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流量放大转向系统原理特点及故障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量放大转向系统,在装载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几乎成为当前转向系发展的方向。其型式主要有两种:普通独立型、优先合流型。前者是独立的,后者与工作系统合流,转向原理与结构均相同。本文介绍普通独立型流量放大转向系统,其内容同样适合优先合流型流量放大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2.
一台厦工产ZL50型装载机转向时,转向泵发出啸声,泵体过热,振动过大,有时不能转向,更换新的转向泵后,故障依然。ZL50型轮式装载机由于质量较大,为使操纵轻便,一般都采用全液压流量放大转向系统。未出现全液压转向以前,我国第一代ZL50型装载机全都采用螺杆螺母循环球式直接带动转向阀的机械式转向系统,并设有带随动杆的机械反馈。该机械式转向系统与全液压转向系统相比,转向力及油压损失都较大,且可靠性也差。该型装载机转  相似文献   

3.
正国产装载机转向液压系统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一是配置BZZ1型开芯无反应转向器的转向液压系统,二是配置BZZ5型负荷传感转向器的转向液压系统,三是配置BZZ6型同轴流量放大转向器的转向液压系统,四是配置BZZ3型转向器及流量放大阀的转向液压系统。本文主要介绍配置BZZ3型转向器及流量放大阀转向液压系统组成、原理、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流量放大阀的工作原理,搭建了流量放大阀性能试验系统,并对比了两种流量放大阀的流量放大特性曲线,结果表明:流量放大阀的流量放大特性曲线直接影响轮式装载机的转向性能,通过设计优化,可获得较优的转向性能。  相似文献   

5.
经过由简到繁,先外后内的逐项排查,油温和油位、系统外漏、管路连接、泵体温度等均正常,转向泵工作也正常。拆下转向器与流量放大阀之间的油管后发现,流量放大阀的两个油口被破碎的橡胶密封圈等碎粒严重堵塞。转向器排出的液压油作用到流量放大阀主阀芯的两端压力变小,使阀芯的位移变小,导致控制开口变小,从而使进入转向缸的流量变小,造成转向沉重,清除碎粒后装机试验,装载机转向正常。  相似文献   

6.
新产品     
1 柳工ZL60E装载机 该机融进了世界先进技术,国产化率已达85%。ZL60E是在美国卡特彼勒公司966E基础上改进制成的,采用摇臂短拉杆,后车架高刚度、等强度的钢梁结构,流量放大转向系统,先导操纵系统,电子监控三级报警系统和紧急制动系统等先进技术。样机制造达到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IE标准,通过了卡特公司100h质量考核试验,获该公司授予的产品合格证书。  相似文献   

7.
转向快速轻便、节能和操作舒适安全是转向液压系统的发展趋势,大型装载机转向液压系统多采用由全液压转向器和流量放大阀构成的两级液压放大系统,先导供油回路是转向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揭示了先导泵供油和减压阀供油方式的特点及其对转向液压系统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动力转向液压装置有常压式和常流式两种,其中常流式应用比较广泛。常流式动力转向的型式有:三合一整体式转向器,由机械转向器、动力缸和转向控制阀组成,如用374型自卸车和JN362型自卸车的转向器;半整体转向器,由转向控制阀与机械转向器组成1个部件,动力缸则为独立部件,如ZL50装载机的转向装置;摆线马达转阀式全液压转向器,由行星针齿摆线马达和转向阀组成,如CPCD5叉车、ZL10、ZL30装载机的转向器。现以JN362、BJ374型自卸车、CPCD5型叉车和ZL50装载机为例,分析动力转向系统常见的故障和原因。1.转向沉重故障原因有:…  相似文献   

9.
<正>国内生产的50型装载机转向液压系统都具有稳定的动力和速度特性,即不管转向工况如何变化,转向缸行程与转向盘的转角成一定比例关系,综合起来主要分为如下3种型式:单稳阀转向系统(BZZ1转向器+单稳阀组合);负荷传感转向系统(BZZ5转向器+优先阀组合);流量放大转向系统(BZZ3转向器+流量放大阀组合)。随着近几年用户使用习惯的改变和节能意识的提高,单稳阀转向系统中固有的单稳阀分流能耗大的劣势已表现出来,市场需求逐渐消失。因此,本文着重分析负荷传感和流量放大转向系统在节能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机械》1990,(2)
TR6340柔性加工单元 TR6340型柔性加工单元系精密型四轴控制机床。该机床可以完成铣、钻、镗、铰、攻丝和轮廓加工;有两个电子测头,分别检测工件和刀具。可广泛用于汽车、工程机械和模具等机械加工行业的小型复杂零件的加工。 ZL50型轮式装载机该机采用了动臂油缸平直的Z型反转连杆机构、防滚翻密封驾驶室和电子监控系统等新结构,并在国内率先在装载机工作装置上采用了比例先导式液压操纵、流量放大转向系统和转向自动限位装置,在动臂上采用了举升自动限位和铲斗自动调位等新机构。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在国内ZL50型装载机上,所应用的转向液压系统主要有两种形式,即优先型流量放大转向系统和同轴流量放大转向系统,下面分别介绍两种转向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对各自的优缺点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2.
Cat973型装载机静液压传动伺服系统,对轴向柱塞泵的输出端流量可提供同步和单独控制,控制装载机直线行走或转向。因此,传动伺服阀中位螺钉与同步螺钉调整的正确与否对两侧履带的行走至关重要。 在转向踏板联动杆件调整正确的情况下,若马达壳体回油压力(低于14kPa)及最终传动装置正常,装载机作“S”形行走,应调整中位螺钉;若驱动压力调整正确及马达壳体回油压力正常,装载机在前进和后退中均为一侧履带速度快,即装载机作  相似文献   

13.
最近,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出具有全部知识产权的ZL100C装载机,它是我国目前最大吨位的装载机。该机采用灵敏的电子变速操纵、先导操纵和变量工作液压系统,同时,首次使用流量放大转向液压系统和整机故障电子监控报警系统,斗容量为5.433,额定载重为9.6t,掘起力为36t,机身重42t。据有关专家测定,该机主要性能和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售价只有同类进口产品的60%。2000年公司计划产销ZL100CM装载机50台,这将成为柳工的又一经济增氏点。我国最大装载机在柳工诞生  相似文献   

14.
正1台工作约4500h的柳工CLG888型装载机,作业时动臂起升速度突然变慢,但转向、制动性能均正常。初步判断为该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出现故障,为此先对该装载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进行分析,再进行故障排查。1.工作原理柳工CLG888型装载机工作装置液压系统主要由转向泵组1、工作泵2、分配阀3、回油滤油器4、先导阀5、减压阀6、切断阀7、转斗缸8、动臂缸9、流量放大阀  相似文献   

15.
YXL型优先流量控制阀(以下简称优先阀)与BZZ5型全液压转向器等元件组成负荷传感液压转向系统已在国产装载机产品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用过程中发现,整机转向到机械限位位置后再转向时,转向盘转动一定角度(30°~45°)整机无转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装载机的大型化,其转向阻力矩提高,靠单级全液压转向器控制的液压动力转向装置已不能满足重载装载机的转向要求。本文介绍1种采用2级液压控制及负荷传感技术动力转向系统及其在CAT装载机转向装置上的应用。图1为该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工作原理图。  相似文献   

17.
液压随动阀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 概述液压执行器的输出量与输入量比较以后的误差信号控制液压放大元件 ,使其对液压执行器输出量不断调整 ,以求减少误差的系统称液压随动系统或液压伺服系统。根据反馈元件的性质 ,液压伺服系统常分为两类 ,反馈元件采用电气元件 ,液压放大元件采用电液转换装置 ,如电液伺服阀等 ,称电液伺服系统 ;反馈装置采用机械元件的液压控制系统就是机液控制系统 ,统称机液伺服系统 ,机液伺服机构等。2 工作原理机液伺服系统结构简单 ,抗污染能力强 ,工作可靠 ,广泛应用于飞机舵面控制 ,车辆转向控制 ,仿形机床及伺服变量泵等处。常见的机液伺服系…  相似文献   

18.
国产小型装载机普遍采用负荷传感转向方式,该系统定量泵输出流量不能根据负载需求进行调节,会产生与流量有关的能量损失。针对此问题,提出用伺服电机独立驱动定量泵的流量匹配转向控制方法。在SimulationX中建立了装载机整机联合仿真模型,对采用负荷传感转向系统的装载机进行了仿真研究;构建了装载机的试验测试系统,对比仿真与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进一步将流量匹配转向系统应运于此仿真模型,维持与现有系统相同转向特性的条件下,该系统在各转向工况下降低泵输出能耗约35%。  相似文献   

19.
流量放大阀在全液压转向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全液压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对于大型机械转向力要求大而流量过小,转向达不到要求,该文应用流量放大阀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重点介绍流量放大阀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20.
装载机用同轴流量放大全液压转向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大中型装载机采用的全液压转向系统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用一台小排量(200mL/rpm 以下)普通转向器,通过流量放大器来放大流量。这是最早开发的大排量转向系统,其最大的不足是需要两种元件组合, 需要空间大、管路长、接口多、能量损失比较大,同时造价比较高,维修保养困难。进口机型大多采用此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