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东周窑煤矿煤层地质相关资料,分析了该矿煤层瓦斯赋存特征:煤层瓦斯含量小,瓦斯组分以氮气为主,甲烷浓度较低,井田内山4号、5号、8-1号、8-2号煤层都处于瓦斯风化带。采用煤层突出危险性评估方法,结合相关基础资料,对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评估认为,东周窑煤矿山4号、5号、8-1号、8-2号煤层均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地质构造控制理论分析了三兴煤矿5号煤层位于瓦斯风化带的原因,鉴于我国现有的矿井瓦斯涌出量矿山统计预测法和矿井瓦斯涌出量分源预测法均不适用于瓦斯风化带煤层开采的瓦斯涌出量预测。以实测含量和瓦斯风化带内矿井最大瓦斯涌出量为依据,预测了三兴煤矿5号煤层开采时矿井的最大瓦斯涌出量,同时验证了三兴煤矿井田范围内的5号煤层处于瓦斯风化带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由于我国现有的矿井瓦斯涌出量矿山统计预测法和矿井瓦斯涌出量分源预测法均不适用于瓦斯风化带煤层开采的瓦斯涌出量预测。文章以实测含量和瓦斯风化带内矿井最大瓦斯涌出量为依据,预测了苏村煤矿15号煤层开采时矿井的最大瓦斯涌出量,得出苏村煤矿井田范围内的15号煤层处于瓦斯风化带的结论,并利用地质构造控制理论解释了苏村煤矿处于瓦斯风化带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张军 《煤炭科技》2012,(3):112-114
地质构造很大程度上控制并影响着煤层瓦斯赋存情况。为了更好地了解杨庄煤矿6煤瓦斯赋存及涌出规律,通过分析研究该矿地质构造及历年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确定了诸多控制影响6煤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并确定了该煤层的瓦斯风化带下限范围,为今后矿井深部开采的瓦斯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段王煤矿15号煤层瓦斯地质规律,采用了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结合现场实测资料,研究了区域及矿井地质构造,以及煤层埋深、断层、褶皱构造等因素对瓦斯含量的影响,确定了15号煤层的瓦斯风化带,并对该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进行预测,为合理开发利用煤层瓦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和今后的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平煤矿3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瓦斯含量分布规律,是进行矿井瓦斯防治和煤层气抽采利用的主要依据。根据长平煤矿3号煤层瓦斯含量值及瓦斯涌出情况,结合地质构造控制理论,分析了井田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特征的影响。从瓦斯地质学的角度阐述了3号煤层瓦斯赋存与井田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煤厚、煤层顶板岩性的关系,认为煤层埋深是影响3号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地质构造只在局部影响煤层瓦斯赋存。  相似文献   

7.
在良顺煤矿瓦斯地质资料统计,以及15号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瓦斯地质学的研究方法总结了该煤矿15号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在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得出了影响矿井15号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地质构造、煤层埋藏深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的关系,认为煤层埋深是影响瓦斯赋存的主要控制因素,地质构造只在局部影响煤层瓦斯赋存。  相似文献   

8.
陈琳 《煤炭与化工》2023,(8):117-120
瓦斯地质条件的持续性评价是矿井地质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地质勘探和井下监测的瓦斯及相关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了鼎鑫煤矿瓦斯赋存特征、井下瓦斯涌出特征,探讨了影响瓦斯含量和涌出量的相关地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主采煤层的瓦斯含量较低,5号和10号煤层平均瓦斯含量分别为0.28 m3/t和0.5 m3/t,瓦斯成分以N2为主,煤系位于瓦斯风化带以内,影响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包括煤层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和煤层埋藏深度;瓦斯涌出主要来源于采煤工作面,其次为掘进工作面和采空区,铜川矿区鼎鑫煤矿属于低瓦斯矿井,影响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地质因素主要包括瓦斯含量、地质构造、地下水、采煤工艺和开采强度等。  相似文献   

9.
《煤》2013,(11):45-47
为了掌握岳城煤矿3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通过实测煤层瓦斯含量,运用地质构造控制理论对3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井田范围内,3号煤层全部处于甲烷带内,埋藏深度是控制3号煤层瓦斯分布的主导因素;断层、褶皱和陷落柱等因素对局部瓦斯赋存有一定影响,煤层围岩性质有利于瓦斯保存。  相似文献   

10.
朱申庆 《煤》2012,21(2):16-18
通过实测下霍煤矿3号煤层的原始瓦斯含量、气体组分等瓦斯基本参数,结合地勘期间的瓦斯含量数据、煤层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设计开采方案,在研究下霍煤矿3号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推测出下霍煤矿井田范围内的3号煤层既有甲烷带,又有瓦斯风化带,采用分源预测法对下霍煤矿一、二采区3号煤层开采时的矿井瓦斯涌出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