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不同外信息处理方式的Turbo迭代译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涛  杜兴民  茹乐 《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27(10):1643-1646
针对离散无记忆高斯信道,该文深入剖析了不同外信息使用方式下的两种对数域的Turbo码迭代译码算法,并借助蒙特卡罗仿真,在相同的约束条件下对两种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经过分析指出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成员译码器对外信息使用权重的处理不同。最后对其进行了统一的描述,并定量研究了迭代译码对外信息的依赖性。结果发现成员译码器对外信息的最佳依赖程度不受信噪比与迭代次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探讨基于Turbo原理进行遮代检测的编码连续相位调制(CPM)系统在无限瑞利衰落信道下的Log-MAP泽码算法.根据CPM的分解模型,CPM分解为连续相位编码(CPE)与无记忆调制(MM)的组合.基于CPE的记忆特性和递归特性,结合外部的卷积码及交织器,建立串行级联Turbo CPM系统模型.提出衰落信道下基于加权外信息交换的Turbo CPM改进译码算法,有效改善系统收敛性.并探讨不同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Turbo码译码延时较大的缺点,分析研究了一种基于分块译码和状态消息传递的Turbo码高速并行译码方法。仿真表明,该方法在码长为2K比特,并行窗口数为W(W=2,4,8,16)的情况下,与传统的Log-MAP译码方法相比性能损失很小,而译码延时可降至常规方法的1/W,且没有额外的计算量增加,适合用于高速卫星通信系统中。  相似文献   

4.
Turbo 码编码/译码算法的FPGA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新苗  赵雅兴 《半导体技术》2001,26(5):42-45,60
提出了一种用FPGA实现Turbo码编码/译码的方法,利用简单的查找表可实现经过转化后的译码算法中复杂的运算,本设计使用Altera公司的FPGA器件实现,计算机模拟表明,本设计所实现的Turbo码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速率匹配是基带信号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TD-LTE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设计了一种可用FPGA实现的快速实现方案,该设计方案实现了Turbo速率匹配,并应用于射频一致性测试仪表的开发中.该方案有效地减小了Turbo编码速率匹配的处理延时.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TD-LTE系统中解信道交织算法,提出一种解信道交织的FPGA实现方法。其中包括解信道交织算法的介绍、方案的构成、FPGA实现流程、对实现的结果以及占用资源进行分析。并在Virtex-6芯片上,进行了综合、仿真、板级验证。实现结果表明,该解信道交织算法应用到TD-LTE射频一致性测试仪表中具有良好的高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Turbo Code译码算法的硬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行级联卷积码迭代译码算法(TurboCode)有着非常强的纠错译码能力。但大量的运算给工程实现TC译码器带来相当难度。文章在对MAP软输入软输出算法充分仿真基础上,给出一种简化MAP算法的Turbo译码器方案,此方案适用于FPGA器件实现。  相似文献   

8.
CCSDS标准的Turbo译码器的硬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urbo码具有接近Shannon信道理论极限的译码性能,CCSDS在保留原编码方案的前提下已将其加入遥测信道编码建议书。在简要介绍CCSDS标准的编码结构以后,概述了相应的Turbo码译码器的硬件设计方案。详细介绍了具体的设计流程,最后给出了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FPGA的Turbo译码交织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Turbo译码交织器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硬件实现方案,将交织算法的软件编程和FPGA内部的硬件存储块相结合,有效地降低了译码器的硬件实现复杂度,减小了译码延时,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译码器内交织器FPGA实现原理框图。  相似文献   

10.
姜春强  唐震宇  甘明 《电讯技术》2016,56(4):412-415
双二元卷积Turbo码( DB CTC)的非二进制编码使得译码复杂度增加,限制了其在某些实际通信工程中的使用。在最大后验概率( MAP)译码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优化算法,将译码的存储量和计算量降为原来的1/4。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编码长度和码率的情况下,优化算法与原算法性能相当;在误码率为10-5的条件下,两者的Eb/N0差异同样不大于0.1 dB。  相似文献   

11.
LTE系统对可靠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信道编码的性能。针对LTE系统中的Turbo译码算法进行了研究,在Max-Log-MAP和Log-MAP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改进算法的性能有进一步提升,并且更加易于硬件实现,具有较低的复杂度。  相似文献   

12.
LTE系统中Turbo编译码仿真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LTE Turbo编译码方法,基于硬件实现对编码和交织器的计算进行了简化,提高了编码效率,利用Matlab仿真分析性能,分别采用Log-MAP算法和Max-Log-MAP算法进行译码,实现时结合项目需求综合考虑采用了误码率性能较好的Log-MAP算法。  相似文献   

13.
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V-BLAST)方案能有效提高系统的信道容量而成为研究的热点。但多发送天线造成了接收信号的空间干扰,这严重造成了误比特(误帧)系统性能的下降。在接收端,采用了迫零(Zero-forcing)排序的迭代混合干扰消除(Hybir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HIC)算法,相比迫零排序的串行干扰消除(Seri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算法,在降低复杂度的同时提高系统性能。干扰消除后的软信息经过Turbo迭代译码,得到的硬判决信息可以反馈回到V-BLAST的迭代ZF-HIC干扰检测,进行系统级联迭代。因此,文中的Turbo V-BLAST结构具有双迭代级联的多迭代环特征。仿真证明能很大程度上改进系统的BER和FER,是一种理想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4.
针对Turbo码系统译码复杂度大、系统延时较大的缺点,我们主要分析了系统延时的原因和现有的迭代判据,并用符号变化比作为迭代提前结束的判据,实现了降低译码复杂度和译码延时的目的.通过仿真比较了它与其它判据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频谱共享应用是提高频谱利用率、缓解未来移动通信系统频谱紧张局面的有效手段。本文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对TD-LTE系统实现频谱共享的应用方式及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研究结果为未来TD-LTE系统的大规模频谱共享应用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主要根据小区间干扰协调的原理,分别从上行和下行的角度探讨ICIC的三种实现方式和各自的应用效果,分析LTE系统所采用的技术和OFDM的技术特点,说明了频率复用对于LTE系统的重要性。从干扰协调的角度对干扰与容量损失的关系、干扰余量的取定等做了定量的分析和计算,并给出了干扰协调设计要点的总结。给出了针对于不同频率复用系数下SINR的计算方法。实验表明,该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TD-LTE系统RRC子层的功能模型及主要功能,提出了RRC子层的状态设计、各状态下的任务以及状态间的转换。最后详细描述了LTE系统RRC连接建立的过程,包括终端和网络端连接建立过程的MSC图、连接建立过程的SDL仿真流程及仿真产生的MSC图,验证了信号流程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宋英杰 《现代导航》2015,6(1):47-52
本文提出了一种高速Turbo编译码方法。从算法改进和结构改进技术两方面进行研究,以期解决现有译码算法难以实现高速这一问题。在结构改进技术方面,采用分块思想,将分量编码器分成两块并行处理,速度提高一倍;在算法改进技术方面,一方面针对目前存在的复杂度较低、性能次优的Radix-4 Max-Log-MAP译码算法,通过尺度因子的补偿,得到了译码性能较好的SF-Max-Log-MAP算法。另一方面采用了HDA停止迭代准则,有效地减少了译码时延。  相似文献   

19.
Turbo Decoding and Detection for Wireless Application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turbo coding and turbo transceivers inspired by the generic turbo principles is provided, as it evolved from Shannon's visionary predictions. More specifically, we commence by discussing the turbo principles, which have been shown to be capable of performing close to Shannon's capacity limit. We continue by reviewing the classic maximum a posteriori probability decoder. These discussions are followed by studying the effect of a range of system parameters in a systematic fashion, in order to gauge their performance ramifications. In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treatise, we focus our attention on the family of iterative receivers design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which were partly inspired by the invention of turbo codes. More specifically, the family of iteratively detected joint coding and modulation schemes, turbo equalization, concatenated space-time and channel coding arrangements, as well as multi-user detection and three-stage multimedia systems are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20.
根据现网的热点区域分布情况,对TD-LTE的规划区域进行了选定,并对MCS对应子载波解调门限和编码效率进行分析,再根据分析的结果规划相应站点,最后对规划站点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