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杜鹤桂 《炼铁》1989,8(3):42-47
本文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高炉炼铁技术的进步,其主要表现在高炉沿着大型化、高效化、自动化方向前进;重视原料工作;发展高炉(?)控制技术(包括无钟炉顶结构和控制技术和矿焦技术和矿焦混装布料技术),(?)行“五高一低”的冶炼技术等等。  相似文献   

2.
金玉喜 《包钢科技》1997,(3):56-61,88
为使高炉长寿,除了采用先进的设计,制造,施工及耐火材料配制技术外,当前,世界高炉炼铁技术的新举措有:开发新型原料,尽最大努力精化入炉炉料,开发完善炉顶布料控制技术,合理控制炉内煤气流分布,采用软水作为炉体冷却介质,以强化高炉冷却;开发可大幅延长炉体寿命的炉衬修补技术,保护炉子内型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炼欠原料到非高炉炼铁,分低硅高生产率烧结、高炉冶炼技术合理化、富氧喷煤、节能与环保等8个部分论述国内外炼铁新技术及其推广应用情况。文章最后还结合西南地区的特点,叙述了推广应用炼铁新技术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4.
从炼铁新技术及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介绍了烧结球团提质降耗新技术、焦炭在高炉内行为解析研究、高炉喷吹清洁燃料技术、高炉长寿技术、高炉炼铁数据建模技术以及冶金尘泥再处理技术。从基础研究出发,提出了目前最具有潜力的炼铁新技术;然后在国家碳中和战略的大背景下,综述了目前国际上的非高炉炼铁技术研究进展,为我国低碳炼铁发展提供依据;最后从最新微观研究手段出发,介绍了目前炼铁研究领域在微观尺度的研究进展,多尺度综合调控研究高炉炼铁过程机理,为未来低碳炼铁发展方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张寿荣 《武钢技术》1997,35(1):11-20,26
介绍了武钢炼铁实施精料技术前后所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提出了精料技术水平不进则退的警示,文中力陈当前国际炼铁精料技术的经验和发展水平,高炉大喷煤对原料质量的要求,在原料质量变差和环保要求日高的趋势下,开发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同时,提出了改进我国炼铁精料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重钢技术》2006,49(2):30-30
目前,高炉喷煤已成为炼铁系统工艺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变化的核心,它的发展增强了高炉炼铁工艺与新型非高炉炼铁工艺竞争的力量,缓解了炼铁生产受到资源、投资、成本、能源、环境、运输等多方面限制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刘振林 《中国冶金》2009,19(8):15-15
为了实现炼铁系统的高效、低成本生产,济钢近几年通过实施烧结机头机尾磁力密封新技术、球团竖炉烘床改造、炉顶布料技术、活跃炉缸技术、炉型维护技术以及新型复合式冷却壁的技术开发,高炉技术经济指标明显改善,为降低生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朱文伟 《钢铁》1995,30(1):13-18
介绍了设计重钢5号高炉、攀钢4号高炉、宝钢2、3号高炉时,根据我国的炼铁技术方针,按各厂不同的建厂条件、原燃烧条件、装备水平和操作水平,消化、吸收和采用的国内外新技术。在精料、无料钟炉顶、长寿高炉、高温长寿热风炉、“三电”控制技术及节能、环保等方面达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全荣 《鞍钢技术》1998,(4):56-59
作为炼铁的主要原料烧结矿,其质量的好坏对炼铁过程中高炉顺行,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炼铁界在烧结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从改善烧结矿质量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并在烧结机上安装控制系统,冷却排热回收系统等,使烧结作业达到自动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攀钢1号高炉无料钟炉顶布料设备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明兴 《炼铁》2003,22(5):26-27
1 引言 攀钢1号高炉于1990年6月改造性大修,用无料钟炉顶取代了钟式炉顶。投产后充分发挥了无料钟炉顶的灵活布料优势,实现了高炉强化冶炼、多环布料和中心加焦等多项新技术,为1号高炉稳产、高产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实现了高炉长寿化。但是,国产无料钟炉顶的核心设备——布料器(又称气密  相似文献   

11.
覃管明 《炼铁》2001,20(9):84-87
对武钢4、5号高炉无料钟布料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武钢在无料钟炉顶布料操作方面,采用α矿max=α焦max,控制适当的布矿区和中心加焦的布料形式,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贾国栋  郭琪  贺红旗 《河南冶金》2002,(2):29-30,41
系统考虑炼铁各子工序的节能,针对节能的薄弱环节进行技术改造,不断优化炼铁工艺,提高高炉操作技术水平,在高炉生产实现持续稳定顺行的同时,节焦降耗,各项技术经济指标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3.
前言     
2002年4月,炼铁新厂工程指挥部及炼铁新厂筹备处成立,正式启动了为中厚板卷厂配套的炼铁新厂的建设。从方案的论证、设计、施工,到设备的安装调试,经过26个月的艰苦努力,于2004年5月26日第一座55孔6m焦炉正式出焦,6月3日180m^2烧结机正式出矿,6月29日2000m^2高炉点火开炉投产。炼铁新厂是集炼铁、焦化、烧结三道工序为一体的采用了国内国际先进技术与装备的较为大型化、现代化的工厂。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是具有获取、存储、整理、分析数据等功能的合集,大数据分析挖掘数据规律能够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模式。本文探讨了大数据对于企业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的推动作用,指出了发展大数据分析技术融入高炉炼铁生产应用的时代需求,简要概述了大数据分析技术的重心和应用于高炉炼铁的分析挖掘流程,剖析了大数据分析在高炉炼铁中的应用价值。在炼铁智能平台构建、高炉炉温预测、高炉铁水质量预测、高炉炉缸侵蚀判断方面,阐述了大数据在高炉炼铁中的多项应用。展望了大数据赋能后高炉炼铁在炼铁大数据分析模式、炼铁数据仓库融合架构、算法与炼铁智能控制结合、炼铁数据资源平台化、炼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通过先进的大数据信息技术与高炉炼铁产业深度融合,高炉炼铁行业将朝着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开发运用新技术,提高矿石资源的综合利用,进一步降低能耗,回收利用高炉冶炼过程中的热能、炉渣、煤气等副产品和废弃物,开展清洁生产,以实现高炉炼铁资源的循环利用,这是高炉炼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首钢科技》2007,(3):F0002-F0002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铁厂(原首钢炼铁厂)始建于1919年,是国内大型炼铁企业之一。目前,炼铁厂包括炼铁、烧结和供料三大系统。炼铁系统拥有4座现代化大型高炉,总容积为8898m^3。  相似文献   

17.
现有主要炼铁工艺的优缺点和研发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现有主要炼铁工艺的优缺点和研发的方向做了简要评述。讨论了中国炼铁工艺的差距和努力方向。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大型高炉流程仍将是主要产铁设备,高炉流程优化的目标是用足设计炉顶压力,进一步降低能耗,应通过开发以煤代焦的新技术,将大型高炉的入炉焦比降低到200 kg/t以下,节省焦炭等优质资源、改善环保。降低铁水成本,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炼焦厂、烧结厂的清洁生产,建设生态型钢铁企业。直接还原炼铁工艺的研发方向是加强研究粉煤加压气化生产合成煤气及利用炼钢炼焦剩余煤气,用于大中型直接还原竖炉或流化床生产优质直接还原铁。完善改进引进的COREX 3000工艺,开发使用粉矿、粉煤的技术设备,开展创新非高炉炼铁技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熔融还原工艺。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济钢近几年高炉炼铁工艺技术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包括炉顶布料技术,炉身维护技术,高风温、富氧喷煤技术以及高Al2O3渣系冶炼操作技术。在"十二五"期间,济钢将围绕高炉大型化、高炉长寿、高效低能耗、超低CO2排放等方面进行技术开发,促进炼铁技术经济指标的提升和高炉长寿,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张福明 《钢铁》2022,57(9):11-25
 现代高炉炼铁是以人造矿石和焦炭为物质基础的。现代高炉实现绿色低碳炼铁,需要从炼铁工序的层次优化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实现烧结、球团、高炉等多工序的协同优化。面向未来,在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基于现有技术推进采用低碳节能技术和先进工艺。对于烧结、高炉等传统工艺技术,要进一步研究并应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能、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持续研究推广绿色低碳烧结技术,如低碳厚料层烧结技术、烧结料面富氢气体喷吹技术、烧结返矿高效回收利用技术、低温烧结技术和热风循环烧结技术等,有效降低烧结过程的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充分利用中国精矿粉资源生产球团矿,提高球团矿产能和产量,进而提高球团矿入炉比率和炉料综合品位,有效降低碳素燃料消耗。提高高炉富氧率和喷煤量,持续提高风温、降低燃料消耗,提高高炉顶压和煤气利用率。有条件的高炉喷吹富氢气体以减少焦炭消耗,开发应用高炉炉顶煤气循环及CO2脱除再利用(CCUS)等技术。研究解析了高炉炼铁工艺碳-氢耦合还原的热力学机理,讨论了在高炉内不同温度区域固体碳、CO和H2的还原能力,提出了直接还原与间接还原的耦合匹配是实现最低燃料比的技术核心,探讨了高炉炼铁喷吹全氢/富氢气体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性。这些综合技术措施对于进一步降低高炉工艺流程的碳素消耗、减少CO2排放具有显著效应。与此同时,设计先进合理的流程系统和耗散结构,优化工序界面技术,构建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炼铁工序协同高效、动态有序运行,这也是高炉炼铁工艺实现绿色低碳的关键共性技术之一,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马智明  田永祥 《炼铁》1995,14(A01):3-7
应用系统工程原理,从铁前抓起,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使焦化、烧结、炼铁工艺及设备系统不断优化,从而确保了300m^3高炉的强化冶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