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研究了发泡剂掺量对泡沫混凝土的孔径、抗压强度、密度、导热系数以及发泡剂利用率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剂掺量(质量分数)为5%~6%时,泡沫混凝土孔径均匀,其抗压强度、密度及导热系数最佳,发泡剂利用率最大.发泡剂利用率和发泡剂最佳掺量的提出对泡沫混凝土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比了动物蛋白复合发泡剂和微生物复合发泡剂制得泡沫的基本性质,然后利用微生物复合发泡剂制备承重保温型泡沫混凝土,并分析其物理力学性能和微观孔结构。结果表明:微生物复合发泡剂制得的泡沫稳定性更好,且孔径分布更均匀,平均孔径较小,孔壁较厚;A06、A07、A08密度等级泡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分别为2.5、3.5、5.5 MPa,导热系数分别为0.12、0.15、0.17 W/(m·K);随着密度等级的增加,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率逐渐降低、等效孔径逐渐减小、孔径分布越来越均匀,且孔球形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荣辉  张静  张颖  杨永  尚伟 《建筑材料学报》2021,24(2):419-426
以酵母菌为原材料制备微生物发泡剂,揭示微生物发泡剂的发泡机制,并针对不同发泡机制,分别采用混合搅拌法和预制泡混合法制备泡沫混凝土,研究了混泡工艺对泡沫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生物发泡剂既可以利用酵母菌的发酵作用产生CO2形成泡沫,还可以利用酵母菌的自身生化反应降低发泡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在外力作用下引入空气进行发泡;采用混合搅拌法制备的泡沫混凝土干密度为1 560 kg/m3,抗压强度为3.3 MPa,试样孔径分布均匀且等效孔径相对较小,为880 μm,但酵母菌产生的CO2与水泥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CH)反应形成大量CaCO3,导致成型试件的抗压强度远低于行业标准要求;采用预制泡混合法制备的泡沫混凝土干密度为420 kg/m3,抗压强度为1.1 MPa,试样孔径分布较不均匀且等效孔径相对较大,为1 080 μm,但成型试件中含有大量水化硅酸钙(C-S-H),使得其抗压强度远高于行业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4.
回丽丽  叶武平  曹力强  郑培壮 《混凝土》2021,(3):153-155,160
研究了密度等级为A07~A08级,强度等级为C5的高强高性能泡沫混凝土的制备性能研究,测试了不同类别发泡剂、不同水胶比、细骨料掺量、养护方式对高强高性能泡沫混凝土强度、密度、导热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自行配制的复合发泡剂适合制备A07~A08级泡沫混凝土,而动物蛋白发泡剂不适合;泡沫混凝土的水胶比不宜低于0.45,细骨料掺量范围为10%~20%,泡沫密度宜控制在(50±5)kg/m~3;养护方式可采用蒸汽养护,达到快速出厂蒸养温度宜为60℃,最小蒸养时间为8 h;配制成的高强高性能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为5.7 MPa,密度为718 kg/m~3,导热系数为0.147 W/(m·K)。  相似文献   

5.
对泡沫自身的容重、掺量、孔径分布等因素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泡沫容重对泡沫混凝土的强度等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泡沫容重在70g/L~90g/L时最为合适;随着泡沫掺量的增加,泡沫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及强度逐步降低;泡沫孔径分布不均匀,对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大掺量粉煤灰超轻泡沫混凝土,分析了其结构形成机理,研究了粉煤灰掺量、激活剂、水灰比和发泡剂等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激活剂的情况下,粉煤灰掺量达到45%(质量百分数)可以制得干表观密度低于200 kg/m3,7 d抗压强度大于0.2 MPa的泡沫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为开展透水性泡沫混凝土在透水铺装基层结构的应用,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发泡剂、水灰比和细砂对透水泡沫混凝土渗透系数、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泡剂种类和水灰比是影响泡沫混凝土透水系数等性能的关键因素,使用专用发泡剂以及水灰比为0.27时泡沫混凝土透水性最好,渗透系数为0.73 cm·s-1,28d抗压强度为3.12MPa;使用少量的砂替代水泥,可改善泡沫混凝土的渗透性,当砂掺量为50%时混凝土的渗透系数最大。  相似文献   

8.
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化学发泡剂发泡和矿物发泡剂发泡相结合的复合发泡方式,用预发泡的方法制备免蒸养泡沫混凝土。研究水胶比、粉煤灰、矿物发泡剂和泡沫掺量四因素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以28d强度、吸水率和干容重为指标,泡沫掺量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次是矿物掺合料和粉煤灰的掺量。  相似文献   

9.
在有工业废渣掺入的条件下,对石膏基泡沫混凝土的复合发泡剂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单一品种发泡剂、二元复合发泡剂和三元复合发泡剂对新拌泡沫沉降高度、泌水量和消泡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掺量条件下,三元复合发泡剂对降低泡沫沉降高度和泌水量、抑制泡沫消泡时间有潜在的协同效应。为新型泡沫混凝土的组成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万碧莲 《广东建材》2014,(10):13-16
为探讨影响泡沫稳定的因素,采用K型动物蛋白发泡剂,研究发泡剂发泡压力、发泡剂稀释比、萘系减水剂和非缓凝型聚羧酸减水剂对泡沫泌水量和发泡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发泡压力为0.6MPa,K型发泡剂稀释比为15:1时所发出的泡沫泌水量最低,泡沫容重为32.0kg/m^3,其稳定性较好;萘系减水剂具有消泡影响,其掺量为1%时泌水量最低,但仍然比不掺外加剂的要高;非缓凝羧酸减水剂具有稳泡作用,掺入羧酸减水剂后泌水量均下降,泡沫稳定性提高,最佳掺肇为0.7%.  相似文献   

11.
动物蛋白类混凝士发泡剂的制备与发泡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氢氧化钠、盐酸和人发为主要原料制备XK型动物蛋白混凝土发泡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明胶3种稳泡剂对合成发泡剂进行复配改性,并对复配发泡剂的稳泡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这3种稳泡剂能不同程度提高合成发泡剂的泡沫稳定性,其中以LAS与明胶复配的改性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发泡剂的泡沫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添加少量表面活性物质和胶状物质于蛋白质型发泡剂中,用发泡倍数和泡沫体积随时间的变化作为发泡剂性能评价指标,探讨了它们对发泡剂的发泡性和泡沫稳定性的改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的4种物质对发泡剂的泡沫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烷基苯磺酸盐的改善作用最明显,当其掺量为0.2g/30mL发泡液时,发泡倍数为16.7,泡沫稳定时间大于3h。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混凝土泡沫剂的发展状况,分别介绍了以蛋白质为主要起泡源的蛋白质泡沫剂和表面活性剂类化学物质的活性剂泡沫剂,并对蛋白质发泡剂和活性剂发泡剂的有关技术指标进行了对比。介绍了泡沫剂稳定性能,并探讨了外加剂在泡沫剂稳定性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种新型蛋白质发泡剂的泡沫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添加少量不同的添加剂于蛋白质型发泡剂中,用泡沫体积和稳定时间作为衡量发泡剂性能指标,研究了其对发泡剂性能的改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的3种物质对发泡剂的泡沫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蔗糖和氯化镁改善作用较明显,当其掺量为0.1~0.3g/100mL发泡液时,发泡体积大于720mL,泡沫稳定时间也在30h以上。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防灭火三相泡沫的性能,主要对高分子凝胶剂、表面活性剂、稳泡剂等5 种试剂利用正交实验进行三相泡沫发泡剂的复配优化。采用自主设计的空压机和发泡枪测定该复配体系的发泡倍数和稳定时间,正交实验设计为5 因素4 水平。结果表明:通过对该复配体系的发泡倍数和稳定时间综合分析,当AES、6501、K12、PAM、FM-550 的质量比为6 ∶ 6 ∶ 9 ∶ 0.3 ∶ 2 时泡沫性能最优,高分子凝胶剂、表面活性剂、稳泡剂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将高分子凝胶发泡剂与市售矿用三相泡沫发泡剂进行三相泡沫性能对比,结果表明:高分子凝胶发泡剂形成的三相泡沫的发泡倍数增加了52%,稳定时间增加了117%。  相似文献   

16.
李峥 《山西建筑》2013,(36):126-127
通过制备泡沫混凝土,研究了泡沫剂的性能以及泡沫剂的掺量如何影响泡沫浆体的流动性,然后对不同泡沫剂掺量的泡沫混凝土测定了其干表密度和抗压强度,得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混凝土发泡剂的性能测试方法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用Waring Blender搅拌法来测试混凝土用发泡剂的泡沫稳定性,其测试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得以验证,而且应用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8.
蛋白质型混凝土发泡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牛蹄角为原料,添加一定量的Ca(OH)2和NaHSO3在适宜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合成出性能优良的蛋白质型混凝土发泡剂.以此发泡剂为母液,稀释到一定浓度,添加表面活性物质进行复配研究,考察其对发泡剂母液的发泡和稳泡性能的改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对原有蛋白质发泡剂生产工艺的改进相对提高了其发泡稳泡性能,进行复配后效果尤其显著,泡沫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添加的几种物质对发泡剂的泡沫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明胶的改善作用最明显.适宜的复配方案:发泡剂母液用量为50mL,浓度为20%,明胶:0.05g,十二烷基硫酸钠:0.4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0.1g.以此方法制得的发泡剂性能为:起泡比44.8,沉降距4mm,泌液量2.4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