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浮选柱气含率及其影响因素对煤泥分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压差法检测浮选柱气含率,通过正交设计和煤泥浮选实验,研究循环压力、进气量和起泡剂浓度对气含率的影响以及气含率对煤泥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起泡剂浓度对气含率的影响最大,进气量次之,循环压力最小.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气含率的增大,精煤产率增大,精煤的灰分也随之增大,精煤质量下降.当气含率为24.17%时,精煤产率为87.35%,精煤灰分为10.02%.随着循环压力增大,精煤产率增大,但精煤灰分有所下降.分析指出气含率大小可作为调节浮选柱矿物分选指标的一个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3.
4.
5.
6.
旋流喷射浮选柱气含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浮选柱气含率大小是决定浮选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研究了清水且不加起泡剂的条件下旋流喷射浮选柱中静压力大小、流体流量和充气量对气含率的影响以及挡板添加时气含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气含率随着流体静压力、流体流量以及充气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且流体流量的影响最大,静压力的影响最小。在添加挡板的情况下,气含率随着挡板高度的增加以及离矿浆喷射端口距离的增加而增大,要得到合适的气含率,所加挡板的高度应高于柱体总高度的2/10,同时挡板离喷射端口的距离应控制在柱体长度的5/10和7/10之间。 相似文献
7.
8.
为优化柱浮选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分选效果,采用压差法测定柱体内部的气含率,同时通过调整入料浓度和流速,分析煤泥柱浮选承载能力和气含率轴向分布的变化规律,并探索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对煤泥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入料流速小于临界流速时,气含率在轴向上从底部到顶部依次增大;流速达到临界流速或以上时,气含率轴向分布发生逆变;临界流速随入料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小。承载能力随入料流速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拐点为气含率轴向分布逆变的临界流速;一定范围内浓度的升高有利于提高承载能力和可燃体回收率。建立了煤泥柱浮选的承载能力预测模型,线性拟合的相关系数R 2=0.873,达到了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气含率是柱浮选中最关键的参数之一,它直接影响整个柱浮选过程。采用液位上升法和电导法研究了表观气速(Jg)、表观液速(UL)、正辛醇浓度(C)和充填介质数(λ)对水平充填介质浮选柱的整体气含率、局部气含率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C=0 g/L,Jg从0.53 cm/s增加到2.65 cm/s时,气含率增加4倍;Jg=0.53 cm/s,C从0 g/L增加到0.1 g/L时,气含率增加7倍;Jg=2.65 cm/s,充填介质数从0增加到5时,浮选柱整体气含率增加59.4%;充填介质可以减小气泡的紊动强度,使气含率沿径向和轴向分布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15.
16.
王忠锋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2,(1):43-47,63
介绍了小型浮选柱在白钨精选段的半工业试验情况,通过调整浮选柱操作,得到比较理想的生产指标。和浮选机相比,精矿品位提高10.83%,回收率提高1.74%,提高了精矿品位,优化了工艺指标,节约了占地面积,为精选段探索技术改造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韩登峰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2015,(4)
首先从浮选动力学角度出发,以气泡和矿粒的相对碰撞速率与矿化率的关系为基点,研究分析了表观给矿速率与选矿指标间的关系;其次,以表观给矿速率为基础,建立起浮选柱直径计算的试验数学模型;接着,在确定浮选柱直径后,又以浮选时间为基础建立起浮选柱高度计算的试验数学模型;最后,以泡沫负载率为参照,对浮选柱直径进行校核计算。本文同时还指出了浮选柱试验选型的特点,不但要有合理的推理计算还要积累大量的生产实践数据来确定各个模型系数,以及对选型结果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