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30 kV带均压环的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电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5,自引:6,他引:19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装有几种不同规格均压环的330kV棒形悬式复合绝缘子进行了电场有限元计算,得出了均压环的位置和尺寸与电场分布的关系。与实际测量结果的比较说明,采用的建模手段和求解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建立理想条件下特高压双回输电线路Y型复合绝缘子串的三维静电场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Y型绝缘子串和均压环表面电场分布。分析了串长比例、V串部分夹角和单双联串型对绝缘子串和均压环电场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串长比例和夹角对跑道型均压环和复合绝缘子表面电场强度最大值的影响与导线到上横担的距离密切相关。仅从静电场角度分析,建议串长比例为4 m/5 m(I部分/V部分),相比初设参数2 m/7 m,跑道环表面最大电场强度降低了1.6%,复合绝缘子降低了3.5%,相同串长位置(2 m)处承担电压降低了13.2%;鉴于夹角变化时均压环和复合绝缘子表面最大电场强度变化都在2%以内,建议夹角保持初设参数105°;单联Y型串各部分最大电场强度均小于双联Y型串,其中I串大环达8.7%,复合绝缘子21.9%,串型选择建议采用单联Y型串。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在研究外绝缘设备电场分布的准确性,对均压环与绝缘子串电场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设置仿真参数来获得均压环管径和安装位置最佳尺寸的依据。针对湛江500 kV港城变电站均压环对玻璃绝缘子串放电现象,运用ANSOFT软件建立了500 kV交流杆塔上均压环与绝缘子串全三维模型,研究了均压环管径和安装位置对绝缘子串电场分布影响的规律,并通过对电场强度的仿真分析解释了均压环对绝缘子频繁放电的原因。仿真分析中研究了均压环管径及其安装位置对最大电场强度的影响,进而得出了满足实际工程应用的最佳的均压环管径和安装位置,通过实际运行验证仿真结果对于消除绝缘子均压环放电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800 kV特高压直流线路均压环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子串进行电场计算,比较不同外径、不同管径、不同安装位置的均压环对绝缘子串的电压分布和电场分布特性的影响,给出均压环合理结构尺寸和安装位置。然后通过球隙法测量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绝缘子串的电压分布,试验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一致。该文的研究成果对指导±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均压环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50 kV交流复合绝缘子均压环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有限元数值仿真计算方法,建立了750 kV线路杆塔—导线—绝缘子的塔线三维电场仿真模型,研究优化750 kV复合绝缘子均压环的结构参数,并对均压环的均压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均压环可显著地改善绝缘子电场分布,高压端均压环表面的最大电场强度控制在20 kV/cm以下,可见电晕和无线电干扰试验的结果表明,高压端金具和均压环的起晕电压、无线电干扰水平均符合国家标准或规程要求,设计的均压环能够满足750 kV输电线路对复合绝缘子的使用要求。研究结果为750 kV输电线路外绝缘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8.
针对330kV架空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高压端因安装屏蔽环或均压屏蔽环,增加了鸟粪短接高低压端间绝缘距离的问题,搭建仿真模型分析高压端无均压环或屏蔽环、高压端有均压环和圆形屏蔽环、高压端仅有三角形屏蔽环三种工况下复合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及场强变化情况,进而分析拆除高压端均压环或屏蔽环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高压端仅安装三角形屏蔽环或不安装屏蔽环时,复合绝缘子高低压端最大场强分别为26.72 kV/cm、27.92 kV/cm。结合上述结果,给出了宁夏不同地区330 kV架空输电线路屏蔽环安装运维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有限元法建立均压环仿真计算模型,对4种不同管径以及2种不同曲率半径330 kV交流输电线路均压环表面场强进行计算分析,在特高压户外试验场以及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环境气候实验室开展均压环可见电晕试验研究,获得不同结构型式均压环表面电场分布规律、结构优化试验对比结果以及不同海拔条件下均压环电晕起始电压特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均压环管径以及曲率半径方法,可有效降低均压环表面电场强度,提高电晕起始和熄灭电压,推荐校正算式校正误差小于GB311.1-1997和IEC60071-2:1996所提方法,可为高海拔地区输电线路均压环选型及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杆塔可能采用分段复合绝缘子,针对采用分段式复合绝缘子可能带来的各种技术问题,开展了800 kV直流线路V型分段式复合绝缘子串电场计算及均压特性、塔头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和电晕特性试验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V型分段式复合绝缘子串中间连接金具配置小均压环后,能有效改善中间金具端部的电场强度;操作冲击试验与单边采用单支绝缘子组成的的V型串塔头间隙没有明显差别,但放电路径会受到影响;中间金具在1 050 kV电压下均无电晕产生。根据研究结果,若特高压直流工程使用V型分段复合绝缘子,高、低压侧均压环配置仍可沿用特高压直流V型整支复合绝缘子的均压环配置方案,推荐直流分段式复合绝缘子的中间连接部位分别安装小均压环,以避免电弧对复合绝缘子端部压接区的影响。研究成果为后续特高压直流工程的设计和绝缘子选型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800kV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的特高压复合绝缘子在覆冰情况下小均压环对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首先介绍了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建立了±800kV复合绝缘子的模型,考虑到本文中采用的是双均压环,当复合绝缘子全部覆冰时,冰棱可能会覆盖到高压侧的小均压环上,因此需要研究小均压环的环径对绝缘子表面电场... 相似文献
13.
14.
复合绝缘子芯棒与绝缘护套之间出现空气或液体间隙时,间隙周围电场会发生畸变,高场强区域将会出现局部放电,造成复合绝缘子的耐老化性能、机械性能降低。为了精确评估间隙存在对电场分布的影响,以FXBW4-110/100型号的输电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为例,基于ANSYS仿真软件建立复合绝缘子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存在空气或液体间隙时复合绝缘子内部电场的强度,研究间隙尺寸、位置对电场强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或液体间隙处电场强度均会增大,液体间隙长度足够大时间隙周围电场强度会超过空气击穿场强,引起局部放电;间隙长度越大或距离导线侧越近,间隙内场强越大,对绝缘子造成的破坏也会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Tianxi Xie Zongren Peng 《IEEJ Transactions on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2012,7(4):363-368
On a compact transmission line, there are three phases arranged in one tower window. They form an inverted triangle with a small air gap, having no shielding between each other. This characteristic results in mutual effects among the three phases, which cause higher voltages and electric field intensities on the porcelain insulators and fittings than the ordinary lines. In this paper, a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is presented to calculate the potential and electric field distributions of the porcelain insulators on a 750‐kV compact double‐circuit transmission line. Considering the mutual effects among the three phases,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grading ring are optimized to reduce the voltages and electric field intensities on the insula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gnificant mutual effects among the three phases need to be taken into account in the design and testing of the insulators and fittings. In addition,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the optimized grading ring are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mentioned analysi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numerical calculations and the test results shows the accuracy of the FEM. Thus, in the approval test, it might be more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to determine the correction factors through analyzing the calculations of the actual line and test arrangement. © 2012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of Japan.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6.
交流10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电场分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100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直线塔每回三相竖直排列,相间距离较小,且杆塔横担对相与相的屏蔽作用较弱,导致三相之间影响较大,从而使其电场分布具有与单回线路不同的特性。鉴于此,运用3维有限元方法,针对1000 kV单回和同塔双回输电线路直线悬垂塔,仿真计算了复合绝缘子及其均压环的电场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悬挂相同复合绝缘子、导线和相关金具的条件下,同塔双回线路绝缘子及其均压环的电场分布比单回线路畸变严重,复合绝缘子上场强高出约22.6%,均压环表面场强高出约15.4%,因此同塔双回线路在设计和试验时须考虑三相间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18.
1 000 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和均压环表面电场分布数值仿真研究具有媒质种类多、几何结构复杂、计算量大等特点。为保证计算精度,需全面分析相关因素的影响,以合理简化计算模型,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建立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双联复合绝缘子的三维静电场有限元全模型和简化模型,研究了导线、杆塔、金具、联板等因素对复合绝缘子和均压环表面电场分布的影响,验证了模型简化的合理性。全模型和简化模型计算结果对比表明,将三相导线控制在一定长度,对杆塔合理简化、省略联板和金具的简化方法可行,用简化模型代替完整模型进行复合绝缘子电位分布、电场分布以及均压环表面电场分布的仿真研究,可有效降低计算规模,提高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绝缘子和均压环参数优化配置分析效率。 相似文献
19.
RTV涂层和增爬裙对绝缘子电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解变电站支柱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及RTV涂料、增爬裙的影响,用有限元法计算了洁净条件下支柱绝缘子的电场和电势分布规律,提出了模型建立的三原则——根据轴对称性简化模型;采用环形区域作为无限远求解区域;不剖分绝缘子的金属附件。运用上述原则算出RTV涂层绝缘子和增爬裙绝缘子电场分布,分析了RTV涂层绝缘子电场强度稍大的原因、涂层厚度对电场强度的影响及涂层内外部电场强度的关系。研究发现,RTV涂层绝缘子和增爬裙绝缘子表面电场分布的特点相似,绝缘子沿面电场强度与材料属性和结构参数有关。计算表明,0.3mm为涂层厚度的最佳参考值,这与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20.
为改善330 kV分段式复合绝缘子的电磁工作环境,优化均压环结构,配置合适的均压方案,采用三维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分析计算,比较大均压环参数(环径、管径、罩入深度)与表面场强的关系,综合考虑选择其参数配置,在确定大均压环尺寸的基础上对小均压环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合理的均压结构参数:大均压环环径、管径、罩入深度分别为350 mm、50 mm、125 mm;小均压环环径、管径、罩入深度分别为100 mm、25 mm、20 mm。该方案有效改善了均压环与复合绝缘子表面场强分布的不均匀性,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