料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弹性体,它是一类结晶或非晶的高聚物在特定的条件下加工而成的材料。硬弹性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明显不同于普通的弹性体,具有高弹性、高模量、突出的低温弹性和拉伸时能形成微孔等特性。本文主要介绍了这种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各个方面,包括力学特征、拉伸特性,应力松弛和蠕变行为,力学损耗和滞后现象,溶剂浸润的影响以及断裂行为等。  相似文献   

6.
曾媛 《材料导报》2000,14(11):47-49
扼要介绍了超硬材料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目前人工所能制备的各种超硬材料以及它们所达到的硬度水平,重着介绍了有关纳米超硬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及其设计原理和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7.
承载结构聚氨酯硬泡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评述了近十几年来聚氨酯硬泡作为承载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着重举例介绍了高密度聚氨酯硬泡和增强聚氨酯硬泡两种材料,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电沉积结晶形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立群  潘波 《材料保护》2004,37(9):30-32
电沉积金属膜层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力学性能与其组织结构密切相关,而沉积金属膜层的组织结构受诸多电沉积工艺条件的影响.为此,综述了近年来关于基体材料、沉积金属类型、过电位、表面活性剂等对镀层结晶形态影响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沉积金属结晶过程中的过电位和晶粒尺寸、基体材料种类以及沉积膜层厚度增加对沉积组织的影响和溶液中表面活性剂对形核自由能、位错密度、沉积膜层显微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联用Rietveld方法和Fourier过滤技术,首先以标准试样PbSO4的实测X射线衍射全谱图数据进行精修和分离,获得其结晶相结构参数和低本底值。然后将此联用方法推广到半结晶聚酯(PET)试样中,精修其结晶相结构参数,并同时分离出非晶相的散射数据。在两相分离过程中,关键问题之一,是必须将非晶相的X射线散射曲线用多个非晶散射峰表征,此外还指出,评价结果的正确依据是,由两相分离同时获得的结晶相结构参数,和由被分离出来的非晶相散射数据所计算的径向分布函数(RDF)都必须合理.  相似文献   

10.
聚合物共混初期形态结构发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就国外近期研究内容,介绍了熔融共混过程初期的形态结构发展模式。在聚合诉共混初期,分散相首先先形成片状物(带状物),进而在剪切力场作用下碎裂成球形粒子,完全熔融以后,粒径变化很小;此模式对反应性体系和非反应性体系均适合。对于弹性体含量低的橡塑共混体系,在共混初期弹性粒子首先成为连续相,可用一“四阶段”相反转模式;对于反应性体系,此模式不会发迹但是相反转延迟发生,并伴有转矩增大现象。  相似文献   

11.
12.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的结晶行为和结晶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偏光显微镜考察了3种经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过的玻璃纤维(GF),在含量为20% ̄30%时,对聚丙烯(PP)的结晶行为和结晶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F增强体系从熔体以降温速度φ〉25℃/min冷却时,发现有少量PPβ-晶形成,但当φ≤15℃/min时,它们对PP都无成核作用。GF增强体系中PP的结晶速度比不含GF的PP快,这可能与在结晶过程中基体树脂的收缩以及GF与基体树脂热膨胀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X射线衍射(XRD)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对成核聚丙烯(PP)结晶度、晶粒、晶胞结构及球晶形态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核剂的加入对聚丙烯高层次和低层次结晶形态均有影响:在聚集态结构层次,随成核剂加入量增多,球晶尺寸下降,小尺寸球晶增多且分布逐渐变窄,结晶度增大,当成核剂加入量超过0.4%~0.5%(质量分数),球晶尺寸趋于稳定,且结晶度上升幅度变小。成核剂对PP片晶厚度和晶胞结构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晶面法向晶粒尺寸随成核剂加入量增大而下降,(041)晶面最为明显;晶格参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促进晶胞变小,晶胞参量中沿b轴方向的尺寸变化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超硬材料z-BC2N的弹性各向异性性质、应力-应变关系、硬度及最小热导率性质。计算得到的晶体力学行为判据B/G为0.87, 泊松比为0.084, 普适弹性各向异性指数为0.09992。[100]晶向上最大拉伸强度达到180 GPa, 应变方向上最大剪切强度达到160 GPa, 维氏硬度值为77.07 GPa。基于Cahill模型得到的最小热导率为6.811 W/(m·K)。结果表明: z-BC2N是脆性材料且力学稳定性良好, 有非常高的拉伸强度、剪切强度, 体弹模量为各向同性, 杨氏模量各向异性程度不大。z-BC2N的最小热导率低于金刚石的最小热导率。  相似文献   

15.
热致相分离法是一种制备微孔结构材料的新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将常温下缺少合适溶剂的高聚物制成多孔材料。为促进该方法广泛而深入的应用,文中归纳了可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微孔膜或细胞支架的结晶性和无定型高聚物,及其所对应的稀释剂体系。综述了稀释剂种类、工艺参数(高聚物浓度、冷却条件)和添加剂等因素对热力学相图、相分离机理、微孔结构及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氮碳共价化保物(β-C3N4),碳氮化硼以及低价氧化硼是近年来引人注目的几种超硬材料,本文对其发展历史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台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纳米云母(nano-Mica)对聚丙烯(PP)结晶形态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纳米云母使得聚丙烯的结晶速率提高,球晶尺寸变小,球晶数目增多,纳米云母起到了异相成核的作用;添加3%纳米云母后,聚丙烯的结晶温度从110.4℃提高到119.2℃,结晶度从33.1%提高到37.7%,熔点升高,过冷度降低;纳米云母的加入不改变聚丙烯的结晶晶型,但使得微晶尺寸和晶面间距都变小,这将产生更加致密的晶体结构,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型超硬材料——“BCN”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艳平  阎学伟 《功能材料》1997,28(1):106-108
介绍了当前国际上制备石墨结构“BCN”的方法和符合实验事实的类石墨结构“BCN”的层内原子排布模型及其理化性质,综述了“BCN”由类石墨结构向类金刚石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分子量及其分布对聚丙烯材料结晶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及其分布下聚丙烯材料结晶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用分子量分布宽度MWD这一参量来描述不同分子量及其分布下材料结晶形态的变化规律更为恰当。分子量的多分散性意味着高、低分子量组分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聚丙烯材料最终的结晶形态。  相似文献   

20.
在不同流延条件下制备聚丙烯(PP)流延基膜,并对基膜施加拉伸使其形成微孔,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测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基膜的结晶度、片晶厚度和晶区的取向程度等硬弹性结构参数,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微孔膜的孔形态并测定了微孔膜的透气率,研究了流延工艺条件与基膜的硬弹性结构及拉伸成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延辊温度主要影响基膜结晶度和片晶厚度,牵伸比主要影响晶区取向程度。基膜硬弹性结构越完善,弹性回复率越大,拉伸后形成的微孔数量越多,孔形态和孔结构更加均匀,透气率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