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按需自组织路由算法是一种按需方式的分布式路由算法,它把网络路由的自组织和移动用户位置管理两种独立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减少了在网络自组织时算法对网络资源的消耗,提高了路由算法的效率。论文介绍了无线移动自组织互联网络的系统体系结构以及当前具有代表性的自组织算法,详细描述了我们设计使用的一种按需自组织路由算法的操作与设计。 相似文献
2.
3.
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彩色图像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像处理系统的性能优劣的评判往往需要一个合理迅速的图像质量评价算法作为支撑.传统的图像质量评价算法由于没有充分考虑人眼的视觉特性,使得质量评价结果与实际图像的人眼感知质量不符.根据人眼对图像边缘信息非常敏感这一人眼视觉特性,提出一种综合图像边缘和背录相似度的算法(EBS)来评价彩色图像质量,即通过比较失真彩色图像与原始参考图像的边缘以及除边缘之外的背景相似程度最终确定失真图像的质量.应用于由779幅包含五种类型失真的图像质量评价库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评价结果相比PSNR,MSSIM,IFC以及基于像素域的VIF等算法与图像的主观评价结果(由DMOS值表示--将背景不同的一组观察者对失真图像的评分进行统计平均后所得到的评价结果)更一致,也即该算法的评价结果更接近图像的实际视觉感知质量. 相似文献
4.
受到传输距离、电子干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测量船远程故障视频诊断系统中,地面接收到的设备状态图像不可避免地混合有随机噪声,因此图像去噪是设备状态图像预处理阶段重要的任务之一。Contourlet变换是一种优异的图像去噪工具,但固定的萎缩阈值不能自适应于Contourlet系数的邻域信息。构造了一种利用Contourlet系数邻域信息的自适应萎缩阈值,用该阈值结合Contourlet循环平移方法实现图像去噪,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提高去噪后图像的峰值信噪比。 相似文献
5.
刘岩俊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11,28(7)
针对红外图像边缘检测这一难题,结合红外图像的特点,提出了基于Tsallis熵的自适应红外图像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分别计算图像子空间的边缘与非边缘的Tsallis熵,根据子空间最优Tsallis熵,构造出子空间最佳阈值的评价函数,根据评价函数,选择不同方向的边缘检测模板,增强了图像的边缘信息,从而避免了单一模板造成的边缘丢失现象.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边缘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对于红外图像可以最大程度上抑制噪声,有效地提高图像的边缘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红外图像边缘检测这一难题,结合红外图像及其梯度图像的特点,在红外梯度图像模糊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模糊熵的红外图像边缘检测方法.首先通过改进传统Sobel算子构造出红外图像的梯度图并研究其直方图特点,然后对其进行自然模糊划分,最后根据最大模糊熵准则确定最优模糊参数,进而确定梯度图像的最佳分割阈值,从而实现边缘提取.与传统的基于梯度的边缘检测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红外图像边缘检测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Xiaoming WANG;Tao YANG 《电子学报:英文版》2011,20(2):329-332
An Energy-efficient and reliability-ensured multipath routing (ERMR) algorithm is proposed for Wireless multimedia sensor networks (WMSNs). By considering the residual energy of nodes, the local link reliability and the distance between nodes, multiple node-disjoint routing paths are constructed from the source node to the sink node. And then several routing paths with high reliability are selected for transmitting multiple copies of a packet. As a result, the end-to-end reliability constraint of packet transmission is ensur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RMR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balan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nodes, and prolong the network lifetime while satisfying the end-to-end reliability constraint of packet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负载增加,经典的TPGF( Two-Phase geographic Greedy Forwarding)算法难以找到节点分离路径,会导致网络吞吐量、投递率以及端到端时延性能下降。此外,当网络拓扑变动不大时, TPGF中每条路径所包含节点要消耗比其他节点更多的能量,会导致其过快死亡,从而影响网络性能。为此,将联合网络编码技术引入 TPGF,提出一种编码与能量感知的 TPGF 路由算法( NE-TPGF)。该算法综合考虑节点的地理位置、编码机会、剩余能量等因素,同时利用联合网络编码技术进一步扩展编码结构,充分利用网络编码优势来建立相对最优的传输路径。仿真结果表明, NE-TPGF能够增加编码机会,提高网络吞吐量和投递率,降低端到端时延,并且还有利于减少和平衡节点的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无线传感器网(WSN)两种代表性协议:信息协商传感器(SPIN)协议和低能量自适应分簇路由(LEACH)协议的概念、原理和优缺点。提出路由协议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改进的WSN路由算法应尽可能降低节点能耗,以延长网络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11.
12.
结合实际应用中传感器网络能量分布不均衡的特点,分析了以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协议(Low Energy Adaptive Clustering Hierachy Protocol,LEACH)为代表的分簇路由协议存在的不足。在改进LEACH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LEACH-SCE协议,并以二级能量异构网络为例通过MATLAB软件对协议的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通过优化高能节点的簇头选择概率,改进协议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网络能量,同等条件下,比LEACH协议的生存周期提高了31%,有效节约了网络成本。 相似文献
13.
图像拼接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有图像质量评价方法相关原理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边缘信息的拼接质量评价新方法。该方法针对图像拼接结果的特点,先对待评价图像进行边缘提取,然后利用拼接前后图像的边缘轮廓信息,综合图像像素误差信息和结构信息,根据其均值和方差等统计信息与影响图像拼接质量的主要因素(拼接错位和亮度突变)之间的关系,对拼接图像进行评价。该评价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更加符合人眼视觉对图像拼接质量的主观评价感受,较准确地反映了拼接图像的真实质量和所使用图像拼接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王春哲;李杰;李明晶;郭盼 《液晶与显示》2015,30(4):681-686
针对现有评价方法不适合于多扭曲失真图像这一问题,本文展开了对多扭曲失真图像评价方法的研究。在分析图像的边缘信息和奇异值向量对视觉特征的表征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边缘信息奇异值分解的图像质量评价算法。首先,利用Sobel算子提取参考图像及失真图像视觉敏感的边缘信息,再对两图像的边缘信息进行奇异值分解,利用奇异值向量之间的夹角来描述失真图像的畸变程度。最后,采用LIVE数据库中的450张多扭曲的失真图像验证该文算法,并与MSE、PSNR、SSIM、CSSIM等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算法对多扭曲失真图像的质量评价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主客观评价的一致性较传统评价方法更好。通过对比时间效率,该方法基本上满足实际需求,具有更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彩色图像三维矩阵变换压缩编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类视觉的新的彩色图像压缩编码方法,即三维矩阵变换压缩编码,推导了三维矩阵混合变换理论及其实现方法,使得压缩编码更充分地利用极色图象在空间上及各分量之间的相关性,与其它变换压缩编码不同的是:它不是把彩色图像的各分量独立开来,而是将去除各分量内部及各分量之间的冗余同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重建图象具有有较好的视觉效果并有较好的压缩比。 相似文献
16.
在电连接器插针缺陷检测系统中,插针图像特征点的获取是检测关键,为了实现插针位置的高精度检测,提出了一种基于Zernike矩的插针特征点定位算法。通过增大Zernike矩的算子模板尺寸,以及优化边缘阶跃模型,提高了亚像素边缘检测算法的精度。将最大熵阈值法应用于Zernike矩边缘检测算法,实现了自动选择最佳阈值,解决了传统算法中手动调节阈值的低效率问题。对提取的亚像素边缘点进行拟合获得椭圆目标中心,实现了插针的位置特征点提取。仿真实验与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实现图像边缘的亚像素检测和插针特征点的准确定位,算法定位误差小于0.1个像素。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进的小波阈值图像去噪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小波阈值图像去噪的原理,并对常规的软、硬阈值函数在图像去噪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在软、硬阈值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阈值函数。通过对含噪声图像分别采用常规的软、硬阈值函数和改进的阈值函数进行去噪处理,实验对比得出:当选取了合适的控制系数时,改进的阈值函数在图像去噪中不仅保留了常规软、硬阈值函数的去噪优越性,而且还克服了常规软、硬阈值函数存在的去噪缺陷,比常规的软、硬阈值函数去噪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由于WSN中节点能量的限制,路由协议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WSN的路由协议必须能平衡网络的能量消耗,延长网络寿命。近年来提出了大量能量有效的路由协议。在深入调查这些协议的基础上,将他们分为4大类:基于网络结构、通信模型、拓扑结构以及可靠机制。在每大类下又基于不同的策略细分了这些协议,进而更有规律地去阐述这些路由协议的原理和他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丁伟曼;杨志;李保罡;李永倩 《光通信研究》2018,(5):29-32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权值的Polar码删余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高斯信道下的图像传输中。该方法对图像灰度值权值相同的比特进行Polar码编码,并根据图像灰度值权值的大小确定删余位数,权值大的二进制序列编码后删余位数少,权值小的删余位数多。用峰值信噪比(PSNR)来衡量重建图像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为6dB的高斯信道下的图像传输中,所提方法得到的PSNR相比于固定Polar码删余法提高了18dB,相比于随机删余法提高了11dB。信噪比越大,改进的删余Polar码的性能优于固定删余码率的Polar码和随机删余法的性能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传感器网络的部署环境以及节点自身的限制,导致传感器节点很容易出现故障并且难以维护。在基于树的数据收集过程中,节点故障或者链路拥塞会造成较高的通信时延,甚至数据丢失。针对该问题提出以森林作为路由结构进行数据收集的策略。首先提出一个建立森林的算法,然后以多棵树作为路由结构进行数据收集。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数据收集过程中的数据丢失,在有25个故障节点的情况下,3棵树的森林路由结构收集的数据量与基于连通支配集的路由树收集的数据量相比多55%,并且能降低数据收集的延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