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马棉丹 《山西建筑》2007,33(14):36-37
探讨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城镇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详细阐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村镇规划,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应谨防的误区,以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镇规划。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近几年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发展历程及其发展趋势,认为新农村的规划必须与产业发展、社会事业规划相结合,以农民为主体,以村庄规划技术导则为依据,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新一轮援疆工作中新农村示范点规划的实际案例分析,指出新疆新农村规划应切实践行"田野调查",理解其多元文化、经济发展、地理环境等特点,形成具有其本土特征、便于实施操作的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3.
彭涛 《城乡建设》2012,(4):76-76
新农村建设档案是新农村规划、建设及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是新农村发展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今后农村建设维护、管理的重要依据。规范管理好这批档案就是要发挥其潜在价值,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一、提高对档案创建的认识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新农村建设档案是新农村规划、建设及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资料。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重建设、轻档案的现象,许多建设单位只注重工程的进度,轻视工程档案的创建与管理,没有把档案创建与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针对这种情况,应开展建设档案工作重要性的宣传活动,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4.
结合《天津市新农村建设布局规划》,在认清大都市地区农村的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明确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路与目的,探索大都市地区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内容和体系,突出了规划对新农村建设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经城乡一体化战略重点,村庄规划正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只有做好村庄规划,才能充分发挥规划的综合调控作用,引导和促进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和顺利实施。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现状,并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6.
对信阳市市域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农村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新农村规划建设复合模式的路径选择。针对信阳市新农村建设情况,探索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积极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新农村规划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以我国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践为例,结合科学发展观就推进小城镇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给排水系统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排水工程规划为新农村建设规划重要内容之一,既有别于现行的城市小范围规划设计,不宜简单套用城市理念,也有别于镇规划设计,应在充分调查了解现状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因地制宜,才能编制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工程规划。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福建省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村镇建设规划工作部署和全国村镇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漳州市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以及《漳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提出了漳州市1681个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及村庄整治规划的目标。根据这个目标,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就新农村给排水规划中水量预测、水源水质、排水体制等问题应考虑的有关因素,掌握的原则、标准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序、有效地指导农村给排水工程规划建设,承接完成了全市新农村主要建设规划,促进农村可持续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美丽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颖飞  古清  刘志强 《规划师》2015,(1):128-133
随着国家加大城乡改革的力度,农村地区的发展备受关注,相关规划的指导作用日益显著。技术导则是新农村规划建设的重要保障,对新农村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相关规划部门的管理依据,但是目前我国的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规范存在内容不全面、技术指引缺失和实际操作性不强等问题。研究结合成都市新津县近年来在新农村中的规划建设经验,对《新津县美丽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进行分析,从规划管理、专业人才、控制体系、实际难题、指标量化和形式等方面深入分析新津县新农村规划技术规范的编制特点,为当前的美丽新农村规划建设技术导则寻求新的编制思路。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规划如何应对空心村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丽君  肖哲涛 《山西建筑》2007,33(32):44-45
通过分析空心村的形成原因和具体危害,研究在新农村规划中对于空心村问题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以期通过合理的新农村规划设计,改造空心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赢。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新型农村社区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规划已在我国全面开展,建筑规划界都在探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此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村镇建设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千村一面,百镇同貌”的规划设计更使得很多村镇失去原有独特的风貌,古老农村的建筑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本文从农村社区规划的视角,对现阶段农村社区规划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规划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黄宏 《华中建筑》2008,26(11):221-223
该文从当前部分农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规划编制的盲目性入手,从村庄迁并和建设用地选择、用地指标、产业规划和表现形式四个方面进行论述,提出只有用科学和发展的思维,才能编制好一个具有前瞻性、科学洼、可操作性的新农村规划,以指导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社区形态的启示——以南通地区乡村聚落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馥艺  陆燕燕 《华中建筑》2009,27(5):185-188
新农村社区形态的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大前提,该文以南通地区为例,分为三部分:乡村聚落的影响因素、南通地区乡村聚落的基本特征以及该地区的乡村聚落特征对于新农村社区形态建设的指导,得出五个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我国广大农村的实际出发,在规划中尊重农村发展建设的客观规律,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要为前提,以村庄规划为重点,通过统筹城乡规划,结合新农居建设,突出地方特色,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步实现乡村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位于西北地区东部,土地面积20.58万平方公里。分三大自然区域:北部陕北高原,中部关中平原,南部秦巴山地。全省设10个省辖市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3个县级市,80个县和23个市辖区,1550个乡、镇,27888个村民委员会。2006年末,全省人口为373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61万人,占39.1%,农村人口2274万人,占60.9%。农民人均纯收入2260元。  相似文献   

16.
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戴帅  陆化普  程颖 《规划师》2010,26(1):16-20
自上而下的传统乡村规划模式导致乡村规划与建设存在信息沟通与反馈不够充分、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农村风貌特色丧失以及流于表面等问题,需建立以农村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规划为基础的上下结合的乡村规划模式,明确界定乡村规划中政府、规划师、农民的功能定位与作用,构筑物质和制度"枢纽",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的广东省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的规划建设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意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美丽中国的关键一环。通过对乡村政策的梳理,整体分析了国家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政策演进的脉络和要求,从广东省的层面剖析了乡村规划建设政策推进的全过程,重点分析了从乡村规划编制到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的实践探索。提出,广东省的乡村建设实践在村庄规划编制、乡村特色挖掘与塑造,以及共建共享共治机制等方面都有重要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可推广的新农村“组合抱团”规划建设、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建设、以“道”兴村的模式。同时指出,未来乡村振兴应该结合文化、产业进行更多的思考和总结,实现真正的城乡融合和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8.
浅谈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建设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晴 《重庆建筑》2007,(6):12-13
农村村庄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载体,村庄规划是开展农村村庄建设的前提。本文针时目前村庄建设中的新建和改造,提出并探讨了村庄规划的两种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农村居住调查状况分析基础上,通过集约居住土地,分析研究了农村居住模式和村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建设用地控制标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居住规划作出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王红艳 《城市建筑》2013,(24):56-56
党中央的新历史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基础性工作。本文就此对村庄规划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村庄规划区别、村庄规划布局、村庄公建配置、村庄道路交通、村庄地域文化保护等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