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对PC微机可视化环境的串行通信进行研究,介绍了利用PC微机串行端口实现通信的几种实用方案,如VB或Delphi待可视化编程语言中利用WindowsAPI函数实现串行通信,或利用MSComm通信控制实现串行通信,或拓展编写动态链接库实现串行通信,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范例。  相似文献   

2.
以用于远程控制的对象连接与嵌入(OPC)标准接口为例,研究了在OPC标准接口的基础上,增加冗余通信功能和冗余切换功能。采用两路冗余接口通信和判断冗余接口通信状态的方法,实现了两条冗余通信链路的切换。采用冗余接口通信和冗余切换机制技术,实现了冗余系统的设计,满足了单一故障原则。通过在核电厂仪控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冗余的通信链路实现了正常接口通信功能和满足了核电厂对冗余系统的设计要求。研究结果证明了通过该冗余接口通信的方式实现的冗余系统在稳定性和可靠性上满足核电厂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自动化控制系统——南极科考支撑平台与国内极地监控中心的稳定通信,并且尽可能降低通信费用,针对原来的基于铱星通信系统9522B终端的南极科考支撑平台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铱星OpenPort作为南极科考支撑平台的数据通信系统,此通信系统费用低并且可以实现全球稳定的数据通信;同时该通信系统采用两套完全相同的系统构成一个主备冗余系统,实现提高数据通信的稳定性、可靠性;经试验证明,基于OpenPort的通信系统在保证了南极与国内监控中心两地之间稳定通信的前提下,实现了高可靠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速度快,通信资费低,大大地降低了通信费用开销。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基于阻塞模式的多线程并发通信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技术:阐述了基于阻塞模式的多线程并发通信原理,详细分析了在阻塞通信模式下实现并发通信的三种多线程技术,最后分析了基于阻塞模式多线程并发通信的局限。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C Builder与外设之间的串口通信,提出了利用Windows API函数实现串口通信的可行方法,并给出串口通信的具体实现步骤与通信程序的主要代码.  相似文献   

6.
基于CAN总线的接口控制系统通信卡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CAN总线的MSCIS接口控制系统的智能通信卡的硬件及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方法。讨论了该通信卡共享RAM的实现,给出了单片机与ISA总线访问共享RAM时的总线仲裁解决方法。介绍了通信卡完成底层的CAN通信过程并通过虚拟设备驱动程序VxD实现上位PC机功能模块对通信卡的操作。  相似文献   

7.
描述了一个利用LED实现的星内光无线CAN通信系统.通过光收发电路代替有线CAN通信的收发器部分,实现了基于LED的光无线CAN通信.所实现系统在器件选用、功耗等方面尽可能考虑了在轨应用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实现基于LED的星内光无线CAN通信系统在漫反射通信状态设备间距离为0.5m时,通信速率最高可达100 kb/s,可应用于卫星内部特定载荷之间的CAN通信.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某武器系统一种射击训练模拟器系统结构,设计了射击训练模拟器信号采集和通信专用接口,并利用C Builder平台采用通信控件MSCOMM编写了上位机通信程序,利用C语言编写了下位机通信程序。通过RS232总线实现了单片机与PC机的通信。实现了某武器系统训练模拟器操作手训练过程信号的采集和通信。  相似文献   

9.
MPI的3.0版新增了非阻塞集合通信.非阻塞集合通信兼顾非阻塞和集合通信的特点,与阻塞集合通信相比具有更低的同步开销,能够实现更多的计算通信重叠,带来性能提升.以广播为例详细介绍了广播通信的不同算法实现,比较了非阻塞与阻塞广播底层控制管理方法并进行了实验分析,提出了实现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重点WindowsCE所提供的通信功能以及实现与Internet通信的内部机制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举例说明了如何利用WindowsCE提供的函数实现与Internet的通信。  相似文献   

11.
该文阐述了如何实现串行口到以太网口的通信。介绍了使用C8051F340微控制器实现通信的硬件结构设计原理以及软件实现方法,解决了具有RS232接口的设备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单个千兆网口无法满足一些系统的需求。采用PCIe或者RapidIO接口可以进一步提高接口速率,但加大了系统的复杂度,而且和大部分既有设备无法直接连接。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双千兆网口接口实现技术,将网络数据传输速率提高2倍。以多核DSP芯片TMS320C6678为应用平台,介绍了双千兆网口的通信设计方法以及详细的软硬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了多路千兆以太网中IP数据传输技术,详细介绍了MAC接收控制器的设计,为网络化测控仪器提供了一种经济高效的测试数据传输手段。该系统主要利用Altera公司的StratixII系列FPGA和Vitesse公司的千兆以太网PHY芯片,实现了8路千兆以太网信号中IP数据的收发功能。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路由器或交换机产品都提供多端口千兆以太网接口。采用高性能FPGA设计十端口千兆以太网接口,阐述了系统平台的硬件设计及主要单元模块的功能,并对FPGA内部程序设计的主要思想和数据流程作了较详细介绍。测试结果表明,该接口实现了十路千兆的线速处理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印刷机的特点和控制要求,根据印刷机的要求,设计以ARM9微控制器为核心的位置、速度和1/O端口的电气控制系统硬件系统;构建基于现场可编程逻辑器Cyclone ⅢEP3C25及实时工业以太网Ethernet Powerlink的伺服系统通信的无轴传动系统;同时,阐述了该系统软件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SunraysFDDI--以太网网桥是一个互连FDDI网络和以太网络的透明多端口网桥。它依照透明网桥的标准(IEEE 802.1d、IEEE802.1i)实现了全部的泊地址跟踪、帧转发、帧格式转换、生成树协议以及其它功能。它的管理遵循了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可以支持多种以太网协议和多个端口,并且端口数目具有可伸缩性,为了达到高性能,它采用了特殊的拥塞摈策略,本文首先介绍空的体系结构,之后详细讨  相似文献   

17.
张恒 《工矿自动化》2012,38(7):99-102
介绍了冯家塔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网络配置、现场接入子系统及安全措施。该系统采用三层网络结构,主干网络采用千兆工业以太环网,通过以太网电口、以太网通信模块等将各子系统接入环网。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不同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联通和共享,从而充分利用各监控子系统的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达到了矿井安全生产、减员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对以太网原理和运行机制以及交换式以太网工作原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交换式以太网系统进行了基于传输层的模型抽象,采用面向事件的模拟仿真建模方法定义网络实体以及相关事件,并且将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应用于远程电子表决系统的网络基站.该基站硬件上以嵌入式ARM为基础,扩展了具有以太网和CAN总线功能的外设;软件上移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和TCP/IP协议栈LwIP,实现了以太网和CAN总线驱动,以及应用程序,成功完成其通信枢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KSZ8842是一个双端口以太网交换机芯片,应用于视频传输系统、运动控制、工业控制传感器设备等。一般KSZ8842的设计与应用是将其作为低转发延迟,带片上帧缓冲储存器的高速以太网交换器使用。利用芯片内部提供的静态MAC地址列表功能,将芯片内部的两个端口进行隔离,实现两个端口独立的数据收发,在应用上可以替代两片网卡芯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