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类是科学研究起点,因素分析是分类基础。测评目的旨在规范测评内容、引导学生能力发展。本文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问题学和测量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PATAT测评模型(Programme for Assessing Teenagers’Ability of three dimensions,青少年三维能力评估项目),设计了基于PATAT测评模型的测量方法。测评的三个维度中"学习能力"测评因素包括:阅读素养、数学素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测评因素包括:设计与规划、沟通与协调、实践与探索、归纳与总结;"创新能力"测评因素包括: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1)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中职生的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当前的中职学生职业能力测评中,测试效率有待提高,存在着譬如测试内容不合理、测评标注模糊化等多方面的问题。在教育的深入发展中,中职教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下,制定和完善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模型是必不可少的。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教学经验,浅析对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9)
文章梳理了有关把游戏作为测评工具的研究,并结合实验说明游戏作为测评工具的有效性。研究发现,游戏除了教育和娱乐功能外,还具有科学的测评功能,经过标准化设计的游戏可对幼儿的不同能力进行有效地测评,并可根据测评结果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具体的培养或干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2)
中职教育是直接面向就业的教育,现行的中职教育制度中并没有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中职毕业生是不是真正掌握职业技能,是不是具备适应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本文以就业导向为出发点,探讨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业成绩测评体系的新内涵,分析现行学业成绩测评体系存在的问题,论证重构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业成绩测评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9)
针对高等学校在干部和部门测评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开发了一个网络测评系统,可实现基于网络的单向匿名测评,解决了时域和地域对测评工作的限制等问题,极大地提高测评工作效率和群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9)
逻辑理性应当是教育永恒的主题。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与测评,是本世纪基础教育最了不起的进步。基础教育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2个基本思路:一是将逻辑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到具体的课程中去;二是在中小学开设逻辑课程。逻辑思维能力的测评有2种模式:一是标准的逻辑思维能力测评;二是在具体课程中的测评。语文考查逻辑思维能力的题型有写作、阅读分析题和语言应用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3):34-41
在梳理国内外关于数学能力构成要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三个来源":数学学科本质特征、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社会发展对数学教育的新要求,"五个原则":核心性、相对完备性、可习得性、可测性、目标性,基于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出包含数学抽象与表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学猜想与论证能力、数学直观能力、数据分析与预测能力、问题解决与交流能力六大数学关键能力体系,并构建了各个能力的测评指标。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建筑能效测评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了建筑能效测评、可再生能源测评,通过实际案例论述了能效测评的方法与技术,并对测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6)
2013年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颁布后,如何围绕这一标准展开测评成为了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更是美国科学教育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2018年,美国发布了《新一代科学教育测评》,给出了最终解决方案。为此,梳理美国科学教育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节点文件,分析《新一代科学教育测评》的形成与发展,探讨其内涵、理论支撑和特点,展示基于学习进阶的、从《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到《新一代科学教育测评》的实施路径,对我国新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的落地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
以生涯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人才测评体系为理论基础,以文献资料查阅、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经济管理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以人才测评软件为依托的解决方案,构建出基于北森人才测评体系的职业生涯规划测试,角色扮演模拟招聘为辅,主题讲座为补充的多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