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震前对现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提高既有建筑物抗震能力最主要的方法,是国家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土木工程领域发展较快的学科。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在我国的地震区内,存在相当一部分建筑未考虑抗震设防,特别是唐山大地震以来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实践与震害经验表明:对现有建筑按现行设防烈度进行抗震鉴定,并对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对策和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本文就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现状与展望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1.抗震加固的目的 抗震加固是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已进行抗震设防但达不到设防标准的建筑物,进行结构补强和提高其抗震力的措施。通过抗震鉴定、地震安全性评估后进行加固补强,使建筑物具备同设防烈度要求一致的抗震能力,当遭受相当于设防烈度震级的地震时,使建筑物不被破坏或不至于因毁坏结构而引起更大的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3.
1.抗震加固的目的 抗震加固是对未进行抗震设防或已进行抗震设防但达不到设防标准的建筑物,进行结构补强和提高其抗震力的措施.通过抗震鉴定、地震安全性评估后进行加固补强,使建筑物具备同设防烈度要求一致的抗震能力,当遭受相当于设防烈度震级的地震时,使建筑物不被破坏或不至于因毁坏结构而引起更大的灾害,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建委抗震办公室决定从1981年开办抗震设计训练班。计划分期分批轮训四川境内7度以上地震区的各地、县从事建筑设计及施工工作的技术人员。四川地震的频度和强度较高,居全国第五位。省内7度以上地震区幅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历次强烈地震给四川各族人民造成的损失极其严重。为抗卸地震灾害,近几年来,省建委抗办派出一批批技术力量,到省内地震区调查研究各类建筑物及构筑物的抗震设防和抗震加固问题。  相似文献   

5.
位于地震区的城市,必须充分考虑防震减灾的对策,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本文拟就防震减灾方面所涉及的某些理论、概念、措施进行讨论,并明确指出:现行抗震规范关于地震作用及设防三水准要求的阐述应当修正;主张"优化设防烈度"的观点没有意义;建筑物抗震设防等级是反映结构安全度的不同要求,与地震概率无关;建筑使用年限的长短,并不能代表使用功能的重要性;避免人员伤亡和减轻经济损失是抗震设防的目标;震害预测是为抗震设防服务的,只有预测设防烈度作用下的震害情况才有意义;震害预评估并非评估城市抗震能力的依据;震前防震减灾对策及震后启动救灾的应急手段是编制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主要内容,也是城市避免或减轻地震灾害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6.
《建筑安全》2008,23(9):I0001-I0001
四川出台震后国内首部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技术规程。《技术规程》由省建设厅发布,适用于四川省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至9度地区现有民用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抗震鉴定和加固目标应考虑建筑历史的抗震设防状况。  相似文献   

7.
<正>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地震多发区应对政策中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的重要体现,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我国地震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及其以上的地区)的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0%,其中,7度以上的地震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3。而且,我国地震分布的一个特点是地震的多发区恰恰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和集镇。虽然自2008年汶川地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蒙受地震灾害最深重的国家之一。就当前我国的国情而言,抗御地震灾害、减少地震损失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对地震区的新建工程采取抗震设防,对现有有加固价值的各类建筑物进行抗震加固。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25所的厦门材料  相似文献   

9.
杜敬 《住宅科技》2011,31(Z1):105-106
震前对现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提高既有建筑物抗震力最主要的方法,是国家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土木工程领域发展较快的学科。经验表明,对现有建筑按现行设防烈度进行抗震鉴定,并对不符合要求的建筑采取对策和抗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海涛 《建筑》2006,(19):65
我国历史地震资料表明,90%左右的建筑物的破坏是地表运动的动力破坏作用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主体结构强度不足所形成的破坏和结构丧失整体性两类破坏形式,主要防范措施有:采用合理的结构形式目前我国建筑常用结构形式有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一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我国大部抗震设防区的设防烈度处于6、7、8度地区,可以规定不同的地震设防区采用相应的建筑结构。处于8度区的建筑,处于6、7度区的人员大量集中的建筑和体育馆、大型商店、火车站候车厅采用抗震性能好的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组合结构;对低烈度区的人流量较少的建筑采用钢…  相似文献   

11.
隔震技术在砌体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抗震设防9度区的一多层砌体结构作为算例,探讨了采用隔震技术对多层砌体房屋进行抗震加固的计算分析方法、施工工艺及相应的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技术进行抗震加固,可通过降低隔震层上部结构的抗震设防烈度来降低其抗震鉴定标准,从而使其满足抗震鉴定的要求,达到抗震加固的目的。在抗震设防高烈度区采用隔震加固方法进行砌体结构的抗震加固比常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单层厂房也和多层砖房一样是量大面广的建筑物,这类房屋多数也没有抗震设防,地震时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特别是砖墙(柱)的厂房破坏率较高。但地震区的震害经验表明,凡采取抗震措施或已进行抗震加固的单层厂房,破坏程度显著减轻。因此,如果设计时考虑抗震设防或未设防的原有厂房采取加固措施,做到设计合理、措施可靠、保证施工质量,这样就可以减轻或抗御地震造成  相似文献   

13.
我国抗震设防区各县级及县级以上城镇的中心地区建筑工程抗震设计时所采用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和所属的设计地震分组。  相似文献   

14.
村镇房屋抗震应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为基本依据。抗震标准,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适用于抗震烈度为6~9度。抗震烈度显10度区的建筑应按有关专门规定执行。 抗震设防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颁发文件(图件)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基本烈度;对做过抗震设防规划地区的村镇,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区划(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我国抗震规范规定,建筑根据其重要性分为四类: 甲类建筑—特殊要求的建筑,如遇地震破坏会导致严重后果的建筑。须经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乙类建筑—国家重点抗震城市的生命线工程的建筑;  相似文献   

15.
薛刚  陈萌 《建筑工人》2009,(2):53-53
建筑抗震几何不由震级评判“普通居民住的房子能抵抗几级地震”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因为建筑物的抗震水平并不是以可抵御的震级来衡量的,而是与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设防类别有关。抗震设防烈度是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指地表包括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破坏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火、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根据《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介绍,我国地震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我罔自然灾害的死亡人数54%,我国地震死亡人数占世界地震的死亡人数50%以上。国土面积的80%位于地震烈度6度及以上区,2/3人口达百万以上的城市位于7度及以上高危险区。  相似文献   

17.
某职业学校6层砖混宿舍楼,原设计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防类别丙类,2008年5.12地震后,德阳设防烈度提高为7度,中学类建筑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乙类).该工程结合抗震鉴定报告结论,抗震加固验算结果及8度抗震构造措施要求,采用了内外墙交接处新增扶壁构造柱、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墙体、预制板面增加细石混凝土迭合层等加固方...  相似文献   

18.
当前,住宅、宿舍以及一些办公楼,砖混结构仍占相当大比重。这些建筑物大多是多层建筑。在地震区,这些建筑物存在着抗震设防问题。 同其它结构的建筑物一样,多层砖混建筑物的抗震设防,同样是要保证建筑物在遭遇到低于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不受损害,在遭遇到其设访烈度的地震作用时可能发生损害但经过修理能继续使用,在高于设防烈度的地震作用时不发生倒塌。因此,必须计算承重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地震作用求得后,即可据此复核各墙体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同时,建筑物尚要满足概念、构造设计方  相似文献   

19.
《建筑安全》2008,23(8):58-59
近日,山东省莱芜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既有建筑抗震性能普查工作。此举旨在摸清全市所有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抗震设防达不到标准要求的建筑物的数量和基本情况,以便使政府和房屋产权所属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有计划地进行抗震加固、改建或拆除,为政府进行总体建设、改造.编制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和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提供基础依据,以增强城市的抗震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如果地区性的抗震设防烈度已经确定,在进行抗震设防区划时可不必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这就提出了如何根据设防烈度来进行抗震设防区划的问题。我们知道,在抗震设防区划的过程中,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通常有两个目的:一是为确定本地区的抗震设防水平而提供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