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中代码规范非常重要,为加速研发效率,提前发现代码问题,合理使用嵌入式静态代码扫描工具十分重要。首先阐述嵌入式静态代码扫描的相关概念和特点;其次详细介绍了Cppcheck嵌入式静态代码扫描工具的使用和结果分析,并对比其他同类工具;然后详细说明Cppcheck缺陷扫描规则和扩充实践;最后结合Jenkins进行自动化代码扫描和分析。使用Cppcheck并自定义缺陷规则到结合自动化工具,从而使嵌入式代码静态扫描工作能够高效快捷地完成。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所在组织引入静态代码检查工具的试用过程,包括静态代码规范检查、BugDetective以及从功能性、易用性、性能等方面进行与其他开源工具的分析对比,其作用及性能皆优于开源工具.并对试行前后的的效益进行了分析,该工具的引入极大化提高了代码评审覆盖率和代码质量.最后,给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3.
肖芫莹  游耀东  向黎希 《电信科学》2020,36(12):155-162
目前,代码审计已经成为网络安全建设中举足轻重的环节,基于自动化源代码检测的代码审计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诸多缺点。总结了当前代码审计系统的不足之处,简述了不同静态源代码检测算法的原理,并分析检测报告中出现误报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思路,描述了优化方案的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4.
通过软件静态质量分析可以定量评价软件代码的质量。文章通过对软件代码静态质量度量模型的研究,考虑质量准则在不同度量范围间的传递,结合雷达软件代码质量的关注点,提出雷达软件静态质量度量方法,以量化数据表示代码的质量水平,并以玫瑰图的形式表示出来。试验结果表明,新的度量方法能够有效地对软件静态质量进行度量,为设计师了解软件代码质量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减少了软件质量评估中的主观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电信运营商在应用代码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静态分析技术、管理体系、代码质量等核心技术及理念,提出了基于静态分析的应用代码质量管理体系,并重点描述了该理论在省公司进行试点验证的成果。最后对该理论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6.
主要强调了软件工程化实践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代码审查的重要性;指出了静态分析和代码审查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位置;结合工程实践详细讨论了代码审查的侧重范围;最后,简要给出单元测试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克隆代码已经成为引起软件缺陷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现有的方法不能很好地处理内聚度低、功能交叉的克隆代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最近邻的克隆代码重构方法.首先,对克隆代码进行静态分析,搜集控制依赖信息和数据流信息,再经过K-最近邻聚类方法,形成便于提取、功能独立的代码片段,然后对代码片段进行过程提取,使...  相似文献   

8.
大规模网络扫描在网络安全领域有许多应用,包括漏洞发现,追踪采取的网络防御机制等.但是,现有的网络扫描工具在大规模网络扫描方面存在使用困难和速度缓慢的问题.本文在对主流的网络扫描技术和主流的网络扫描工具的深入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针对大规模网络的高速扫描系统.系统基于zmap工具的高速扫描技术,设计整合了存活性扫描、端口扫描和应用层服务扫描等全面多样的扫描功能,其扫描速度和功能完整性相对传统扫描工具有了较大提高.本文还对多种扫描应用场景进行了验证与实验分析,结果显示本系统相对传统方法效率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9.
具有模仿人的嗅觉系统的电子鼻在过去十年中发展迅速,大部分成果开始商业应用,主要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行业。用于电子鼻系统的信号处理方法主要包括静特征分析法和动态特征处理方法。静态特征分析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判别函数分析法,类聚分析法和基于网络的多层感知器。动态特征分析法包括传统的参数法和非参数法,非参数法是借助于传统的系统识别方式及线性滤波器、时间序列神经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0.
软件测试是提高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从是否运行程序的角度来讲,测试分为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代码检查属于静态测试的范围。本文首先讨论了传统软件测试方法的缺点和局限性,进而提出了代码自动检测的方法,随后给出了此类方法可检测到的故障类型,具体给出了程序静态分析技术和方法研究,依据该方法进行了软件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抗恶意代码的沙箱规避行为,提高恶意代码的分析效率,该文提出基于代码进化的恶意代码沙箱规避检测技术。提取恶意代码的静态语义信息和动态运行时信息,利用沙箱规避行为在代码进化过程中所产生的动静态语义上的差异,设计了基于相似度差异的判定算法。在7个实际恶意家族中共检测出240个具有沙箱规避行为的恶意样本,相比于JOE分析系统,准确率提高了12.5%,同时将误报率降低到1%,其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产品的验证覆盖率和首次流片成功率,越来越多的验证技术和衡量标准被采纳。传统的仿真验证技术很难达到验证的快速收敛,而静态验证技术采用数学穷举的方法,利用断言对cornerco.se进行快速验证,有效避免了一些设计缺陷。Mentor公司的QuestaFormal工具可以对代码进行常规的功能检查,并可用Formal引擎证明设计代码及其断言的一致性,可极大地提高复杂设计的验证效率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详细介绍了变频调速节能改造方案的经济性评价方法。静态分析法包括投资回收期法、抵偿年限法和年计算费用法;动态分析法则包括净现值法、内部回收率法、总费用现值法和最小年费用法。  相似文献   

14.
贺钧 《现代电子技术》2003,26(24):39-42
主要阐述了通过静态分析提高测试效率的办法,旨在提高大型软件开发项目的开发效率和软件的质量。我们通过分析一些软件在开发过程中测试程序的应用情况,发现动态测试运用得比较好,而静态测试的运用情况却不太理想。但是,在既要提高软件开发产品的质量,又不能增加软件开发项目的开发时间和难度的前提下,较好的处理办法是充分地发挥和使用静态测试工具。为此,在本文中提出了一个方案,来说明怎样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引进静态分析工具以及建立一个测试过程.使得静态分析工具能够在检测程序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进而提高程序测试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软件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新技术平台的发展对软件漏洞挖掘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突破漏洞挖掘技术瓶颈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漏洞挖掘,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自动学习代码的深层语法和语义规律,以提高漏洞挖掘的智能化水平和有效性,软件漏洞智能化挖掘技术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围绕软件漏洞智能化挖掘技术的研究展开分析,从静态挖掘和动态挖掘2个方面,对机器学习与漏洞挖掘技术结合的研究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漏洞智能化静态挖掘方面,从基于代码度量、基于代码模式和基于代码相似性3个方面梳理了现有研究工作;在漏洞智能化动态挖掘方面,则分类阐述了机器学习方法与动态挖掘方法结合的相关研究。依据对现有工作的总结,对未来漏洞智能化挖掘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陈从华 《通信技术》2009,42(11):65-69
BREW是高通公司为移动通讯应用而推出的一个开发平台,但其存在不能使用静态变量的限制,不利于手机应用程序跨平台移植。为此,采用模拟静态变量分配的机制、结合C语言预编译技术,突破了BREW平台上无法使用静态变量的限制。文中采用介绍的技术减少了代码模块之间的耦合程度、保证了静态变量只在单个程序文件中的可见性、提高了程序代码跨平台间移植的便捷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热分析法(Thermal Analysis)对印制电路基材,主要是环氧玻璃布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使用TMA法(静态热机械分析)在不同条件下对环氧玻璃布层压板的玻璃化温度进行了测定,讨论了升温速率、老化时间以及复合材料的X,Y,Z方向对玻璃化温度的影响,同时使用了DSC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和DMA法(动态热机械分析法)进行了测定,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和讨论。关键词: 玻璃化温度Tg(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ure) 静态热机械分析TMA(Thermomechanical Aanalysis) 差示扫描热分析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动态热机械分析DMA(Dynanicmechnica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简要介绍寄生参数提取工具Star-RCXT和静态时序分析工具PrimeTime的基础上,对已通过物理验证工具Calibre DRC和LVS的FFT处理器版图用Star-RCXT工具进行了基于CCI的寄生参数提取,得到内部互连网络的详细寄生电容和电阻值.最后,用PrimeTime工具进行了精确的版图时序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静态时序分析是FPGA系统设计中最常用的分析、调试时序性能的方法和工具,TimeQuest(TQ)时序分析器作为Altera公司的第二代静态时序分析器,得到了业界广泛的应用和关注。本文在解释了何为静态时序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TQ的时序分析和约束。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新型的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FBG解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FBG解调法中常用的静态解调法和动态解调法,详细介绍了两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和系统设计方案,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静态法和动态法相结合的新的解调方法,并设计了系统图,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证实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