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IGCC系统专用单元模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5  
对IGCC的两个特有部件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研究。在对煤气化过程的化学反应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反应平衡法建立了气流床煤气化炉气的气化过程数学模型;分析了气体饱和器的工作状态,根据其热力过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给出模型的解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型煤气化技术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和煤基多联产系统的核心技术。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在10多年研究开发的基础上,依靠国家863计划的资助,主持建成了36~40t/d(10MW)的两段式干煤粉加压气流床气化中试装置,并且完成了中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气化技术具有冷煤气效率高、比氧耗小、煤气有效气成分高等优点,证明了两段式干煤粉气化技术具有良好的煤种适应性、先进的气化指标以及安全稳定的运行性能,为该项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廷芳  蔡宁生 《热力发电》2006,35(9):1-3,23
介绍不同型式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系统。对采用空气气化的IGCC系统进行了概念设计,并对4种采用空气气化型式的IGCC发电系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IGCC燃煤发电系统有较大的综合优势;(2)在相同设计参数下,IGCC系统采用温度较低的流化床气化炉或采用温度较高的气流床气化炉各有优缺点,对配置低温湿法粗煤气净化系统的IGCC系统,建议采用流化床气化炉;(3)在进行IGCC设计时,燃气轮机入口温度应尽量取高值,对应此温度存在一最佳压比值;(4)IGCC系统供电效率比常规电站高5~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煤气化技术是燃煤联合循环、煤化工、综合利用系统和零排放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国外煤气化技术已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一定业绩,我国自主煤气化技术也发展迅速,以水煤浆气化为代表的国产煤气化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分别从技术进展、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和指标及工程应用现状4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国内几种典型的气流床煤气化技术,并分别与国外的气化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干法进料煤气化技术在中国的进展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煤气化技术是燃煤联合循环、煤化工、综合利用系统和零排放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介绍中国煤气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现状,包括固定床气化(常压UGI炉和加压Lurgi炉)、流化订气化(U-gas炉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开发的常压灰熔聚流化床炉)和气流床气化(国电热工研究院提出的2段式干煤粉加压气化炉),并对这3种床态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通过比较认为,2段式干煤粉加压气人炉气化和灰熔聚流化床气化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电站中水煤浆气体炉入口参数对出口合成气有很大影响,文章利用商业软件ThermoFlexl7对IGCC电站中气流床式水煤浆气化炉模拟计算,再结合气流床气化炉的特点,从气相反应的化学平衡角度分析,得出气化炉入口参数对出口合成气的影响特征:气化炉入口氧煤质量比的改变是影响合成气参数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大于水煤浆浓度的变化带来的效果。通过回归分析,提出CO变换反应是决定合成气成分的重要反应、并且合理的得出随气化压力的增大,合成气中甲烷的浓度几乎是线性增多。  相似文献   

7.
对于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IGCC)系统,CO2捕集的引入将对系统煤气冷却方式的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该文分别构建了不捕集及捕集CO2的输运床氧气及空气气化IGCC系统流程,分析激冷及煤气余热锅炉2种煤气冷却方式的引入对系统热力性能及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捕集CO2时,无论是对输运床氧气还是空气气化IGCC,煤气余热锅炉冷却方案热力性能及经济性均明显好于激冷冷却方案;考虑CO2捕集后,尽管采用煤气余热锅炉冷却的输运床氧气气化IGCC系统的供电效率比采用激冷冷却的系统高约1.38个百分点,而2种方案发电成本相当;考虑CO2捕集后的输运床空气气化IGCC系统的热力性能及经济性仍明显好于激冷冷却方案。此外,该文还分析了煤气冷却方式投资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得到2种冷却方式下,输运床氧气气化系统发电成本相同时的气化炉单元临界投资比。其中,对输运床空气气化系统的分析表明,无论是否考虑CO2捕集,均应采用煤气余热锅炉冷却方式。  相似文献   

8.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技术是煤气化技术和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有机结合的先进动力系统,具有效率高、环保性能好等优点,是世界上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先进洁净煤发电技术之一。通过分析IGCC系统的供电效率,提出了优化目标函数,通过研究气化岛系统、燃气岛系统和常规岛系统的质量和能量平衡,提出了IGCC系统的理论优化模型,从而得出了IGCC系统的优化内容,并给出了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一般论述IGCC电站系统用气化炉气化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气流床气化炉所采用的气化法,重点介绍了其代表炉型以及Shell气化炉和Texaco气化炉的特点,同时比较了3种气化法代表炉型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论述IGCC电站系统用气化炉气化分类的基础上,阐述了气流床气化炉所采用的气化法,重点介绍了其代表炉型以及Shell气化炉和Texaco气化炉的特点,同时比较了3种气化法代表炉型的各项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1.
指出对于中长期以燃煤发电为主要格局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中国而言,发展洁净煤发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述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洁净煤发电技术受到了各国的青睐,而煤气化技术作为煤炭转化的龙头技术是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同时,国内开发了多种大型煤气化技术,详细介绍了这些新技术,并对它们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国内首座采用GSP干法煤气化技术的IGCC电站即将于2009年在南京建成,该电站通过调研、考察,综合分析了湿法和干法2种煤气化工艺、设备技术特点和经济效益及在IGCC电站的应用情况,结合南京化工园的石化企业实际,进行了深入仔细的研讨和评审,选择采用GSP干法煤气化技术在南京化工园内IGCC电站应用。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IGCC技术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电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仍占据重要地位,高效清洁的IGCC发电技术在中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国外典型的5座装机容量大于250 MW级IGCC电站工艺流程中的空分、气化、净化、联合循环等工艺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天津IGCC的总体目标、发展阶段、系统参数与建设运行情况,对今后中国IGCC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IGCC–甲醇多联产系统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以气流床粉煤气化为基础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甲醇多联产系统配置方案,采用Aspen Plus软件对多联产系统进行系统模拟。配置方案中气化工艺分别采用废锅流程和激冷流程,IGCC和甲醇合成组合方式分别采用串联和并联,以相对节能率作为指标对所建立的多联产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废锅流程节能效果优于激冷流程。废锅并联组合通往甲醇侧的合成气比例增大时,相对节能率随之增大;废锅串联组合合成甲醇循环气与新鲜气的比例增加时,相对节能率增大。采用分摊算法分别计算了IGCC甲醇废锅并联多联产系统的发电和甲醇合成的煤耗。随着通往甲醇合成侧的合成气量的增加,供电的煤耗显著减少,甲醇合成的煤耗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15.
通过调研、考察,综合分析了湿法和干法两种煤气化工艺、设备技术特点和经济效益及在IGCC电站:的应用情况,结合南京化工园的石化企业实际,认为选择采用GSP干法煤气化技术在南京化工园内IGCC电站应用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超临界火力发电、IGCC、煤炭气化发电及最具发展潜力的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等环境友好型发电技术,并对其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技术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汝谋  蔡睿贤 《发电设备》1998,(2):31-33,37
该文阐述了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发展背景与动态,以及对我国发展洁净煤发电技术的重要意义,并且分析了五大集成技术和影响商业应用的关键因素。表1  相似文献   

18.
IGCC与未来煤电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许世森 《中国电力》2005,38(2):13-17
我国以燃煤发电为主的格局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决定了在我国发展洁净煤发电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电力工业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出发,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未来社会对燃煤发电的要求.分析了目前各种洁净煤发电技术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得出IGCC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诸多特性.是一种可实现高效低污染的先进燃煤发电技术。从美国、日本等国未来燃煤发电的发展计划可以看出:以IGCC为基础,将煤制氢、燃料电池发电、液体燃料生产、CO2分离和处理等过程集成的能源系统是未来燃煤发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它可实现燃煤发电的高效率和近零排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白玉峰 《黑龙江电力》2006,28(4):251-253
针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发电系统在技术、经济、环保综合性能上具有较大的优势,阐述了IGCC发电系统分类,对4种采用空气气化型的IGCC发电系统进行了性能计算和参数分析,得到了供电效率与燃气轮机压比、入口温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浅析IGCC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玮琦  张俊臣 《电力学报》2007,22(2):250-253,257
介绍了IGCC发电技术的原理、关键技术、发展历程,在与超临界技术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后,给出了IGCC发展趋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