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县级市浙江桐乡市广电IP城域网主要构架设备采用美国Cisco公司的产品。网络核心层为双核,采用的是两台高性能路由交换机Cisco7609,通过双链路千兆光纤环形连接各汇聚层交换机Cisco3750或Cisco3560,通过千兆光纤星形连接各接入层交换机,全部实现光纤到楼道,百兆入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IP城域网的兴起,大大增强了多种业务的接入能力,为基于IP的视讯业务的开展和应用奠定了更为灵活的基础。大型城域网核心层一般采用高端路由器GSR组成核心环(光纤直连),核心层配置高密度端口的交换机以及路由器;汇聚层配置高密度的三层交换机汇聚接入层各节点,并采用吉比特以太网双轨方式接入核心节点高速三层交换机/高端路由器;接入层配置三层交换机接入商业客户与CPN用户。中小型城域网主要采用吉比特以太网组  相似文献   

3.
采用IP over SDH和IP over Optical技术解决IP城域网核心层与汇聚层的传输.  相似文献   

4.
肖智飞 《信息通信》2013,(3):235-236
首先介绍了IP宽带接入网、IP城域网业务控制层以及核心层的三层结构以及各自的功能,进而分析了IP城域网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最后分别从三个分层出发提出了各自的安全管理措施,对于IP城域网的网络安全管理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宽带网的迅猛发展,用户接入带宽的不断提高,IP网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无锡电信宽带IP城域网中出现的一起网络攻击案例的处理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以供参考。1故障分析无锡电信IP城域网是以Cisco公司网络设备架构的IP宽带网络,Cisco6509和Cisco2948G-L3分别是汇聚层和接入层的交换机,用户通过以太网和ADSL两种方式接入。城域网用户A网吧反映:上网经常断线,过一段时间后又自动恢复,且断线时间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在晚上和节假日网吧用户最多的时段发生。A网吧为10Mbit/s以太网接入用户。接到报障后初步判断为网吧设备问题(…  相似文献   

6.
从运营商角度,分析宽带网的接入瓶颈和结构问题,并对IP城域网从核心层到接入层进行分阶段的全面规划改造,形成大容量、高效率、高可靠的IP城域网架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IP城域网的概念、IP城域网的网络结构及各层设备、节点选址原则,然后阐述了电信IP城域网的建设原则,最后提出了IP城域网下一步的演进思路.通过提高核心层节点路由器配置、增加汇聚层节点、调整接入层归属关系、调整链路带宽等方法,取得了网络容量加大、接入能力增强、网络可靠性大大提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宽带IP城域网在中国已经初具规模,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认识到宽带网的好处,宽带接入成为用户的首选接入方式。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等运营商根据其自身的用户发展情况,在许多地市都建成了自己的宽带IP城域网。目前的宽带IP城域网,其网络结构可以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小区层和楼宇层4层。核心层和汇聚层可以泛指为城域网的骨干,其建设由运营商负责;小区层和楼宇层泛指为接入网,其建设可以由运营商,也可以由其他机构负责。考虑到网络的扩展性和稳定性,在网络骨干中一般采用路由技术,而交换只发生在接入网部分,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Internet的发展,以IP骨干网为基础的语音、数据等各网的融合已成趋势,国内电信IP基础网络平台发展迅速,各省都建成了IP骨干网和宽带城域网。宽带城域网通常分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3个层面。目前许多城域网的核心层和汇聚层已基本建成,而如何以更低廉的成本实现更加快速、稳定、安全的宽带接入则备受关注。针对智能社区(大厦)宽带接入城域网的实际需求,神州数码网络推出了宽带城域网接入的产品及解决方案。智能社区(大厦)接入网络通常分为网络中心的社区(大厦)接入节点ZAN(ZoneAccessNode)和网络接入层的楼宇(…  相似文献   

10.
城域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规划、设计之后,重要的是组织实施。为确保全网安全可靠地运行和业务的顺利开展,在搭建好骨干网(核心层、汇聚层)之前,搭建一个模拟实验网,来检验设备的可操作性、互通性,IP网络的性能及业务开展情况,为即将开展的宽带服务做准备。硬件设备加电测试为了确保设备的可用性和可靠性,设计了“硬件设备加电测试验收报告”,例如对Cisco 12012、Catalyst 6509、防火墙PIX-525UR进行测试,先从总体上测试,然后分别对各设备进行单项全面测试(表1)。城域模拟实验网平台的搭建现有的4台GSR、多台交换机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