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提高灌区渠系配水的科学性,采用改进的多目标蚁群算法,以辽阳大型灌区为例,对其灌区渠系配水量进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改进前,改进后模型收敛度得到明显改善,使得辽阳灌区配水率平均提高13.6%,平均配水量增加8.75万m3。研究成果对于大型灌区渠系优化配水方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一般形式和求解方法,及优化配水模型的应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灌溉水量配置不合理现象;分析了灌溉水的利用率及其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对进一步研究建立干旱灌区渠系水量优化调配模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一般形式和求解方法,及优化配水模型的应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灌溉水量配置不合理现象;分析了灌溉水的利用率及其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对进一步研究建立干旱灌区渠系水量优化调配模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灌溉节水监测技术在青狮潭灌区水情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广西)灌溉节水自动监测系统(水利部“948”计划项目)为例,从立题背景和必要性、系统集成、灌溉软件等方面,通过对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灌溉自动监测技术与设备的应用设计,对灌溉节水增产自动监测技术进行了应用研究。完成了灌区的干渠水情、雨情、气象及田间水层深度、墒情、作物长势等的自动监测,综合运用渠系水情测报、田间水位监测、墒情监测、农田气象、农作物生长参数监测、灌溉节水生长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建立灌区配水决策支持系统,提高灌区用水管理水平,使灌区用水管理监测自动化、数据定量化、决策科学化;通过灌溉节水监测技术在灌区水情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的研究,促进粮食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新疆灌区渠系水利用效率,在调查灌溉渠道水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得出了水利用率不高的本质原因,即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推广速度缓慢,节水灌溉投入的思想意识转变较低,灌区灌溉系统自动化较差,最后提出了新疆地区灌区渠道利用对策,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灌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秦鹏 《陕西水利》2012,(3):162-163
渠道量水设施是灌溉管理行业经营性渠道必配的一个设施,是价格管理的物质基础,是灌溉管理单位准确掌握引水、输水、配水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桃曲坡灌区渠系量配水设施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探索渠系量配水设施建设与管理的措施,为提高灌区量水设施建设与管理和量配水工作质量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山东省水资源紧缺,水库供水多元化以及水 库灌区灌溉用水浪费严重的现状,以水库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 效开发利用为前提,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将管理节水与农艺 节水措施有机结合,综合提出水库灌区节水灌溉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本系统在灌区建立干渠控制断面的水情及流量自动测报系统,结合田间水位监测、农业气象因数监测和作物长势监测,建立灌溉配水决策支持模型,实现信息管理和科学配水的计算机化,全面提高灌区干渠利用系数,达到节水灌溉、增产增收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灌区渠系配水的科学性,文中以沈阳浑北大型灌区为例,采用改进的多目标蚁群算法,对其灌区渠系配水量进行优化计算。研究成果对于大型灌区优化配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多数灌区灌溉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存在的问题,结合青铜峡南支渠灌区的实际情况,拟建立以最小渠系输水损失为目标的两级灌溉渠系优化配水模型。研究方法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并利用MATLAB进行编程求解。结果表明该模型及算法所确定的配水方案能满足上、下级渠道的配水流量和轮期的要求,整个渠系配水时间减少了20h,实现了大流量短历时配水,且上级渠道第1断面(首断面)配水流量较均匀,减少了闸门调节次数,有效地减少了水量损失,符合优化配水的原则,可为渠系优化配水决策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钟强 《吉林水利》2011,(6):35-38
本文介绍了灌溉渠系优化配水模型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渠系优化配水模型的一般形式及其求解的一般方法,以及建立的优化配水模型的应用和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灌溉水量配置不合理现象,分析了造成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对进一步研究建立干旱灌区渠系水量优化调配模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立新  田军仓 《人民长江》2011,42(13):95-97
为提高宁夏黄河北干渠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灌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基于可持续发展思路,采用多目标线性规划分析方法,以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系统工程优化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学函数计算模型为手段,以Visualbasic6.0及其计算插件matrix为主要工具,以经济、环境和社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了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出了各规划年的可供水量及需水量,并制定了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该方案水资源配置合理,可满足该灌区规划年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可确保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都江堰灌区渠首优化配水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结合都江堰灌区水量调度情况,针对渠首优化配水模型和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灌区调度配水关键因素的分析,基于灌区整体经济效益函数和作物阶段分水函数构造,讨论了制定都江堰渠首实际水量调配方案。该方案通过试用取得了预期效果,为都江堰灌区水资源优化调度提出了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引黄灌区水沙资源配置关键技术包括灌区减沙沉沙技术、引水分沙技术、渠道输水输沙技术等。通过引黄灌区引沙和沉沙资料的分析,论述了引黄灌区减沙技术和对灌区有害的粗颗粒泥沙处理技术,前者主要是通过控制引水含沙量或减少引水量来实现,后者主要是通过有害泥沙的拦截和沉积来达到。结合渠道输水输沙能力,总结了提高灌渠输沙能力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前者包括加大渠道比降、渠道衬砌、改造阻水建筑物、优化断面等,后者主要是指水沙调控技术。通过分析渠道引水分沙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引黄灌区自流灌溉和提水灌溉的特点,指出自流灌溉的支渠引水含沙量略低于或等于干渠含水量,渠道处于增淤状态;若提水泵站及其进口合理布置,将会有利于渠道减淤。  相似文献   

15.
西北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以系统分析的思想为基础,建立了面向生态和节水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序列模型系统,提出了综合考虑节水、水权、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多目标多情景模拟计算方法,并以南阳渠灌区为例,得出了比较合理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南阳渠灌区的应用表明,在现有水资源情况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当地水资源紧缺现象将会日益严重,现状、2010和2030年分别为工农业及城乡生活提供水资源量5641 5万m3,5796 7万m3和5657 2万m3,缺水量则达到1544 6万m3,2100 3万m3和3627 9万m3.  相似文献   

16.
宁夏引黄灌区末段区域农业水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农业水资源配置的新模式,以"自然—人工"二元水循环理论为基础,以宁夏引黄灌区末段区域(石嘴山市)为研究区,分析农田水循环过程,提出"引沟济渠"农田灌溉水源调配新思路。以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灌溉水量需求以及水资源管理用水红线为约束,借助MATLAB优化工具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农田灌溉水质的前提下,取用惠农渠水4.83亿m~3、第五排水沟水0.92亿m~3、唐徕渠水0.82亿m~3、第三排水沟水0.31亿m~3,可节约黄河水1.23亿m~3;在上游排水沟水质较差情况下水质是主要约束条件,在上游排水沟水质较好情况下排水量是主要约束条件;实施"引沟济渠"模式应本着"差水控量,好水用尽"的原则,充分利用上游排水沟的来水。该农业水资源利用模式可节约渠灌水,做到"一水多用、多水联用",为干旱区灌区水资源配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江西省赣州市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原则和要求,针对兴国县长龙灌区渠系及其建筑物目前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为确保灌区渠道输水安全,进一步提高灌区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从设计方法上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Multi-purpose reservoir development have been always a big challenge for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resourc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for investigating catchment hydrology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hydropower and a canal irrigation system based on model analyses. The investigation aims to adequately determine an optimal domestic and irrigation water resources allocation scheme based on an assessment of the reservoir water balance and capacity for hydropower. The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 (SWAT) which characterizes basin hydrology and the water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model MODSIM which provides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water allocation optimization,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was applied to Prek Te River basin in Cambodia. The water demand aspect was examined based on domestic water use, irrigation water, environmental flow, and water losses. An operational rule curve was developed for hydropower operation with respect to a power potential of 13 MW. Hydrologic modeling revealed 90 % dependable water of about 2.7 m3/s during the dry season and 214.3 m3/s during the wet season, indicative of a wet-season dependent reservoir for storage. Results from the 26-years simulation period also showed that diversions for domestic water and irrigation water supply were 92.3 % dependable for a 13 MW capacity hydropower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ed approach was shown to be a valuable decision support tool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an optimum policy for multi-purpose reservoir operation based on available basin water supp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