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p型导电高分子烷基聚噻吩(PAT-6)和n型导电高分子聚喹啉(PQ)共混液为原料通过浇注方式自组装形成组成梯度膜,即形成p-n异质膜,对该异质膜Ⅰ-Ⅴ特性进行检测,呈现二极管Ⅰ-Ⅴ特性,反复测量,该特性出现劣化现象,而随时间推移该异质膜的二极管特性具有可恢复性.  相似文献   

2.
以p型导电高分子烷基聚噻吩(PAT-6)和n型导电高分子聚喹啉(PQ)共混液为原料通过浇注方式自组装形成组成梯度膜,即形成p-n异质膜,并对该异质膜I-V特性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3.
产品开发     
正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成研发热点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由于导电性、稳定性、加工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成为研究开发热点,是一种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导电材料。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主要有:(1)共混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①聚苯胺复合材料;②聚吡咯复合材料;③聚噻吩复合材料。(2)填充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①碳系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②金属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③金属氧化物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复合型导电高分子  相似文献   

4.
霍玉云  陈燕 《弹性体》1992,2(1):31-35
本文研究了几种橡胶与不同用量的ISAF,CF组成的导电复合材料的电阻率——温度(p——T)特性。结果发现:极性不饱和度大的橡胶(CR、NBR)导电复合材料电阻率受温度影响大,特别是60份CF的CR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电阻(率)(PTC)特性,电阻事变化达四个数量级。非极性不饱和度小的橡胶(EPDM、IIR)导电复合材料,其电阻率不受温度影响。本文还研究了温度对导电复合材料电流——电压(I——V)特性的影响,进一步证明其p——T特性。文中还对几种橡胶导电复合材料的P——T特性的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产品开发     
正本征态高分子导电防腐涂料成研发方向导电涂料在航天航空、军用工业、电子封装、建筑工程和石油化工等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导电涂料可分为添加型导电涂料和本征型导电涂料两类。添加型导电涂料已工业化生产,本征型导电涂料尚处于研发阶段。以聚苯胺、聚吡咯和聚噻吩等导电高分子制备的本征态导电防腐涂料,无  相似文献   

6.
智能型高分子分离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把智能型高分子分离膜分为荷电型,接枝型,互穿网络型,聚电解质配合物型和导电聚合物型等五种类型,并介绍这一新领域已取得的一些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电致形状记忆聚己内酯/炭黑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备了具有电致形状记忆特性的聚己内酯/炭黑(PCL/CB)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了其电致形状记忆特性。结果表明,以交联聚酯作为聚合物基体、导电炭黑作为导电填料的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电致形状记忆特性。拉伸2倍的CB300-25试样在200V电压作用下的形变回复率可达100%,响应时间140s。炭黑质量含量为25%的试样与炭黑含量为20%的试样相比,其响应时间较短,形变回复率也较高。随着电压的提高,试样的响应时间缩短,形变回复率提高。  相似文献   

8.
导电聚合物PEDOT/PSS-MPEG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书英  李坚  李玉玲 《化工学报》2012,63(4):1321-1327
引言导电高分子既有导体材料的光电学特性,又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1],这使得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聚噻吩类有机导电材料[2]就是这类材料中的一种。聚噻吩的室温电导率  相似文献   

9.
导电涂料     
《涂料技术与文摘》2009,30(5):36-37
用聚苯胺,十二烷基苯磺酸分散体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醋)制备导电涂料的简便方法;抗静电膜和形成抗静电层用的抗静电涂料;抗反射涂料用掺磷的氧化锡导电溶胶;酯化产品及其水性溶液和含该溶液的防雾或抗静电涂料;抗静电低摩擦涂膜和涂料;  相似文献   

10.
用溶胶-凝胶法,在Si单品片上定向外延生长单钙钛矿氧化物La1-xSrMnO3(LSMO)(x=0.3、0.5、0.7)薄膜和异质结。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LSMO薄膜成相较好,为多晶结构。I-V特性曲线表明不同掺杂浓度的LSMO/Si异质结都具有类似于传统p—n结的整流特性,C—V特性曲线表明掺杂浓度对LSMO/Si异质结电容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种子乳液二阶段聚合法,制备了经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交联、具有核壳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复合乳液,研究了核壳软硬单体比、AN及壳层中交联单体AM含量对乳胶膜吸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胶膜吸水率主要受壳层软硬单体比例的影响,软硬单体比值越小,乳胶膜的吸水率越低;丙烯酸/丙烯酰胺复合交联剂对乳胶膜吸水率的影响不明显;功能单体丙烯腈可明显降低乳胶膜的吸水率,乳胶膜吸水率随丙烯腈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低达到9.40%。  相似文献   

12.
以单宁酸和异山梨醇作为原料合成了单宁酸基单体( TAM)和异山梨醇基活性稀释剂(ISD)并应用于 UV固化涂料中。通过核磁(1H NMR)、红外(FT-IR)、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动态机械分析仪( DMA)对单体的结构和涂膜的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并研究了不同含量的 ISD对涂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稀释剂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优化涂层的性能,随着 ISD含量的增加,涂膜硬度、储能模量先增大后减小,当加入的 ISD质量分数为 50%时制得的涂膜 ISD 50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交联的、具有核壳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复合乳液,研究了壳层软硬单体比、复合交联剂AA/AM及壳层交联单体AN用量对乳液胶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核层和壳层之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相近时,核壳乳液核、壳两部分分子链的协调运动能力较强,其乳液胶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较大;当AA/AM用量不超过4%时,乳液胶膜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AA/AM用量增大而增大;随着AN用量的增加,乳液胶膜拉伸强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十三氟辛醇( TEOH-6)、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三乙醇胺( TEOA)自制含氟二元醇( DE-TEOH);并采用六氯环三磷氰、对羟基苯甲醛、硼氢化钠合成六臂型阻燃单体;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IPDI)、聚碳酸酯二元醇( PCDL)、二羟甲基丁酸( DMBA)、含氟二元醇( DE-TEOH)、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为主要原料合成— NCO半封端线型聚氨酯;将六臂型阻燃单体加入聚氨酯体系,采用无皂相反转乳化工艺制成了含氟、氮、磷复合改性水性 UV固化六臂型阻燃聚氨酯( UV-WFPU)。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 UV-WFPU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对胶膜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含氟二元醇的添加量以及六臂型阻燃单体加入对胶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聚氨酯相比,六臂型阻燃单体的加入,胶膜的阻燃性能大幅度提高,极限氧指数( LOI)提高了 45%;随着自制二元醇添加量的增加,胶膜吸水率降低,接触角增加,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Langmuir-Blodgett(LB)膜诱导沉积法制备聚3,4-乙烯二氧噻吩高度有序导电聚合物复合薄膜,研究了薄膜的导电性能并进一步研究薄膜在改善器件性能方面的作用。将其应用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的空穴缓冲层,将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复合LB膜沉积于铟锡氧化物(ITO)电极上,制备了以复合LB膜为空穴缓冲层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发现复合LB膜改善了器件性能(启动电压降低、最大亮度增加),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LB膜器件在一定时间后出现性能劣化,X射线反射率(XRR)分析表明薄膜的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是导致器件性能变差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为主单体,以丙烯酸和丙烯酸-2-羟基丙酯为功能单体制备了St-BA共聚乳液,研究了可聚合乳化剂烯丙氧基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单磷酸(ANPEO10-P1)对共聚乳液的聚合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羧基分布及乳胶膜耐水性、剥离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比,使用可聚合乳化剂ANPEO10-P1能有效地改善乳液的性能。通过电导滴定发现,乳化剂对乳液不同区域的羧基分布有较大的影响,因而影响乳胶膜的耐水性和剥离强度。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合成了光学活性聚电解质聚(乙烯-alt-马来酸)的R-1-4-甲氧基苯乙胺衍生物(PEMA-PMEA),并与聚烯丙基胺盐酸盐(PAH)进行自组装,构筑了具有光学活性的多层膜。研究了多层膜的增长模式,并对不同膜层的旋光和表面形态进行表征。该功能性多层膜的开发,对聚电解质多层膜的应用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经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VTES)改性,具有核壳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复合耐水硅丙乳液,研究了VTES用量对乳液及乳液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胶膜吸水率受有机硅VTES的影响很小;随着VTES用量增大,乳胶膜力学性能及其保持率都升高;当VTES用量为5%时,乳液及乳液胶膜的综合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9.
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氯化1-(2-羟乙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HeMIM]Cl)溶解微晶纤维素,并与壳聚糖的醋酸溶液混合的方法制备了质量比为2∶1的再生微晶纤维素/壳聚糖复合膜。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扫描电镜和数码相机照片对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IR结果表明再生微晶纤维素与壳聚糖分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氢键作用,且二者相容性较好;XRD、TGA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纤维素和壳聚糖有较强的相互作用;SEM结果表明复合材料表面粗糙,比表面积较大,可以作为潜在的生物医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