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沧州区域土壤墒情预报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庆玉 《中国水利》2013,(Z2):33-35
结合河北省沧州市实际情况,以冬小麦和夏玉米为典型作物分析沧州市土壤墒情变化特点,揭示沧州区域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和演变趋势,并对捷地旱情试验站土壤墒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利用Pρ0ρ0Δρ增墒相关法建立增墒预报方案,利用退墒系数法以及ρtΔρ增墒相关法建立增墒预报方案,利用退墒系数法以及ρtTTρ0相关法建立退墒预报方案,探讨适合沧州区域的土壤墒情预报方法,对类似地区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旬测人工墒情监测数据和日报自动墒情监测数据,实现日报数据基本可用。预报结果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报方案的精度,而预报方案的精度高低又建立在充足可靠的墒情监测资料之上,因此,编制墒情预报方案时一定要搜集尽可能多的墒情资料。文中主要是对辽宁东部本溪市的墒情站进行分析研究,建立退墒、增墒模型,预报当地的土壤墒情。  相似文献   

3.
北京简易土壤墒情预报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量循环平衡原理,引用北京市旱情监测资料,建立了增、退墒经验模型,以此编制了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和不同季节的墒情预报.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收集辽宁西部朝阳地区叶柏寿、朝阳、凉水河子和大城子四个墒情监测站实测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墒情物理过程和经验公式,建立了P-Ws,o-ΔWs三参数相关的增墒方案。通过实测数据率定得到不同雨前含水率对应的趋势线参数,并以叶柏寿和凉水河子站为例,对增墒预报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论满足应用精度要求,为辽宁西部朝阳地区墒情预报提供了可靠的预测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3年开封地区降水量偏少,旱情发展严峻。及时掌握监测的土壤墒情信息,对抗旱减灾、农业灌溉、政府职能部门领导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叙述了土壤墒情的概念、测墒方法及其优缺点、土壤墒情的观测时间、墒情要素及旱情标准,并对2013年开封旱情做了分析,探讨了逐步完善的测墒改进措施,展望了未来土壤墒情的监测趋势。  相似文献   

6.
北方干旱地区土壤墒情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利用邢台市土壤墒情监测资料,对墒情预报模型参数进行分析计算,建立了适合于该区域的土壤墒情预报模型,最后用实测数据来检验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可对土壤含水量、灌溉时间和灌溉定额进行预报,通过实际检验,模型能满足本区域土壤墒情预报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水文部门开展了墒情监测工作,对指导抗旱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墒情的变化规律与降水量的关系,探讨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情况,土壤失墒和增墒的时间和机理进行研究,为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黑龙港地区土壤蒸散发计算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蒸散发量的计算,在墒情预报、降雨径流计算及水资源评价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利用水力式土壤蒸发器及其配套的气象、辐射、水面蒸发仪器观测资料,综合考虑“土壤—植物—大气”系统中的各个因素对土壤蒸散的影响,建立了适于黑龙港流域的土壤蒸散量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9.
以营口地区为例,结合旬测人工墒情监测数据和日报自动墒情监测数据,在分析退墒和增墒模型的基础上,对土壤墒情自动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使其预测精确满足生产要求,确保在干旱期间采用人工监测墒情的频率,以实现日报数据基本可用。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墒情预报经验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测墒情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区分建立了增墒和退墒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11.
衡水湖水面蒸发量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泊水面蒸发量是水量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水面观测仪器有20cm口径蒸发皿、80cm口径套盆蒸发器、E601型蒸发器等,其观测值与天然水面蒸发量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据实验资料分析,大水体水面蒸发资料接近于天然水面蒸发量。本文采用衡水试验站20m^2蒸发池观测资料,对衡水湖水面蒸发量进行同步计算.能真实地反映衡水湖水面蒸发情况。通过对衡水湖水面蒸发量计算,衡水湖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2939万m^3.水面蒸发量是水资源规划等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项目,采用大水体观测资料分析计算水面蒸发量,较准确地计算出水面蒸发量.对水资源利用及水量平衡计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珠三角滨海小流域降雨入渗试验与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查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滨海小流域内的土壤质地情况,着重分析了其中一个径流试验场A中的土壤颗粒组成;根据实测土壤含水量、土壤吸力数据,用Gauss曲线拟合了吸水过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编制了计算一维非饱和土壤水运动的计算机程序,模拟分析了径流试验场A在一次降雨入渗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土壤基质势的变化,获得了不同深度处的土壤吸水过程的水分特征曲线。  相似文献   

13.
湖泊渗漏量是湖泊水量平衡的一项重要因素。湖泊渗漏量计算方法采用水量平衡法,以湖泊月平均水位相应水面面积落差计算蓄水量变化,再考虑引水、用水、蒸发、降水等水量变化,其差值为湖泊渗漏量。采用2003-2012年衡水湖水位、降水量、蒸发量、引水量、用水量等观测资料,筛选出对渗漏量较小的月份,建立月平均水位与月平均渗漏量相关关系,计算出衡水湖年平均单位面积渗漏量为13.1万m^3/km^2。准确计算湖泊渗漏量,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制定水资源调度方案由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田间墒情预报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土壤墒情预报是农田适时适量灌水的基础。田间土壤水分的变化受到外界气象因素及土壤特性、作物长势等的影响,关系比较复杂。本文利用北京市永乐店试验站冬小麦返青后的土壤水分试验资料,建立了土壤墒情预报的BP网络模型,模型中同时考虑了多个因素对土壤贮水量的影响。利用部分实测资料对网络进行训练,然后对2年不同灌水处理下的土壤贮水量进行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表明BP神经网络用于墒情预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深松耕法、保水剂、地膜覆盖及增施有机肥4种耕作方法多年定位观测,结果表明:4种耕作方法明显优于传统耕作方法,土壤含水率高4%~10%,产量高3%~30%。是黑龙江省干旱地区可以选择的保墒蓄水增产耕作栽培形式。  相似文献   

16.
大型U型渠道渠基季节性冻融水分运移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学军  费良军  任之忠 《水利学报》2007,38(11):1383-1387
本文论述了季节性冻融条件下大型U型混凝土衬砌渠道渠基水分运移机理。经过一个完整冻融循环季节的原型观测,获得了渠基不同部位0~40cm深度范围的水分冻结和运移变化特征,按时间序列对冻结期含水量变化进行了回归分析,采用水分运动基本方程并结合热流方程建立了冻融渠基水热耦合模型,利用差分法对冻结过程中渠基非饱和土壤水分运移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表明,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7.
反映旱与涝的主要指标是土壤含水率。通过对长治市墒情测验历史资料分析及降水、蒸发等因子对土壤含水率变化的分析,根据有关下渗原理,总结墒情计算方法,得出墒情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8.
等效冻土层系数是反映保温层消减冻土层厚度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依据河北省王村冻土试验场的观测成果 ,分析了水分、土质条件以及保温层厚度对等效冻土层系数的影响 ,提出了等效冻土层系数的计算式 ,为苯板保温层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CCI资料与EnKF方法的单点土壤湿度同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湿度作为天气、农林业、水循环研究中重要的地球物理参数,对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陆面数据同化发展较晚,研究集中在同化土壤/积雪的常规观测与遥感观测来提高土壤湿度廓线/雪水当量的估计精度。卫星遥感资料的同化是一个研究热点,同化遥感数据对提高土壤湿度估计精度有积极的作用。基于CLM4.0(Common Land Model 4.0)陆面过程模式,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同化方法,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地区的Clay Center、Red Cloud及Grand Island观测站点进行了3个单点同化实验,同化的观测数据是由CDF(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技术匹配调整后的卫星遥感资料——CCI(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数据,同化分析实验时间为2008年5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利用站点实测数据对0~2cm土壤湿度的同化结果与间接受其同化影响10cm处的土壤湿度估计值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单点同化卫星遥感资料的方法可以提高表层土壤湿度的估计精度,并且受其同化影响,靠近同化层的土壤,其土壤湿度的估计精度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填方工程的变形与稳定性受土体含水率的变化影响大。为了应用SWR水分监测系统对黄土高填方工程的土体含水率变化进行监测,研发了插针式SWR土壤水分传感器的探井埋设工艺,在采用烘干法获得实际体积含水率与对应输出电压数据的基础上,探讨了将SWR土壤水分传感器输出电压进行归一化处理后与体积含水率进行回归分析建立标定模型的方法。结果表明,探井埋设方法可将SWR土壤水分传感器准确可靠地安装就位,SWR土壤水分传感器经标定后,观测精度和个体间的互换性得到显著提高,能够准确反映土体中水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