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玉米膜上灌需水量和地膜覆盖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膜上灌需水量和地膜覆盖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有明显的增温保墒效应,拔节前期覆膜增温效应最为明显,在播种到出苗这一个阶段,覆膜地表下5cm,10cm,15cm和20cm土壤温度在8:00、14:00和20:00这3个时间的平均值比露地的相应值分别高0.3℃,0.4℃,0.7℃和1.1℃。出了苗到拔节这一时段则高出一1.0℃,0.1℃,0.8℃和1.5℃。在同一灌水下限条件下。在整个生育期内,覆膜玉米比露地处理减少水分蒸发损失67.4mm。在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质地、灌溉方式和作物栽培方式下的覆膜玉米全生育期耗水358.8mm,平均耗水强度为2.36mm/d。  相似文献   

2.
根据水稻产量的95%以上来源于空间营养(光合作用)这一原理,为使稻田光、热、气诸因素协调,黑龙江省依兰县团山子乡农技推广站与灌溉试验站协作进行了宽行双条与超稀植的间比试验。本试验设两个试验点相距4公里,每个试验点都设A、B两种处理四次重复,随机排列。 A处理:行距60厘米,每行双条,条间距离20厘米,穴距13厘米,每穴基本苗3株。 B处理(对照):行距30厘米,单条穴距13厘米,每穴基本苗3株。试验小区面积67平方米、南北垅向,单灌单排。两种处理每平方米都是25穴,株数也相同。品种均为“腾系128”其它管理措施相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处理成本相同,A处理平均627公斤/亩,B处理平均567公斤/亩。A处理比B处理增产10%。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垅双行覆膜人为地调节了水分、温度、湿度,光能、养份等综合条件,为玉米生长创造了良性生态环境,从而为高效农业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覆膜种植夏玉米需水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覆膜种植夏玉米需水规律,并计算得出覆膜种植条件下相应作物系数Kc值为0.552~1.184以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达16.93 kg/(hm2·mm)-1,得出覆膜种植能有效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为更精确的确定覆膜种植夏玉米灌溉制度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为干旱地区发展覆膜节水农业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宁夏中部干旱带年平均降雨量350 mm的限额灌溉区,以滴灌玉米种植为对象,集成覆膜微集雨、土壤保水、抑制蒸腾等技术,开展降水资源就地高效利用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区玉米在不同模式下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的对比分析,从而提出深翻20~40 cm+半覆膜膜侧种植+保水剂(秦威加力7.5 kg/hm2)+喷施抗蒸腾剂(万代红1.05 L/hm2)为宁夏中部干旱带限额灌溉区适宜的玉米降水资源高效利用模式,产量达到13 785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达到4.22 kg/m3。  相似文献   

6.
通过不同毛管布置模式下北疆春小麦滴灌试验研究发现,拔节期、抽穗期是春小麦两个需水关键期,一管四行(13+20cm、18+20cm)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春小麦抽穗期的耗水模系数;小麦株高基本呈现出随毛管间距增大而降低的趋势,增大毛管间距将对植株整齐度产生不利影响;一管六行模式(10+10+20cm、15+15+20cm)降低春小麦单穗粒数、千粒重,势必造成减产,而一管四行模式(13+20cm、18+20cm)下春小麦产量虽略有降低,但基本能够保产,且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中“18+20cm”模式经济效益达到最优.本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滴灌春小麦采用一管四行模式(18+20cm)比较适宜,经济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7.
玉米田地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预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毅  邵明安  王文焰  王全九 《水利学报》2003,34(1):0103-0108
根据新疆某灌区玉米田地温和气温的连续动态监 测资料,分析了覆膜与不覆膜条件下不同观测时刻地温的时空变化特征,根据不同观测时刻覆膜与不覆膜地表0cm温度与气温之间的联系,将全生育期的地温及气温分阶段处理,并对不同时刻地温的分阶段特征作了进一步探讨。地温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其预报提供了依据,采用前1日20:00气温预测第2日8:00的25cm地温,用已得的线性关系可求得0cm地温,从而预报了8:00的剖面地温,以变化相对平缓的8:00地温作为基础值,将14:00及20:00 地 温转化为无量纲形式,其变化规律与深度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从而使科学地预报该地区剖 面地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黄河下游水稻种植区缺水严重,因此引进新的稻作品种、实行节水灌溉,意义重大。2003—2004年在河南省开封县兴隆乡潘楼村进行了两年的旱稻297节水农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稻297品种生育期较短,适合接麦茬播种,在低洼易涝地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适合在黄河下游灌区推广;灌水以土水势低于30kPa为灌水控制指标比较适宜;氮素施用量以225kg/hm^2为宜;播种行距以24-26cm为宜。  相似文献   

9.
石屑代砂混凝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石屑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及碱活性 ,对比研究石屑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强度、收缩性 .结果表明 :试验选用的石屑C细度模数 2 7,表现密度 2 780kg/cm3,堆积密度 15 90kg/cm3,空隙率4 2 .8% ,石粉含量 2 4 %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规范要求 ,用其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好、强度高 ,但收缩比普通混凝土略大 .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盐城市黄沙港闸反拱底板裂缝维修,采用了水下浇筑不分散混凝土补强加固的方案(详见《江苏水利》1999.5)。为了验证该项新技术应用于加固工程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特进行了现场模拟试验。 2 试验概况 2.1 试验模拟条件 试块垂直水流方向的尺寸与反拱底板原施工时两假铰之间的尺寸一致,顺水流方向的尺寸考虑试块的重量及施工作业面,设计为2m长,底模的厚度为20cm,起加固作用的新浇混凝土层完全按加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尤亮  张雷  王杰  袁艺  吴灏 《人民长江》2023,(9):114-118
微喷灌、不覆膜滴灌、覆膜滴灌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的重要灌溉方式,可改变农田局地小气候,协调农田水热状况,影响作物产量。为探讨生菜生育期内土壤水热及产量对微喷灌、不覆膜滴灌、覆膜滴灌的响应规律,于2020~2021年在云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开展了生菜灌溉试验。结果表明:与微喷灌相比较,不覆膜滴灌和覆膜滴灌可提高生菜根系层内土壤水储量,2020年分别提高了41.6%和37.5%,2021年分别提高了33.5%和29.5%。与微喷灌和不覆膜滴灌相比较,覆膜滴灌提高了生菜根系层内土壤温度,2020年分别提高了9.6%和12.3%,2021年分别提高了9.5%和10.3%。对于地温梯度,微喷灌最大,其次为不覆膜滴灌,最小为覆膜滴灌,2020年三种灌溉方式下的地温梯度值分别为0.067 4,0.058 7,0.037℃/cm, 2021年分别为0.066 9,0.062 9,0.046 7℃/cm。受土壤水热条件等的影响,覆膜滴灌条件下的生菜产量显著大于不覆膜滴灌和微喷灌,不覆膜滴灌生菜产量大于微喷灌。研究结果可为滇中地区生菜灌溉方式的调整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实验条件 冉庄水资源实验站位于太行山山前平原的保定市清苑县冉庄镇,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500mm.实验站设3个大型地中蒸渗仪,面积均为10m2,潜水埋深分别为1m、2m和8m.蒸渗仪内为回填亚砂土.每个蒸渗仪埋设3支中子仪测管,观测土壤含水量,同一深度由3支测管中子仪测得的平均值作为这一深度的测点含水率.蒸渗仪中还埋设负压计,用于观测土水势.自1987年建成以来,每年都在种植小麦、玉米的情况下进行试验,连续运行15年,资料基本完整.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控灌条件下的水稻合理密度 ,探求最佳栽插密度模式 ,连续 3年在江苏省东台市一0 .3 4hm2 试验区内开展水稻控灌特性及最佳密度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水稻控灌可以节约灌水量5 5 .7%~ 61 .7% ,增产幅度 7.8%~ 9.2 % ,并具有扎根深、有效分蘖高、茎杆粗壮、抗倒伏等优点 ;水稻在相同的控灌条件下最佳密度为 3 7.5万穴 /hm2 ,栽插株距 1 0 .0cm ,行距 2 6.6cm ,增产幅度3 .3 %~ 6.9% .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膜下滴灌定向排盐和盐分上移地表排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农业区采用覆膜滴灌技术,在无覆膜的膜间裸露区内设置排盐浅沟,探讨不同灌水定额和不同排盐梯度条件下,覆膜滴灌土壤盐分定向运移和盐分上移地表排盐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定向排盐效果明显,滴头附近形成盐分淡化区域,排盐沟周边形成盐分集中区域.地表以下0~60cm平均土壤盐分普遍呈现膜下的盐分低于膜外,而膜外裸露区积盐作用显著的特点.灌溉用水量愈大,排盐作用愈强烈,相应的积盐数量也愈大.通过农田排盐沟灌水冲洗后的地表排水矿化度随时间呈减小趋势,排盐梯度最小的试验小区冲洗排盐量最大.总体来说,在排盐沟冲洗定额1515m3/hm2条件下,各小区总排盐量达到4521~6351kg/hm2,表明盐分上移地表排的脱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在引黄条件下,实行井渠结合、咸淡水轮灌,可有效地减缓作物根区盐累积所造成的危害。试验结果表明,7~9g/1咸水与淡水轮灌,小麦、玉米产量分别达到5298kg/hm~2和6297kg/hm~2与同期咸水灌溉相比较,分别增产98.4%和11.2%。总结提出低平原引黄灌区井渠结合、咸淡水轮灌的水资源利用管理技术和引用外水条件下的咸淡水联合运用的优化调配模型,为缺水盐渍区合理引调外水,充分发挥调水效益,保障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材料配合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君森  陆采荣 《红水河》2002,21(1):6-12
通过系列性能试验论证,得到技术经济性能更优的混凝土配合比。坝体4个部位推荐配合比的水泥用量,比“八五”成果降低了10-15kg/m^3,其和易性、抗拉强度、抗渗等级、极限拉伸值等均能满足设计要求。对RI区碾压混凝土的室内抗剪试验结果表明,采用75kg/m^3的水泥用量,比“八五”配合比减少15kg/m^3,其抗剪指标f和c也均满足设计要求。绝热温升值最大下降达2.37℃,抗参等级达到W18以上,有利于坝体混凝土的抗渗和温控。  相似文献   

17.
《人民黄河》2021,43(7)
为探明季节性冻土区模袋混凝土衬砌渠道冻胀特征,提出模袋混凝土渠道防冻胀技术,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模袋混凝土渠道开展了聚苯乙烯板防冻胀试验研究。通过原型渠道冻胀试验得出:在8 cm模袋混凝土基础上分别增加4 cm和7 cm模袋混凝土后,阴坡下部1/3处最大冻胀量削减率分别为17.32%和39.55%,阳坡下部1/3处最大冻胀量削减率分别为17.23%和41.23%;在8 cm模袋混凝土基础上分别铺设4 cm和12 cm聚苯乙烯板后,阴坡、阳坡下部1/3处最大冻胀量削减率分别为51.7%、89.5%和48.7%、90.5%。8 cm模袋混凝土条件下铺设12 cm聚苯乙烯板处理和15 cm模袋混凝土条件下铺设6 cm聚苯乙烯板处理均无残余变形,其他处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残余变形(0.2~1.8 cm)。渠道边坡下部1/3处的冻胀量最大,渠坡上部1/3处的冻胀量最小。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不同铅含量土壤上的覆膜油菜微区试验,分析了覆膜对油菜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条件下油菜叶片和根部的铅含量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增加。在同一生长时期,油菜叶片和根部的铅含量随着土壤铅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加。覆膜条件下不同铅浓度处理土壤油菜叶片和根部的铅含量均大于不覆膜处理,且施铅浓度越大,影响越明显;油菜叶片和根部铅含量越大,油菜鲜重越小。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多年试验资料,针对民勤干旱缺水,无霜期短,苦咸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低的实际.研究提出了超早熟区苦咸水灌溉棉花节水高效生产技术,即低拱棚种植技术、地膜覆盖技术、足墒播种技术、矮杆密植技术和控水灌溉技术等。试验证明:苦咸水区发展地膜棉花节水高效,籽棉产量达4300~4800kg/hm2,净效益19560元/hm2,水效益达4.74元/m3,是春小麦的4.56倍,春小麦-玉米“带田”的4.69倍,瓜类的2.14倍。发展低拱棚地膜棉花是苦咸水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措施,其籽棉产量达6000~7500kg/hm,净效益可达26505元/hm2,是春小麦的4.6倍,“带田”的2.86倍,瓜类的2.93倍;水效益662元/m3,分别是春小麦、“带田”、瓜类的6.37倍、6.55倍、3.15倍。发展低拱棚及地膜棉花是苦咸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也是干旱缺水区水资源可持续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黑龙江省水稻灌溉水利用效率,确定寒区第一积温区适宜种植水稻品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对不同品种水稻的生长指标、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淹灌比较,控灌条件下四个水稻品种有效分蘖数每穴平均提高了1.4穗,灌溉水分生产率平均提高了23.45%;控制灌溉水稻,空秕粒较少,结实率高;控制灌溉条件下松粳16,松粳20和松粳201产量平均提高918.15 kg/hm~2,提高9.74%。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最优评价分析,得出松粳18控灌为最优处理,其次是松粳18常灌和松粳20控灌处理。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松粳18和松粳20,配套控制灌溉技术模式为寒地第一积温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