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然气锅炉改造为冷凝式锅炉的经济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燃气供热锅炉排烟温度较高,带走了大量的热能。如果加装冷凝式换热器回收烟气的显热及潜热,可以大大提高锅炉效率,但是加装换热器必然增加设备成本。本文通过对冷凝式换热器设计计算,计算出不同排烟温度下的热能回收设备投资回收期,从经济上分析了天然气锅炉改造为冷凝式锅炉的可行性,并给出了锅炉最佳排烟温度。  相似文献   

2.
天然气供热锅炉排烟温度较高 ,可以通过加装冷凝式换热器改造为冷凝式锅炉回收烟气潜热 ,降低排烟温度 ,提高锅炉效率。排烟余热用来加热供热系统回水时 ,由于 95 70℃供热系统回水设计温度较高而无法利用烟气潜热 ,但实际上由于供热系统调节 ,回水温度大部分时间内低于烟气露点。本文研究发现加热 95 70℃供热系统回水是可以利用烟气潜热的。  相似文献   

3.
杨群峰  曹颖  董哲  谭兆强 《节能技术》2012,30(4):342-345
针对目前小型燃煤工业锅炉排烟温度高、排烟热损失大,用户管理和操作水平低,运行中通常间断式给水的情况,设计了两种利用烟气余热进行节能改造的无压装置。在锅炉运行时,通过无压换热器的换热、水箱中水的蓄热来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改造后的锅炉在稳定工况、低负荷工况下的测试结果证明,锅炉效率均显著提高。回收周期的计算表明,应用该技术投资少、回收周期短。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用空气来回收燃气锅炉排烟中水蒸气汽化潜热的冷凝式空气加热器,以加热器内烟气中的水蒸气开始冷凝处的烟气和空气的温差△tx为变量,计算分析了锅炉最终排烟温度、加热的空气量、空气回收的热量、锅炉热效率与加热器面积大小变化的关系,为选择利用空气来回收燃气锅炉汽化潜热提供理论依据。以陕北天然气为例,如果将30℃的空气加热到120℃,计算结果表明,温差出。从25℃减少到0℃时,最终排烟温度略微降低约2℃,相应的加热的空气量增大1.5倍,而加热器的面积急剧增大到无穷大,锅炉效率提高的极限为4.67%,此时潜热占总回收热量的28.6%。  相似文献   

5.
赵铭轩  王昌鑫 《节能》2014,(1):71-73
在火力发电厂中,由于燃煤质量下降和锅炉换热面积灰等原因造成锅炉排烟温度升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以大连某热电厂烟气余热回收工程为例,采用分体式热管换热器回收锅炉排烟余热,用来加热补充除氧器的除盐水,对烟气的回收利用进行技术和经济效益分析。实践应用证明分体式热管换热器在火电厂烟气余热回收中提高机组效率、减少煤耗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锅炉极限热效率及排烟热损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陕北天然气为例,在对锅炉各项热损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不同排烟温度下,水蒸气汽化潜热在锅炉排烟热损失中所占的份额大小。并指出,若采取措施将烟气中的潜热加以回收利用,可大幅度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对于陕北天然气,如果排烟温度降到40℃,烟气中水蒸气汽化潜热的70%可得到回收,锅炉热效率将比排烟温度为180℃~250℃的传统锅炉提高13.5%~16.6%。冷凝式锅炉的热效率提高潜力主要取决于燃料种类、锅炉本体的排烟温度、工艺流体的温度、所需的低品位热能的数量、过量空气系数等。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回收锅炉尾部烟气热量,提高机组效率,降低机组发电煤耗,确保电除尘、引风机安全运行,采用复合相变换热器加热同机组的凝结水,在避免换热器结露积灰的前提下,能大幅度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回收锅炉尾部烟气的余热,减少汽轮机的抽汽量,增加机组发电能力,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回收燃气锅炉烟气余热时,采用特殊管型强化传热以吸收烟气中大量的水蒸气所携带的显热和潜热,可以降低锅炉的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的热效率。对滴型管和圆管烟气侧传热特性进行数值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比较,探讨了影响传热的因素,得出滴型管的传热特性优于圆管的结论,为特殊管型在冷凝换热器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冷凝式锅炉回收了排烟中的显热和水蒸气的凝结潜热,锅炉效率可达105%以上。由于其节能环保的特点,近年来冷凝锅炉在国内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GB/T 10180-2003《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以及相关资料中的排烟热损失均只在无冷凝水析出的情况下适用,对于烟气中有冷凝的情况无法进行计算,本文对天然气冷凝锅炉排烟热损失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深度回收以液化天然气为燃料的联合循环电站中的蒸汽轮机排汽潜热和余热锅炉排烟中水蒸气潜热的系统.热力学分析表明,相对于240 MW的常规联合循环,所提系统的净电效率和火用效率分别提高1.6%和2.84%,其燃料利用率达62.88%;相对于传统联合循环,所提系统从每千克排烟中可多回收86.27 kJ/s的热量.可从低压省煤器出口抽取质量流率大约为46.1 kg/s,温度为167.45℃,压力为0.84 MPa 的热水送入余热利用子系统;经济性生分析显示,回收余热所增加投资的回收期为0.117年.这些特征对新建和已有LNG联合循环电站的改造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冷凝燃气锅炉由于充分回收了烟气中的显热和水蒸气的凝结潜热,使燃气锅炉的热效率大幅提高,而冷凝热的回收关键在于冷凝率,其与烟气的成分、排烟温度以及空气系数有关。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排烟温度对冷凝率的影响,并对燃气锅炉进行了正反平衡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锅炉烟气中水蒸气的理论含量在15%~18.6%之间,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而减少,冷凝率随排烟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增加,同温度下低的过量空气系数有高的冷凝率。理论上全部回收冷凝热时,锅炉效率可以提升的极限值为10.74%,加装了翅片管式冷凝式二级节能器后,运行监测锅炉热效率提升5%。  相似文献   

12.
分析回收烟气预热的必要性,提出注汽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方案,并通过测试分析证实了注汽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效果,对回收排烟中水蒸汽潜热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天然气锅炉余热冷凝回收原理,分析了天然气燃烧产物的组份,提出了烟气显热和潜热的计算方法,并以燃气蒸汽锅炉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设计温度下烟气余热回收潜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计算,并对烟气余热回收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烟气中可回收的水蒸气潜热可使锅炉热效率提升10%以上,排烟温度越低,回收热量越多,锅炉热效率提升的幅度越大,但追求过低的排烟温度则会导致回收成本的增加。  相似文献   

14.
锅炉的热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排烟热损失的大小。把排烟温度降至水露点以下 ,不仅可以减少排烟中不凝气体的显热 ,而且可以回收排烟中水蒸气的潜热 ,因而能大幅度减小排烟热损失和提高锅炉热效率。燃油燃气锅炉排烟中水蒸气含量比较多 ,热效率改善效果更显著。但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凝结下来的硫酸和亚硫酸对低温受热面的酸腐蚀。  相似文献   

15.
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实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常燃气锅炉的排烟温度较高 ,一般在 16 0~ 2 4 0℃。所排烟气中含有不凝结气体和水蒸气 ,过热状态的水蒸气是烟气中热量的主要携带者。文章分析了烟气成分、换热机理 ,通过实验证明了降低锅炉的排烟温度回收烟气中水蒸气的显热和潜热 ,不仅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 ,同时凝结液也回收了烟气中部分酸性气体 ,因此具有节能与环保的双重功效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锅炉的二级节能器能够利用温度较低的软水冷却烟气,降低排烟温度,同时实现烟气显热释放和烟气中水蒸汽凝结潜热释放,进而加热软水,实现热能回收,提高锅炉热效率。以某工厂内锅炉系统的节能改造为例,分析锅炉系统加装二级节能器后效率的提升,研究二级节能器对工厂的节能减排效益。  相似文献   

17.
燃气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回收冷凝型节能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节能器不能有效回收燃气锅炉尾部烟气中水蒸气凝结所释放的汽化潜热、节能器系统阻力大等问题,介绍了一种低阻燃气锅炉尾部烟气余热回收冷凝型节能器的结构和实验研究情况,研究了液气比与锅炉排烟温度的关系、锅炉热效率与排烟温度的关系和节能器系统阻力与烟气流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天然气锅炉烟气冷凝热能回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得到烟气冷凝的特点,采用耐腐蚀材料和低阻力设计,利用锅炉给水或其它用水冷却天然气锅炉的排烟实现部分水蒸汽冷凝,降低锅炉排烟温度,回收物理显热的同时,回收部分汽化潜热,利用高低位发热量差的能量,提高天然气锅炉热效率5%以上,同时,降低NOX的排放,节能与环保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降低燃气锅炉排烟热损失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燃用天然气的锅炉其排烟温度较高,除带走大量显热之外,烟气中还存在大量水蒸汽的潜热,若将这两部分热量充分回收,则将大幅度提高锅炉热效率。文章在对天然气的燃烧特性计算的基础上,分析燃气锅炉烟气潜热回收的效果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刘效洲 《节能》2011,30(3):66-69
为了大幅度提高天然气锅炉效率,提出一种回收天然气锅炉排烟余热的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经实验研究,得出用于指导工程设计的经验关系式。并根据经验公式设计了配用2 t天然气锅炉的新型节能器,其使用效果良好。最后分析了影响该节能器换热效果的主要因素,研究了排烟温度随液气比、节能器阻力随烟气流速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