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织物结构密度对织物导热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同种涤纶纱线不同经密和纬密系列织物导热性能的差异,探讨了织物结构密度对织物导热系数的影响,从而得出织物结构密度的变化导致织物表观密度、织物含气性变化,它们是影响织物导热系数的直接因素,并且都是线性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利用导热系数测定装置和电位差计、功率表等二次仪表,组成一套测定装置,根据非稳态法测定不同含水率大麦的导热率。结果显示,在25-60℃温度范围内,含水率10%-26.53%大麦的导热率在0.1344-0.1921W/mK之间,与其含水率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热线法检测粮食的导热系数,在室温条件下,稻谷的导热系数值随物料的水分增加、温度上升而增加;当籼稻中优218在6.57%~20.08%水分范围内,导热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0998~0.1223W/m·℃;当广东早籼在6.51~35.03℃温度范围内,导热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0826~0.1166W/m·℃。稻谷品种不同,导热系数值不同;籼稻的导热系数大于粳稻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4.
在微珠状热敏电阻传热模型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食品导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同时研究标定物、介质大小和加热功率对该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水和甘油为标定物所得到的热敏电阻的特性参数具有最高的准确度,对标准样品导热系数测量的最大相对误差为5.02%;热敏电阻法适用于食品介质导热系数的测量,通过热敏电阻法和热探针法得到样品的导热系数相对偏差小于4%.  相似文献   

5.
导热油墨是功能性油墨的重要分支,不仅具有包装装潢作用,还可以赋予产品优良的散热功能,在微电子领域应用前景广阔。由于技术落后、起步较晚,我国导热油墨的科技水平和产业规模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为大力发展导热油墨,弥补国内导热油墨的市场空白,本文基于导热油墨研发的实践经验,系统介绍导热油墨的组成、种类、制备方法,并对导热油墨的未来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中国烹饪》2014,(6):94-97
这组以澳洲野生鲍鱼制作的五道菜品,均为小食,适合在鸡尾酒会上提供给食客。这些菜品分别取五种不同风味,包括了中式、日式、西班牙风格、意大利风格以及法式风格。它们都颠覆了原有菜系的传统制作方法.厨师将各种手法与元素灵活运用.如在传统的中式菜品中融合西式的元素、日式菜品中西餐的制作手法若隐若现、将意式传统莱品重组搭配,还适度引入了分子美食的手法,创意风格之中兼顾食客的接受度,很好地体现了现代美食无国界的潮流趋势。  相似文献   

7.
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中填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对导热材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除导热性外,希望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填充型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价格低廉、且易加工成型,经过适当的工艺处理或配方调整,可以应用于特殊领域。在对填充型导热绝缘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的同时,主要探讨了填料种类,填料比例,填料颗粒大小,填料形状,填料表面特征等对导热绝缘高分子材料的导热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导热填料与纳米纤维素间的界面变化、填料的分布、尺寸及负载量等方面,讨论了影响纳米纤维素基导热复合材料性能的因素,总结了纳米纤维素基导热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梳理了纳米纤维素基导热材料的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顾名思义,以水作为导热介质,对预制过的原料进行第二次加热成菜,由此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水烹技法。在中国烹饪技法中,水媒介和油媒介一样起着重大的作用,一直被认为是并立的两大主要导热介质。水媒的导热机制第一、水和油一样都能蓄纳温度,传热性能亦好,可以使原料在水温中均匀受热,这一作用与油相似。但由水蓄纳温度虽然不如油高,但足以使原料受热成熟。一般来讲,烹饪原料加热到85益左右时,即能起变形、分解、成熟的物化反应。所以,加工成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获得具有优异降温性能的凉感织物,通过“接枝改性-高分子交联-涂层固载”策略制备功能化氮化硼(FBN)/水性聚氨酯(WPU)涂层整理的复合凉感织物,通过棉织物的接枝改性以及功能涂层中高分子的交联耦合作用,提高功能涂层与棉织物之间的粘合力,研究功能涂层的导热性能、散热能力对复合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具有优异热管理性能的导热聚合物基功能涂层,得到性能优良的复合凉感织物,该织物接触凉感系数达到0.220 J/(cm2·s),导热率达到3.1 W/(m·K),导热提升率为811%,透气率为427 mm/s。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纺织品传热机理。从宏观角度看,纺织品作为纺织纤维和空气的集合体,其传热途径包括传导、对流、辐射和伴随着水汽传输而发生的潜热传递;从微观角度看,纺织品是声子作为载体实现热传导的。最后还介绍了影响织物导热系数的各个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湿式抄纸法制备了陶瓷填料导热纸(TC导热纸),研究了助留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添加量对导热填料(Al2O3)留着率的影响,探讨了Al2O3添加量、增强型化学助剂(阳离子型两性聚丙烯酰胺(CAm PAM)、阴离子型两性聚丙烯酰胺(AAm PAM)、湿强剂(PAE))添加量对TC导热纸强度的影响,并比较了BN、Si C、Al2O3导热纸的热导率。结果表明,随着CPAM添加量的增加,Al2O3单程留着率不断提高,CPAM添加量为0.025%~0.05%较佳。随着Al2O3添加量的增加,TC导热纸抗张指数减小,Al2O3添加量小于60%时,TC导热纸仍能获得较好的强度。添加0.2%的CAm PAM能显著提高TC导热纸的抗张指数且对Al2O3单程留着率影响较小,此时当Al  相似文献   

13.
织物导热系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自立  黄翔 《纺织学报》1989,10(10):17-20
本文简述试验装置、方法及其可靠性,根据试样的特点选定了导热系数计算式。在调节试样温度及回潮率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取得了有关数据,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的导热系数值。文中针对织物的温度及含水对导热系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试样的合理厚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线法测定了小麦、稻谷的导热系数。室温条件下,小麦水分在7.9%~20.4%的状态下,导热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142 0~0.162 7 W/(m.℃),并且与水分呈正线性相关;温度在5.96~33.33℃时,导热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133 6~0.160 5 W/(m.℃)。籼稻中优218水分在6.6%~20.1%时,导热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099 8~0.122 3 W/(m.℃);广东早籼在6.51~35.03℃时,导热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082 6~0.116 6 W/(m.℃)。不同品种粮食的导热系数不同,籼稻的导热系数大于粳稻的导热系数,但不同品种小麦的导热系数值变化范围不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的导热结构会影响纤维材料加工成形、纺织品加工过程以及纤维性能的问题,通过熔融共混法分别制备得到含有碳纳米管、石墨烯的PET复合材料,借助差示扫描量热仪对PE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的碳纳米管、石墨烯在PET中起成核剂作用,其质量分数的增加对PET的结晶温度、结晶速...  相似文献   

16.
金刚石热管理材料已成为目前电子工业理想的散热材料之一。文章综述了金刚石热管理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影响金刚石热管理材料热导率的相关因素。结合复合材料热导率模型和实验研究,探讨金刚石一金属界面导热机制.提出了形成粘结强度高、界面热阻低的金刚石-金刚石有效导热通道有助于获得高导热封装材料。金刚石热管理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两种自己调制的酱料.一种是排骨辣酱,一种是金瓜蜜酱,用它们烹调出来的菜品,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导热仪是测定材料导热系数的系统,该系统的一个关键技术是控制计量加热区的温度,使其保持在设定温度。本系统设计了PID加热控制电路,与传统加热系统相比,本系统测温精确,导热系数检测精度高,且成本低。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圆球导热法测定了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导热系数,并对稳态时间、装样均匀性和水分迁移等影响试验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粮食导热系数的稳定时间至少需要8~10h,通过内外球壁多个热电偶的电势差能确保装样均匀,水分含量分别为10.9%、10.1%、11.0%、6.9%的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105 4、0.141 8、0.136 2、0.127 4 W/(m·℃),水分迁移对低水分粮食导热系数测定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烟草热湿加工处理中的传热过程,通过自行搭建的滚筒干燥过程中烟丝热物性在线测试平台,利用瞬态平面热源法测定了滚筒干燥过程中烟丝的热物性,考察分析了该过程中烟丝温度、含水率对烟丝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体积热容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含水率相同时,烟丝导热系数、体积热容随着烟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②当烟丝温度相同时,烟丝导热系数、体积热容随含水率的降低而减小,热扩散系数随着含水率的降低而增大;③干燥过程中,烟丝含水率逐渐减小,烟丝温度逐渐升高,烟丝导热系数在温度与含水率的共同作用下整体有减小的趋势,表明烟丝含水率对导热系数的影响较温度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