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态Al(86-x)Cu(10+x)Ce4的高温粘度及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掺Ce的Al(86-x)Cu(10+x)Ce4(x=0,1,2,3)液态合金在温度1100~1600 ℃范围内,用高温回转式粘度仪测定了其粘度η随温度t的变化,给出了幂函数形式和指数函数形式两类经验表达式并求得了其中的具体参数.通过对熔体内流团尺寸的计算发现高温时的流团为离子或原子,而不是团簇.这预示了在低于1100 ℃温区内必有使流团尺寸增大的结构相变.  相似文献   

2.
用Einstein-Debye粘度的流团扩散理论和流团振动的量子理论给出了熔体粘度的微观公式,并用熔体的结构模型和流团的扩散模型分析了熔体粘度的微观本质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发现熔体中存在多个亚稳相相区,指出了表征熔体亚稳相特征的有宏观相参数η0,ε和微观相参数df。  相似文献   

3.
通过拉伸热模拟试验研究了温度、应变率和晶粒尺寸对Mn18Cr18N高氮奥氏体不锈钢高温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0℃~1 200℃温度范围内,Mn18Cr18N高氮奥氏体不锈钢的塑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1 200℃时达到最好,然后开始下降;应变率通过再结晶的作用而影响塑性;当温度低于1100℃时,细晶粒尺寸材料的塑性优于粗晶粒尺寸,而温度高于1 100℃时中等晶粒尺寸材料塑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变价铈离子对铋层状化合物结构和电学性能的影响机理,采用传统固相工艺制备了不同价态铈离子为原料的(Li,Ce)改性的Sr0.6-x(LiCe)x/2(BiNa)0.2Bi2Nb2O9(SBNBN)陶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价态的铈离子由于实际取代位置的不同,会引起材料不同的晶格畸变;不同价态铈离子对SBNBN陶瓷介电性能的影响也不同,Ce3+离子降低了材料的居里温度和高温介电损耗,Ce4+离子则提高了材料的居里温度和高温介电损耗;不同价态铈离子取代均能有效提高(Li,Ce)改性的SBNBN陶瓷的压电性能,Ce3+和Ce4+离子改性的SBNBN陶瓷压电系数的最大值分别达到了28pC·N-1和32pC·N-1.  相似文献   

5.
半流质高能食品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流变学性质是其质量评价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实验研究了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学特性,当温度一定时,半流质高能食品的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具有剪切稀化现象,不同温度下的半流质高能食品的流变学模型不同:10~30℃时的流变学模型为y=mx^n-1,而温度在40~50℃时的流变学模型是y=A mln(x),比较了热处理前后样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样品粘度曲线呈现平滑下降走势,而热处理前样品的粘度曲线会出现明显的波折。  相似文献   

6.
高温Sm(Co,Fe,Cu,Zr)z永磁体的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出制造具有较高的最高使用温度的高温Sm(Co,Fe,Cu,Zr)z永磁体的设计要求,根据最高使用温度公式中影响TMO的Hci,TR及β值,提出了高温Sm(Co,Fe,Cu,Zr)z永磁体的成分设计要求为:Cu含量高,Fe含量低,Zr含量适当,z值小,用粉末冶金方法分析制造了4种成分不同的合金,其中:Cu含量高,Fe含量低,Zr含量适当,z值小的C样品Sm(Cobal,Fe0.1Cu0.08Zr0.03)z永磁体的室温内禀矫顽力Hci为1830.8kA/m,高温系数β(20-200℃)为-0.20%/℃,估算其使用温度能超过400℃,Fe含量高,Cu含量低,z值大的B样品Sm(CobalFe0.2Cu0.06Zr0.02)8.5永磁体的Hci为2388kA/m,β为-0.33%/℃(20-200℃),其tMO仅为270℃;而A,D样品的性能及使用温度介于B与C之间,实验结果表明,Cu含量高,Fe含量低,Zr含量适当,z值小是制造高温Sm(Co,Fe,Cu,Zr)z永磁体的必要条件,为制造高温Sm(Co,Fe,Cu,Zr)z永磁体提供了成分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高温条件下超超临界汽轮机发电机组对材料的需要,本文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回火温度对ZG12Cr9Mo1Co1NiVNbNB耐热钢的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保持淬火温度和时间(1100℃x1h)不变及回火时间(2h)恒定时,回火温度的变化对其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比较明显。整体上来说,随着回火温度的上升,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以及硬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延伸率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热处理为:淬火(1100℃x1h)+第一次回火(730℃x2h)+第二次回火(720℃x2h)的试样,其显微组织相对比较理想,其板条状的回火马氏体细小致密,并且第二相呈颗粒状、大小均匀、弥散地分布于马氏体板条的晶界及晶内,因此选取其作为CB2耐热钢的优化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火灾(高温)下植筋试件拉拔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植筋试件在火灾(高温)下的力学性能,设计制作了25个植筋试件进行高温下拉拔试验.考虑10d和15 d两种植筋深度,试验中记录了混凝土内部温度、钢筋位移以及拉拔力,并对常温和高温下具有相同植筋深度植筋试件拉拔承载力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对植筋试件承载力有很大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植筋试件的拉拔承载力显著下降;当温度高于350℃后,高温下植筋试件的承载力约为常温下的10%~20%.  相似文献   

9.
通过固相反应法制备(Sr_(1-3x/2)La_x) TiO_3(x=0.2~0.5)复合体系微波介质陶瓷,并对其显微组织结构、晶体结构及微波介电性能进行研究。XRD结果表明(Sr_(1-3x/2)La_x) TiO_3系微波介质陶瓷为六方晶系钙钛矿结构。显微组织结构表明陶瓷的晶粒尺寸随着烧结温度的提高而增大,气孔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并且陶瓷的晶界在高温过烧时出现晶界明显扩张的现象。介电性能结果表明陶瓷的密度、介电常数和品质因数均随烧结温度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谐振频率温度系数和热膨胀系数则呈现与之相反的变化趋势,同时除密度在1 450℃下取得最值外其余各检测值均在1500℃下取得最值。在烧结温度为1 500℃时,(Sr_(0.55)La_(0.3)) TiO_3陶瓷具有致密的结构、清晰明显的晶界、气孔数量较少,平均晶粒尺寸为14.24μm,此时(Sr_(0.55)La_(0.3)) TiO_3陶瓷具有优良的介电性能:Q×f=8960.43GHz,ε_r=60.54,τ_f=16 ppm/℃。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YAl3(BO3)4:Ce,Tb绿色硼铝酸盐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光致发光(PL)光谱对其晶体结构和荧光光谱进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YAl3(BO3)4:Ce,Tb发光材料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R32,掺入Ce3+,Tb3+离子后晶格结构没有变化;发光材料的发射光谱主峰位于541 nm处的Tb3+的5D4→7F5跃迁峰,Ce3+离子对Tb3+有敏化作用;掺杂的稀土离子配比为Ce:Tb=0.3:0.1,B的掺杂量为25%,在1 100℃下、高温烧结2h的样品的荧光强度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求钾长石、磷石膏制备硫酸钾的机理,以钾长石、石膏、氧化钙为原料,通过XRD图谱及钾溶出率分析研究了n(钾长石)∶n(CaSO4·2H2O)∶n(CaO)为1∶1∶(2~16)配料的热反应过程.结果表明:最适宜物料配比为1∶1∶10,在此配料体系下,焙烧产物中硅酸钙有CS、C2S和C3S三种,其组成、比例与体系的反应温度有关,硅铝酸钙盐只有C2AS一种,无C3A生成,与文献报告不一致;置换生成K2O的反应有2种途径,当温度低于1100℃时,置换反应发生在KAlSi3O8与CaO之间,超过1100℃时,则KAlSi3O8与CaO和KAlSi2O6与CaO的置换生成反应共存;温度低于1200℃时,置换出的K2O不能结合为硫酸盐,而是以气态的形式逸出;温度高于1200℃时,可溶性钾盐以K2S2O8形式存在,无K2SO4成分.TG-DSC实验结果表明:体系置换反应起始温度约为1000℃,1100℃以后反应激烈进行,与不同温度下XRD图谱分析结果相吻合,高温下体系失重的原因是K2SO4转化为K2S2O8释放出K2O并以气态逸出所致.  相似文献   

12.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纯的及掺杂稀土的TiO2,重点考察了退火温度对纳米颗粒晶相转变的影响。通过光催化降解实验,探讨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稀土离子掺杂浓度等因素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粉末在400℃下为锐钛矿型,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掺杂的TiO2纳米样品在短时间内降解均较未掺杂TiO2纳米样品的催化活性高;掺La3+最佳摩尔分数为0.05,掺Ce4+最佳摩尔分数为0.20,最佳退火温度为400℃,退火时间为9 h。掺La3+量相对较少时催化活性高,而掺Ce4+的纳米粉体在相对较高的浓度下可达到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13.
稠油粘温特性及流变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RS75 旋转粘度计对稠油的粘温特性及流变特性进行了测量及研究。结果表明, 稠油的粘温特性在测量区间内(80~ 20 ℃)较好地符合Arrhenius 方程;温度越低, 稠油粘度对温度变化越敏感;不同温度区间稠油的活化能不同, 低温区间(36 .5 ~ 20 .3 ℃)内的活化能比高温区间(80 .0 ~ 55.9 ℃)内的活化能增长了45%;反常点温度为35 ℃, 当温度高于35 ℃时, 稠油表现为牛顿流体, 温度低于35 ℃时, 稠油表现为非牛顿流体;在非牛顿流体区, 稠油不具有触变性。  相似文献   

14.
自蔓延高温合成La0.67Sr0.33MnO3-δ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合成了La0.67Sr0.33MnO3-δ粉体。研究了KMnO4含量、压坯密度对燃烧反应及退火温度对粉体性能的影响,并用XRD、SEM对粉体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KMnO4用量为0.3时,反应完全且晶粒大小均匀;反应的原料混合物压坯密实度的降低可使燃烧温度有所增大;最佳退火温度为1100℃。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La1-2xYxGdx)2(Zr0.7Ce0.3)2O7(x=0,0.30,0.35,0.40,0.45,0.50)体系陶瓷材料.分别利用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温热膨胀仪对陶瓷材料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热膨胀系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掺杂量x=0时为立方烧绿石结构,x≥0.30时为立方萤1石结构;晶粒发育良好,晶界清晰;Y2O3和Gd2O3的掺杂可以有效的提高La2(Zr0.7Ce0.3)2O7的热膨胀系数.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La1-2xYxGdx)2(Zr0.7Ce0.3)2O7(x=0,0.30,0.35,0.40,0.45,0.50)体系陶瓷材料.分别利用XRD、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高温热膨胀仪对陶瓷材料的相组成、微观形貌及热膨胀系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掺杂量x=0时为立方烧绿石结构,x≥0.30时为立方萤1石结构;晶粒发育良好,晶界清晰;Y2O3和Gd2O3的掺杂可以有效的提高La2 (Zr0.7 Ce0.3)2O7的热膨胀系数.  相似文献   

17.
时SP预应力空心板高温下和高温后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受热温度分别为200,400和600℃.第1组板(板B1,B3,B5)经历相应时间的升温及恒温阶段后,进行高温下加载;第2组板(板B2,B4,B6)经历相应时间的升温、恒温及冷却阶段后,进行高温后加载.结果表明:SP板在升温恒温过程中截面内存在非线性的温度场有可能导致板件端部发生开裂,高温后冷却SP板出现了较大的反拱现象,反拱值B6为4.1 mm,B4为3.2 mm,B2为1.6 mm.SP板高温下加载比高温后加载的挠度增长速率快,但均表现出良好的延性破坏形式.  相似文献   

18.
硼硅酸盐玻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电绝缘性、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等。采用熔融冷却法制备了不同Na2O含量的高硼硅酸盐玻璃,利用高温旋转粘度计和高温显微镜对玻璃的熔体性质进行表征。利用AM方程拟合玻璃转变温度至熔化温度的粘度-温度曲线,考查R(R=Na2O/B2O3)对硼硅酸盐玻璃料性等熔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的增大,显著地降低了硼硅酸盐玻璃的高温粘度与对应的熔制温度,R由0.38增大到0.50时,对应的熔体熔制温度由1 841.99℃降至1 783.81℃。比较了VFT、AG方程、AM方程、Mauro方程在拟合玻璃转变温度至熔制温度的粘度-温度曲线的适用性,AM方程拟合误差最小。运用AM方程,得出了硼硅酸盐的料性变化规律。R的增大缩短了硼硅酸盐玻璃的料性,有利于快速成形。  相似文献   

19.
利用BET法对掺杂CeO2纳米粉体的比表面积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种粉体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烧结性.利用程序升温还原法(TPR)测试了掺杂CeO2纳米粉体的催化特性.Ce0.8Sm0.2O1.9纳米粉体的催化转化温度与通常的铈锆体系相比降低了约l00℃.  相似文献   

20.
沥青胶浆粘度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沥青胶浆在高温时的粘度特性,应用Brookfield旋转粘度计,采用不同的转速,研究了剪切速率、温度、粉胶比和填料种类对沥青胶浆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胶浆粘度值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温度低于110℃时,粘度值对剪切速率比较敏感,表现为非牛顿流体的特性;温度高于135℃时,其粘度受剪切速率影响变小,逐渐表现为牛顿流体的特性.同时,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填料形成的胶浆粘度值相差很大,消石灰是一种能够明显提高粘度的掺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