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合成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技术已成为全球的研究热点.介绍了一种独创性的纳米材料合成方法即超重力反应沉淀法.从成核动力学、传质、多相体系中分子或原子尺度上的混合机理等方面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阐述,依此为指导,成功地制备出粒度分布窄化的纳米粉体.介绍了目前合成的碳酸钙、氢氧化铝、碳酸钡、碳酸锂及碳酸锶等纳米粉体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纳米碳酸锶制备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酸锶纳米粉体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固体材料,本文在简单回顾了近年来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纳米碳酸锶的原料来源,介绍了液相反应法、超重力反应沉淀法、微波反应法、微乳液法、低温固相反应法等制备方法,探讨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纳米碳酸锶的原料来源及制备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纳米超分子化学的产生、发展及应用,重点综述了:1超分子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2新型超分子纳米材料制备的新方法及其应用;3新型超分子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并对纳米超分子化学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孙倩  曾晓飞  王丹  王洁欣  陈建峰 《化工进展》2020,39(12):4779-4797
纳米颗粒的分散是纳米材料应用的核心难题之一。新一代纳米材料——单分散纳米颗粒材料分散在溶剂中可形成具有良好透明性或明显丁达尔效应的纳米分散体,较传统纳米粉体材料更易于分散,展现出更优异的纳米效应及应用性能,是国际前沿研究方向。其中,低成本规模化可控制备高固含量、高稳定、高透明的纳米分散体仍面临巨大挑战。针对此问题,本文作者课题组面向终端工程应用需求,提出基于颗粒表面主动设计和修饰调控表面特性,利用超重力强化分子混合结晶过程的方法,有机耦合表面改性-分离过程,率先提出了超重力反应结晶-改性分离耦合的新方法,即“超重力+”法制备透明纳米分散体。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本文作者课题组在透明纳米分散体“超重力+”法可控制备与应用方面的成果,并对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超细碳酸钡粉体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超细碳酸钡粉体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超重力法、液相沉淀法、微乳液法、均相沉淀法、模板法、低温固相合成法、微波辅助合成法等不同方法在超细碳酸钡制备中的应用与研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作了具体的讨论和分析,并提出了超细碳酸钡粉体制备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超重力法合成高碱值石油磺酸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超重力技术原理与润滑油清净剂合成反应机理相结合,研究了超重力法原位制备高碱值石油磺酸钙清净剂的工艺流程及作用机理.同时,对超重力法制备高碱值石油磺酸钙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超重力合成工艺中,二氧化碳的通入速度在200~350 L/h之间变化时,碳酸化反应终点时间可以控制在40~60 min.在超重力合成工艺的碳酸化阶段加入水时,随着水量的增加,合成产品碱值下降,粘度和浊度相应增大.在不加水的条件下,采用超重力法合成超高碱值石油磺酸钙的效果最佳.合成工艺中甲醇的用量对碳酸化反应时间和合成样品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试验中促进剂甲醇的适宜用量为8%~15%.  相似文献   

7.
模板法制备纳米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模板法可以有效控制所合成纳米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大小,因而成为目前制备纳米材料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主要综述了软、硬模板法制备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几种高分子聚合物为模板制备无机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模板法制备纳米材料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纳米材料制备的若干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纳米材料在制备方法方面的最新进展 ,对超临界流体干燥法、脉冲激光沉积法、声化学合成法、微波化学合成法、分子自组装法和原位合成法等制备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评述 ,并对其制备方法的趋势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氧化锌纳米材料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物理方式合成,另一种是利用化学法合成。本文主要介绍了氧化锌纳米材料的晶体结构、制备原理及相应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溶剂热法合成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明真 《四川化工》2007,10(3):22-24
本文介绍了溶剂热法的特点,综述了溶剂热法在非氧化物纳米材料如Ⅲ-Ⅴ族半导体、金刚石、碳化物、氮化物、金属硫属化合物及一维纳米材料制备中的研究进展,并对溶剂热法合成纳米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纳米级轻质碳酸钙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纳米级轻质碳酸钙的制备方法有多种 ,按照碳化反应过程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及碳化设备 ,综述了间歇鼓泡碳化法、喷雾多段碳化法、喷射吸收法、超重力反应结晶法和超声空化法等五种制备方法 ,以及每种方法的研究现状及主要特点 ,并对纳米轻质碳酸钙在橡胶、塑料、造纸、涂料、油墨等领域的应用做简要介绍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纳米碳酸钙制备技术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和碳化法的碳化机理,详细介绍了纳米CaCO3的制备新技术,为生产高性价比的纳米CaCO3产品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新法合成碳酸锌纳米晶及其数据挖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七水硫酸锌粉末与碳酸氢铵粉末作原料,在适量的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 400)存在下,在室温下充分混合研磨得到反应混合物,洗去其中的可溶性无机盐后烘干,所得前驱体为结晶良好的纯相碳酸锌纳米晶,从而获得了一种简易的合成纳米氧化锌前驱体的新方法. 基于均匀设计、回归分析及最优计算,对纳米碳酸锌合成实验中得到的小型数据库作数据挖掘,所获取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物摩尔比nNH4HCO3:nZnSO4·7H2O=1:1,表面活性剂用量20 μL,研磨时间40 min. 在此条件下合成的碳酸锌粉末及其在350℃煅烧2 h所得到的氧化锌粉末的一次粒子的平均粒径分别约35和20 nm.  相似文献   

14.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纳米氧化锌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新型功能材料,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近年来新的应用领域和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5.
一种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其过程包括:以硫酸锌和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和氨水)为原料中和制备碱式碳酸锌,碱式碳酸锌经水洗除掉硫酸根后,再醇洗、干燥、煅烧,制备了纳米氧化锌。经表观密度、比表面积、孔容积和透射电镜(TEM)的测定,确定了研制的物料为纳米氧化锌,粒子峰值为10~20nm。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近年来微波技术在制备特殊形态和性能的纳米氧化锌中的方法应用及纳米氧化锌的晶体生长机理,阐述了利用微波技术制备的纳米氧化锌在应用于催化合成有机物和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优异性能,并对微波技术在制备纳米氧化锌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高碱值烷基苯磺酸钙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颖  田桂芝  王茹  肇薇  周晓婷 《应用化工》2006,35(11):897-899
以烷基苯磺酸、氢氧化钙、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为原料,甲苯为溶剂,甲醇为促进剂,制备高碱值烷基苯磺酸钙,考查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等对产品投入产出比和总碱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与烷基苯磺酸的摩尔比为2.5∶1,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摩尔比为1∶10,促进剂甲醇的用量为2.2 mol,中和反应时间为0.5 h,水加入量为8.4 mol,二氧化碳导入速率为100 mL/m in,二氧化碳导入量为1 mol。产品投入产出比大于70,总碱值接近400。  相似文献   

18.
高纯度羟基磷灰石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碳酸钙高温分解得到的氧化钙和磷酸为原料,通过湿式法制备医用生物活性陶瓷羟基磷灰石(HAP)。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对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当工艺条件下。得到的钙磷陶瓷产物为高纯度的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该方法容易操作,重复性好,适于大批量工业生产,是制备高纯度羟基磷灰石纳米功能材料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我国纳米碳酸钙技术发展现状。介绍了纳米碳酸钙的生产技术路线,探讨了其中的碳化工艺和表面改性方法。目前我国有鼓泡碳化、喷雾碳化和超重力碳化等的碳化工艺,可采用钛酸酯、铝酸酯等偶联剂和脂肪酸、磷酸酯等表面活性剂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改性。  相似文献   

20.
纳米碳酸钙的生产工艺及表面改性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燕  吴国杰  崔英德 《广东化工》2009,36(12):91-92
纳米碳酸钙是一种原料丰富、性能优良的无机填料,在聚合物填充改性方面,纳米碳酸钙填充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一些普通填充体系无法达到的优良性能。文章介绍纳米碳酸钙的生产工艺路线,探索了其中的碳化工艺和表面改性方法,并指出了其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