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轻量化碰撞性能优良的汽车保险杠,优化研究新型泡沫铝填充的钢铝双帽型保险杠横梁。分别以正面对中、正面偏置和斜向角度3种碰撞工况建立摆锤和保险杠横梁的有限元模型,以横梁的前帽厚度、后帽厚度、前帽屈服应力和泡沫铝密度为设计变量,根据碰撞工况确定设计变量的约束条件,进行了3种碰撞工况下以比吸能最大和侵入量最小的多目标优化。进一步考虑横梁碰撞发生的概率,并将其作为权重因子建立包含综合比吸能最大和综合侵入量最小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优化后的保险杠横梁综合比吸能提高了4.19%,综合侵入量减少了3.54%,提高了新型保险杠横梁的碰撞性能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Ls-Dyna的铝合金保险杠碰撞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碰撞仿真分析的流程,在前处理软件Hypermesh中建立了保险杠有限元模型,运用显示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对保险杠的碰撞吸能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保险杠吸能特性较好,提高吸能盒的吸能量可显著提高保险杠的比吸能。  相似文献   

3.
:基于非线性有限元软件PAMCRASH对铝合金前纵梁的碰撞吸能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并且对铝合金前纵梁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表明铝合金前纵梁可以替代钢质薄壁梁进行前纵梁设计。研究方法和结果对汽车前纵梁设计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谢颂京 《装备制造技术》2014,(2):103-104,141
以显式动态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对汽车保险杠的碰撞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用Solidworks建立了汽车保险杠与刚性墙低速碰撞的仿真模型,用ansys对模型进行前处理,调用LS-DYNA求解器进行求解,最后用LS-PROPOSTD做了后处理,得到了保险杠的位移、动能、内能和应力等变化情况,分析结果显示保险杠能吸收大部分能量,对前围件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基于耐撞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的保险杠横梁轻量化设计要求,以某量产车型的保险杠系统为研究对象,对保险杠横梁进行轻量化设计。以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采用中心复合试验设计和自适应响应面法对所设计的铝合金保险杠横梁壁厚进行了试验仿真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铝合金横梁与原钢制横梁相比,在显著轻量化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耐撞性能和行人保护性能。  相似文献   

6.
汽车前保险杠碰撞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许多国产车的保险杠吸能性较差,进行汽车保险杠的碰撞特性和碰撞过程中的吸能特性方面的深入研究,对提高我国汽车的碰撞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某款汽车前保险杠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碰撞分析,找出可能影响其碰撞性能的结构参数,分析出保险杠系统碰撞性能的评价参数,根据测试要求,对保险杠系统以及整车进行必要的简化,利用有限元前后处理软件HyperWorks建立了保险杠系统和整车的有限元模型,利用碰撞分析软件PAMCRASH对建好的有限元模型进行碰撞性能分析,计算出评价参数,做出评价,并分析出主梁截面惯性矩对保险杠系统碰撞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LS-DYNA的7075铝合金汽车保险杠碰撞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汽车轻量化,将7075铝合金应用于汽车保险杠系统中。通过有限元软件LS-DYNA对不同厚度保险杠模型的低速对中碰撞进行仿真分析,选用2.5 mm厚加强板和2.0 mm厚齿状横梁,相比原钢质保险杠质量下降20.5%。最后对所选保险杠进行对中碰撞仿真分析。结果显示该保险杠不仅质轻,而且吸能充分,满足碰撞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低速碰撞过程中,保险杠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保险杠低速碰撞的法规要求,应用显式动力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对某型货车的保险杠总成进行了低速碰撞仿真研究.通过对吸能情况、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进行分析研究,对该型保险杠碰撞性能的提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把新型的泡沫铝夹芯柱体材料汽车保险杠和传统的钢管材料汽车保险杠在碰撞时的吸能性能进行对比,发现两种材料保险杠碰撞时的吸能性能方面,前者远远优于后者,从而为汽车保险杠材料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小客车保险杠低速碰撞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龙  金先龙  林忠钦 《机械》2002,29(3):6-7,24
在低速碰撞过程中,保险杠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保险杠低速碰撞的法规要求,应用显式动力有限元 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某型小客车的保险杠系统进行了低速碰撞仿真研究,通过对变形情况,速度,加速度时间历程曲线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对该型保险杠性能的进一步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6061-T651铝合金动态力学性能及J-C本构模型的修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合理描述6061-T651铝合金的应力流动行为,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和霍普金森压杆,分别进行准静态、高温和高应变率下的材料力学性能测试,获得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应力应变曲线。基于试验结果,修正Johnson-Cook本构模型得到MJC(Modified Johnson-Cook)模型,并标定MJC模型各项参数。为校验MJC模型及参数的有效性,利用一级气炮发射直径为5.95mm的圆柱弹体冲击刚性靶的Taylor杆试验以及直径为12.68mm的刚性弹撞击厚度为2mm靶板的试验。最后,采用ABAQUS/Explicit有限元软件建立Taylor杆和弹靶冲击试验的三维模型,基于MJC本构模型进行Taylor杆冲击、以及结合MMC(ModifiedMohr-Coulomb)断裂准则进行弹靶冲击的数值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修正的MJC本构模型能够有效地描述6061-T651铝合金材料在大应变、高应变率和高温下材料的应力流动行为和变形行为。  相似文献   

12.
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借助于XRA、SEM和ESA等手段,对置于不同溶液和电参数下得到的铝合金微弧氧化陶瓷层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陶瓷层的成分和性能与电解液有关,陶瓷层的相结构与电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乘用车前保模梁总成布置设计的要点,论述了实现其功能及符合法规要求的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前保横梁总成的布置,提高效率,降低设计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4.
针对6061铝合金材料液冷零件残余应力水平85 MPa左右情况,采用不同热处理温度进行6061板材试件去应力对硬度的影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190~200℃对6061材料硬度无影响,采用200℃保温6 h的进行液冷结构件的去应力实验,实验后液冷结构件应力降至33 MPa左右,满足6061材料结构件许用应力小于41 MPa的需求,提高了液冷模块的耐压强度,保证了零件后续使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CVC8铝合金电子束改性的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子束扫描处理对CVC8铝合金试样表面进行改性试验研究,以便提高铝合金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本文对铝合金电子束改性试样表层组织特征和金相结构进行分析,并对铝合金强化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进行了试验与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铝合金电子束表面处理处理后,能够得到细晶粒的表面层组织,同时生成了非平衡态的共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新相,改性层与基体材料间有过渡层组织,整个重熔区组织中无裂纹出现。铝合金电子束表面处理处理后表面硬度有所提高,是基体硬度的1.32倍。铝硅合金电子束表面处理层的表面的耐磨性相对基体有所提高,能够提高铝合金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6.
车身结构影响了整车的碰撞安全性,其中车身承载部件在碰撞过程中主要表现为剪切失效,因此需要对车身材料的动态剪切力学特性展开研究。为了描述6061-T6铝合金材料在复杂工况下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准静态和动态力学性能试验。基于不同应力状态和应变率下铝合金力学性能的测试数据,标定了材料的本构模型和断裂模型参数,并通过对比试验与仿真结果验证了材料参数的准确性。为了实现拉伸试验机开展铝合金薄板剪切试验,设计四种形状的薄板剪切试件,采用数值模拟对比所设计剪切试件的应力及应变分布,并分析不同剪切应变率对6061-T6铝合金材料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圆形开口对称试件适用于研究塑性变形阶段的失效断裂,而圆形开口偏置试件适用于研究弹性变形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在低剪切应变率范围内,6061-T6铝合金无显著的应变率强化效应,然而随着应变率的增加敏感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根据铝合金材料加工的特点,筛选了7种合成酯应用在铝合金加工液中,通过攻丝扭矩和磨擦磨损实验评价其润滑性能,并同时考察了合成酯对切削液其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酯在切削液中表现出优异的润滑性能,聚合酯的润滑性要优于多元醇酯和脂肪酸单酯;合成酯对切削液体系的乳化、防锈性能没有影响,能够满足铝合金加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轻质化的需求使得人们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轻质材料,高强铝合金作为钢结构材料的最佳替代品,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利用电子束焊接高强铝合金,为获得性能优良的2A14高强铝合金电子束焊接接头,采用焊后热处理,通过组织观察(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维氏硬度测试、接头拉伸性能测试等方法研究焊后热处理对2A14电子束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焊后热处理,焊缝中心原晶界分布的网状共晶组织回溶于基体组织中消失,焊缝内部析出大量弥散强化项,基体强化效果增强,显微硬度显著升高,由焊态下低于母材硬度直接升高至超过母材硬度。接头抗拉强度由原来的355MPa提高到465 MPa,超过了母材强度。接头断裂均发生在焊缝,由断口分析发现热处理后接头韧性增强,韧窝深度增加,且有第二相质点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