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立体电视编码传输技术及业务实现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系统介绍了立体电视系统相关技术.主要从立体视频编码压缩、立体视频传输两方面介绍立体电视的相关技术和业务实现方式,以及未来立体电视技术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外动态     
日将播放数字式立体电视节目日本三洋电机公司和日本电视广播网近日宣布,他们已研制成功一种数字式立体电视广播系统。这种系统的特点是,使用数字信号播出由立体摄像机摄制的影像,用立体电视机接收,用专用眼镜观看。日本电视广播网今夏将试播立体电视节目。这种立体广播将供左眼看和供右眼看的图像分别播出,电视接收到之后以一百二十分之一秒的间隔交错映出两种画面,当戴上专用眼镜观看时,人物就像飞出电视机一样,立体感很强。(肖雨摘)据《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报道,一种为俄罗斯和西欧国家设计的新型电视──蜂窝式电视,将于年底…  相似文献   

3.
3月21日-23日,时代华睿将在CCBN2012展会2号馆2608号精彩亮相,展示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三网融合下的数字电视以及新媒体应用。时代华睿此次展示主要分为四个重点区域:在多业务及3D传输系统展示区,将介绍由6家电视台共同合作,中央电视台统-播出的国内首个3D立体电视节目的应用,以及CCTV非洲、北美分台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4.
1前言2010年,在3D数字电影兴起的推动下,国外电视广播界的3D立体电视热也有飞腾升空之势。目前,国外3D电视机仍是沿用3D电影的双眼式,即利用特殊眼镜观看的制式,虽然它还存在左右画面串扰和亮度的缺欠问题,但市场仍旧看好。目前,日本3D业界正在开展着以开拓市场为目的的高画质化竞争。为供国内同行  相似文献   

5.
节目传输:1、卫星传输:全区只有卫星传输501台一个站,完全公益属性,无偿为境内外各播出单位和用户提供广播电视信号,我区各发射台播出内蒙古电台、电视台节目信号源主要采用卫星信号。下一步一方面增加上星节目数量,另一方面还要无偿提供高清电视、立体电视节目卫星覆盖。2、微波传输: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改造后的微波干线,将无偿为各级播出机构提供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通道,也为所有播出机构的播  相似文献   

6.
3D显示技术凭借主动式快门3D眼镜与被动式偏振3D眼镜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全面融入到家庭影院投影领域,各大投影机与投影幕厂家在推出全新一代产品之时都充分融入了3D的元素,家庭影院投影机会将主动式快门或被动式偏振技术纳入其中,并成为基本功能。家庭影院投影幕则在维持色彩还原度的基础上设法提高投影幕的增益。在3D家庭影院投影机技术发展方面,已经从早期的720p高清3D机型全面过渡到1080p全高清3D机型,随着HDMI 1.4传输标准的建立,完善地解决了对于3D信号支援较差的问题,可以完整兼容Frame Sequential(帧连续)、Frame Packing(帧封装)、Side by Side(左右并排)、Top and Bottom(上下并排)的3D传输信号格式,也就是能够支持蓝光3D、电视3D以及电脑3D等主流的信号源,使得3D家庭影院投影机开始进入到实用阶段。此外,由于制造成本以及技术难度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式快门眼镜技术更加受到投影机厂家的青睐,目前绝大部分的3D家庭影院投影机都采用了这种技术。但是由于技术上的限制,闪烁、左右眼图像串扰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众多用户,主动式快门3D技术还有待进一步的成熟。而被动式偏振眼镜技术也开始进入到家庭影院投影机领域,尽管目前这类投影解决方案仍然是建立在双投的方式上,构建成本相当高,普通消费者恐怕很难接受,但是其无闪烁感、低失真的立体影像确实令人难忘,期待将来能够降低建立成本,进入到主流投影机市场。在3D家庭影院投影幕方面,为了补偿由于3D信号传输以及3D眼镜的光损耗,各大投影幕厂商都通过对幕料的改良,增加幕布的增益之余也不会损害到画面的整体色彩准确度。下面将会就3D家庭影院投影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讲解,涵盖了两种不同家庭影院3D技术之间的各个优势与限制、对投影幕的要求等多方面,同时也会介绍最新热门的3D家庭影院投影机,让更多的影音爱好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3D家庭影院投影技术上的细节以及主流3D家庭影院投影机的特点,掌握建立优秀的三维立体大画面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随着2010年3D立体影视技术与内容的逐步成熟与广泛应用,3D立体影视也成为电影、电视领域最受关注的焦点,而刚刚落幕的广州亚运会进行的立体电视试播,是否也预示着中国立体电视广播这艘大船的起航?!本文将着重介绍立体电影与立体电视的技术原理、立体电视技术的分类、立体电视节目的拍摄于制作、立体电视信号的传输能内容,向大家全面...  相似文献   

8.
设于伦敦、提供有关未来电视的信息的网站Informitv News在2009年9月15日报道:在9月11~15日之间举行的IBC(国际广播大会)上,BBC伦敦奥运会广播电视转播负责人Roger Mosey发表主旨演说,其中提到BBC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态度:“我们能够,我想我们应当,把部分比赛场次用立体电视形态播出;我们正在就下一波大变革之一的立体电视开展试验,如果从伦敦播出的奥运会电视节目竟然不包含一些立体电视画面,那将是一桩憾事”。  相似文献   

9.
日本东芝公司目前宣布,成功开发出一种能够利用手机调用电脑画面进行远程操作的软件——“泛在浏览器(Ubiquitous Viewer)”。先将电脑的画面数据进行压缩,再通过第三代移动电话(3G)服务的分组通信进行传输,就能利用手机显示屏进行浏览和操作。  相似文献   

10.
赵镳 《西部广播电视》2002,(7):37-37,29
由于数字电视信号在制作、存储和传输中,普遍对视频信号的数据率进行了有损压缩.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图像文件数据量大,不仅占据存储空间,而且也占据大量的传输带宽,因此存储和传输前对图像进行压缩就成为必然.目前几乎所有图像压缩编码都采用了DCT变换和DCT系数量化作为主要处理,电视信号经过数字化处理,即取样、量化和压缩编码后,图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也就是说,图像经过A/D和D/A转换后的图像与原始图像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也造成了对茂密的树林、快速变化的背景、图像细节比较丰富画面压缩时,图像容易出现"马赛克"等现象.特别是对图像质量比较差时,图像压缩反而会将缺陷放大,使图像的质量进一步恶化.下面就电视图像压缩进程中造成的图像损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数字化传输和压缩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发展,在电视节目系统的播出环节中,原有播出系统模式已难以满足当前节目播出的需要,人为因素和录像机、磁带的故障相当高。目前国内一些电视台正向数字化播出方向过渡,逐步淘汰落后的磁带播出方式。以磁盘存储为  相似文献   

12.
因带宽的限制 ,目前的互联网还不能传输广播级的视音频信号。除中央电视台建立了全国的新闻回传网络外 ,其它各省、市级电视台均无法将在外省市采访的新闻当天传回本台播出 ,当天只能用电话发口头报道 ,而等返回本台之后才能将采访的新闻编辑播出。此时 ,“新闻”已成“旧闻”。电视的活动图像是由25帧 /秒静止画面连续播放获得的 ,对于3分钟的新闻来说 ,通常是由5~10个不同场景组成。如果用一帧具有代表性的画面代替这个场景 ,则其画面信息基本涵盖了该场景的内容 ,再配上同期声 ,即可用于新闻播出。本文介绍利用互联网传输静止图像…  相似文献   

13.
郑冠雯  姜秀华 《电视技术》2012,36(18):36-40
基于DVB A154文件,介绍了帧兼容立体电视传输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帧兼容3D视频空间复用技术、传输应用系统、接收应用场景分析,新增信令信息的分析以及对帧兼容立体电视业务中所包含的图像、字幕信息的具体控制方式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厂商专讯     
《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38(12):154-161
Panasonic成功中标CCTV大型立体电视制作传输系统项目 11月913,Panasonic以全球首款P2HD一体式3D摄录一体机——AG-3DPIMC等系列产品的卓越性能,成功通过了CCTV严谨的科学论证及专家考核,一举中标了CCTV大型3D电视制作传输系统招标项目。  相似文献   

15.
《移动通信》2012,(13):70-70
7月9日,SK电讯在韩国首尔举行了"3D多媒体实验室"的成立仪式,全球首家公开演示了通过LTE网络传输三维影像。SK电讯利用LTE网络,分别传送左右眼的画面,从而实现了3D成像。这次演示的成功,除了得益于LTE网络本身具备的优势外,还得益于SK电讯开发的高效的影像压缩技术,该技术大大减轻了网络负担,提高了传输效率。SK电讯旗下的"3D多媒体实验室"致力于三维影像的策划、制作和上映的全产业链的实施,包括设备的测试和开发、作品拍摄等。(C114中国通信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首个3D节目频道的基本情况,之后对3D电视试验频道播出前端压缩传输系统做了介绍。重点阐述了1+1高清前端压缩系统和地方台3D节目回传接收系统。  相似文献   

17.
3D电视试验频道开播是中国广电发展史上的又一件大事。本刊将在近期聚焦3D,特邀国内外3D技术专家以及3D产业发展的亲历者,结合自身知识和经验,介绍3D原理技术、分享3D制作经验,展望3D频道发展,全方位、多角度介绍3D。本期刊登的《关于3D电视试验频道开播准备》介绍了中央电视台为3D电视试验频道开播所做的准备工作;《3D电视试验频道播出前端压缩传输系统介绍》介绍了3D电视试验频道播出前端压缩传输系统,重点阐述了1+1高清前端压缩系统和地方台3D节目回传接收系统;《3D现场转播系统的几个技术环节探讨》结合工作经验,探讨了3D现场转播的构成,对系统信号的构架、3D拍摄支架的选择、3DPULLER工位的必要性、制作环境的选择、导演监视墙监看、3D节目的记录与传输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8.
成于庆  姜秀华 《电视技术》2011,35(12):80-83,92
从立体电视技术链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立体电视双目视差基本原理,然后分析了立体电视在视频采集制作、发端压缩编码、信道传输、收端解码和立体显示这5大环节中,现行技术对立体视频质量分别造成的影响以及已有的改进措施,最后展望了最新立体电视技术对于立体视频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立体电视技术作为当前电视技术行业的新热点,发展中遇到的挑战一直是被广泛关注的。尤其是在3D频道播出的几个月来,其显现出来的问题日益具体化。面对新的挑战,中国3D电视行业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一种基于DSP技术的视频图像压缩系统的实现方法,以TI公司的TMS320VC5402DSP为处理器设计低成本视频图像压缩板.该压缩板是一个独立的视频图像压缩和传输设备,它能直接对全彩色电视信号进行数字化和压缩编码.利用DSP对单幅画面采用JPEG压缩方法,然后以尽快连续方式将各单幅画面联系起来,并通过USB总线将图像数据发送到微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