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赤霞珠、梅鹿辄和蛇龙殊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对其香气成分、多酚物质、有机酸等成分舍量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香气成分总量: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多酚总量:梅鹿辄〉赤霞珠〉蛇龙珠;有机酸总量: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3种葡萄品种在1-丙醇、3-甲基1-丁醇、B-苯乙醇、4-羟基-笨乙醇、丁二酸单乙酯、丁二酸二乙酯、咖啡酸、杨梅素、儿茶素、槲皮素、乳酸、酒石酸等成分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赤霞珠和玫瑰香干红葡萄酒挥发性物质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二氯甲烷液液萃取法提取赤霞珠和玫瑰香干红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检索等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异戊醇、苯乙醇、丁二酸二乙酯、辛酸乙酯、二羰基苯甲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2种酒所共有;羟基-丁二酸二乙酯、2-羟基-3-苯基丙酸乙酯、2,2-二甲基戊酸、2-(2-氧化丙烯醇).苯甲醛、色氨酸为赤霞珠所特有,十二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为玫瑰香特有,其中芳樟醇、-萜品醇与少量苯环类化合物可能是玫瑰香所特有的典犁性香气物质. 相似文献
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云南德钦产区玫瑰香冰葡萄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测定,共鉴定出71种挥发性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酯类、醇类、萜烯类、有机酸及少量醛类、酮类和烷烃.结果表明,酯类、醇类和萜烯类化合物是玫瑰香冰葡萄酒香气的主要构成组分,三者的相对含量占总挥发性香气成分的91.1%;在玫瑰香冰葡萄酒中,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大多数都具有令人愉悦的花果香气,是形成玫瑰香冰葡萄酒浓郁果香的主要香气成分;萜烯类化合物的种类丰富,相对含量较高,且大多数属于单萜醇类,均具有玫瑰香气,可能是形成玫瑰香冰葡萄酒独特玫瑰花香的主要香气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为β-香茅醇、里那醇和橙花醇. 相似文献
4.
赤霞珠冰葡萄酒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赤霞珠冰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在赤霞珠冰酒中共检测定性出38种挥发性成分,其中主要包括醇类、酯类、有机酸、醛、酮、萜烯类和少量烷烃。结果表明,乙酸乙酯、2-羟基丙酸乙酯、3-甲基丁醇、苯乙醇、2,3-丁二醇、苯乙醇等醇类和酯类种类多且含量较高,可能是形成赤霞珠冰红葡萄酒花香和果香的主要香气组分。也是区别于干红葡萄酒香气的主要差异之一。 相似文献
5.
以玫瑰香葡萄为原料,探讨在葡萄酒酿造中加入西楚酒花后的香气特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添加不同浓度的西楚酒花玫瑰香葡萄酒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不同浓度的西楚酒花玫瑰香葡萄酒的关键香气物质,并结合香气阈值确定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结果表明:共检测到31种香气成分,包括13种酯类、11种醇类、1种酸类、6种其他类,其中醇类和酯类物质含量较高,对葡萄酒整体香气具有重要贡献作用;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出,5个酒样在前3个主成分呈分散分布,说明添加西楚酒花的玫瑰香葡萄酒与普通酒样的香气成分种类之间差异明显;在酒样中,随着西楚酒花浓度的增加,同时玫瑰香葡萄酒的特征风味物质香茅醇的含量也在增加。综合得出,西楚酒花葡萄酒中能保留部分酒花香味物质,酒花香气物质与葡萄酒本身香气物质并不是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以我国宁夏芦花台、云南德钦、甘肃武威、河北昌黎和新疆石河子5个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通过二氯甲烷液-液萃取法提取香气成分和气相色谱-质谱串联检测分析,共鉴定出30种香气成分,其中主要包括醇类12种、酯类10种、有机酸6种。占主体的9种挥发性香气成分是:3-甲基丁醇、丁二酸单乙酯、2-甲基丁醇、苯乙醇、2-羟基丙酸乙酯、乙酸乙酯、2,3-丁二醇、乙酸、2-甲基丙醇。结果表明,不同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种类基本相近,但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由于目前干红葡萄酒的酿制方法和技术基本接近,充分了解这些香气物质在葡萄酒不同产地间的差异及其与感官上的对应关系,有助于提高我国各产区葡萄酒品质以及挖掘地方特色干红葡萄酒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GC-MS法研究玫瑰香葡萄果实中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出新鲜玫瑰香葡萄的挥发性成分,利用GC-MS技术进行分析,分离出40个组分,确认了其中的35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沉香醇)和2-己烯醛,其相对含量分别为21.043%和10.400%. 相似文献
8.
以新疆玛纳斯产区、伊犁产区、和硕产区、哈密产区4个产区2017年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仪,分析研究不同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4个产区的干红葡萄酒中共鉴定出91种香气成分,4个不同产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种类基本相近,但各香气成分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对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初步确定了4个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特征香气成分,且1号玛纳斯产区和2号伊犁产区得分的关联度较大。 相似文献
9.
蛇龙珠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颜色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CIELAB法研究了蛇龙珠(Vitisvinifera L.cv.Cabemet Shelongzhu)红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颜色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蛇龙珠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总颜色不稳定,第5d颜色最深:红色色调发酵前期迅速上升,中期不稳定,后期持续上升:黄色色调保持持续上升。添加单宁Ⅰ对蛇龙珠葡萄酒总颜色和红色的保护作用强于单宁Ⅱ,而单宁Ⅱ对黄色色调的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天山北麓地区3个酒园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试材,采用溶剂微萃取法提取香气成分,用内标法对检测峰进行半定量分析,经气相色谱-质谱并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物进行鉴定.从3个酒园的葡萄酒中共检出37种香气成分,其中酮类1种,醇类9种,酯类14种,酸类4种,其他成分9种.天池酒园酒中被检出香气成分20种,玛河酒园27种,伊犁河酒园30种.3种酒中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种类相似,最高的均为醇类,其次是酯类,表现出品种的一致性;但微量香气成分差异较大,体现出葡萄酒香气的地域特征,这些结果为不同园区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鉴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选取烟台地区的赤霞珠、梅鹿辄和蛇龙珠葡萄为原料,采用相同的工艺酿造干红葡萄酒,对酒的品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酒中3-甲基-1-丁醇、2-甲基-1-丁醇、1-己醇、β-苯乙醇、4-羟基-苯乙醇、甘油、丁二酸单乙酯、1,4丁内酯和丁二酸二乙酯的含量为赤霞珠>梅鹿辄>蛇龙珠。赤霞珠、梅鹿辄葡萄酒中2-甲基-1-丙醇的含量均高于蛇龙珠葡萄酒。蛇龙珠葡萄酒中丙醇、1-丁醇、丁二醇的含量较高。蛇龙珠葡萄酒中乳酸含量最高,而梅鹿辄葡萄酒中酒石酸含量最高。梅鹿辄、赤霞珠葡萄酒中杨梅素、槲皮素含量分别为蛇龙珠葡萄酒的5.0倍、6.4倍和19.6倍、44.5倍。蛇龙珠葡萄酒中除对香豆酸外,其余酚类物质的含量较少。梅鹿辄和赤霞珠葡萄酒的感官得分高于蛇龙珠葡萄酒。 相似文献
12.
3种浸渍酶对蛇龙珠葡萄酒香气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气是葡萄酒的重要感官成分,它来自于葡萄浆果、酿造和陈酿各阶段.葡萄酒酿造过程中添加浸渍酶有助于葡萄中香气前体物的浸出,增加葡萄酒的芳香潜能.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革取(HS-SPME)技术提取香气物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GC-MS)技术定性定量分析香气物质,比较了FCE、Vinozym G和Ex-colour 3种浸渍酶对蛇龙珠葡萄酒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浸渍酶处理的蛇龙珠葡萄酒中主要香气成分相似,但含量有所差异.添加Vinozym G浸渍酶处理的酒中酯类、酸类、醇类、萜烯类、酮类、苯环衍生物类等各类香气物质总量均达到最高,对萜烯类香气物质的浸促作用尤为显著;表明VinozymG浸渍酶更有利于增强蛇龙珠葡萄酒的芳香潜力. 相似文献
13.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HPLC-MS)联用检测技术分析了法国旋转橡木桶和不锈钢发酵罐酿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陈酿180d和360d后花色苷的种类、数量,并与CIELAB法测定的葡萄酒色泽比较,结果发现二甲花翠素类花色苷是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主体花色苷类型,其中二甲花翠素单葡萄糖苷和二甲花翠素乙酰化单葡萄糖苷作为特征峰,分别占其花色苷总量的50%和20%以上;发酵容器影响葡萄酒中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陈酿过程中酰化的花色苷均较其相应的糖苷下降幅度大;陈酿180d的葡萄酒红色色调的深浅主要由花色苷的含量高低决定,陈酿360d的葡萄酒红色色调深浅和花色苷的含量高低无关;橡木桶用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发酵能获得较不锈钢罐更浓的红色和黄色色调以及更深的总色度。为葡萄酒酿造工艺优化和产品质量监控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快速准确的化学鉴定手段。 相似文献
14.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河北怀来、新疆焉耆产区的2016年份15款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检测其理化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供试酒样中非挥发风味物质(糖类、醇类、酸类及酚类等)含量,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层次聚类分析(HCA)。结果表明,不同产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总酚、总原花青素、黄烷醇、原花青素B1、表棓儿茶素、儿茶素、原花青素B2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酒石酸、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主成分分析得出,供试酒样前2个主成分分别占方差贡献率的33.66%和27.07%;经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新疆焉耆产区酒样与其他产区酒样可以明显归为两类,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与河北怀来产区酒样也得到了很好的区分。结果表明,产区是影响其风味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艾佐迈"在赤霞珠葡萄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酿酒葡萄基地健康持续地发展以及提高酿酒葡萄的质量和产量,我们于2005年对葡萄基地进行了矿质肥料艾佐迈(Azomite)的施肥试验,初步确定了该肥料对葡萄具有增产增效、增加葡萄酒的风味和品质的效果,从而为生态肥料的开发研制与推广应用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6.
蛇龙珠葡萄最佳采收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优质红葡萄酒品种蛇龙珠在不同采收期的成熟度、重要酚类物质、单宁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葡萄的成熟度不同,随含糖量的增加,成熟度不断增加;影响葡萄皮色泽的主要因素是花色素,在葡萄成熟过程中,花色素含量不断增加,使葡萄皮色泽加深;不同采收期,葡萄所含总酚、单宁及葡萄皮的着色度随着葡萄的日渐成熟,而不断增加、颜色不断加深;白藜芦醇的生成量与葡萄的成熟度呈负相关性;试验中采收葡萄的成熟度最大值为35.66,葡萄汁总酚含量为246mg/L,单宁含量为318mg/L,多酚含量达到21.72mg/L。 相似文献
17.
冯韶辉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2,(3):22-24
选取蛇龙珠葡萄为研究对象,对葡萄初始含糖量与蛇龙珠葡萄酒品质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含糖量的增加,葡萄酒中的总酚含量呈上升趋势,这有利于增加红葡萄酒的色泽及感官质量.初始含糖量增加,多数醇类和酯类成分的检出量也有所增加,主要包括2-甲基-1-丙醇、3-甲基-1-丁醇、2-甲基-1-丁醇、2,3-丁二醇、乙酸乙酯和丁二酸单乙酯.上述醇类和酯类均具有各自独特的感官特征,其含量的适量增加有利于提升葡萄酒的口感质量.葡萄原料糖分含量高时,葡萄酒口感圆润、醇厚,酒体丰满,结构感也比较强.综上所述,葡萄初始含糖量对葡萄酒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酿造优质蛇龙珠干红葡萄酒时,应选择初始含糖量高的葡萄原料. 相似文献
18.
19.
Comparative study of aromatic compounds in young red wines from cabernet sauvignon, cabernet franc, and cabernet gernischet varieties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STRACT: The aromatic composition and key odorants of young red wines produced from Cabernet Sauvignon, Cabernet Franc, and Cabernet Gernischet wines were compared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in their aromatic compounds were discussed. Forty-three odorants were detected in Cabernet Sauvignon and Cabernet Franc wines compared to 50 in Cabernet Gernischet wine. Quantitatively, acids formed the most abundant group in the aromatic components of the 3 wines, followed by alcohols and esters. Compared to Cabernet Sauvignon and Cabernet Franc wines, the profiles of alcohols and esters for Cabernet Gernischet wine were more diverse. Monoterpenes, namely, 4-terpinenol, citronellol, and nerol, were found solely in Cabernet Gernischet wine. Only 10 compounds, namely, ethyl octanoate, ethyl hexanoate, isoamyl acetate, ethyl butyrate, β-damascenone, ethyl decanoate, isoamyl alcohol, acetic acid, octanoic acid, and phenylethyl acetate, were always present in the 3 wines at concentrations higher than their threshold values. However, ethyl octanoate, ethyl hexanoate, and isoamyl acetate were found to jointly contribute to 97%, 98.9%, and 99% of the global aroma of Cabernet Sauvignon, Cabernet Franc, and Cabernet Gernischet wines, respectively. This result showed that the aroma indistinguishableness of the 3 wines was mainly due to the dominance of the fruity notes exerted by the ethyl esters and, to a lesser extent, to the contribution of varietal aromatic compounds to the global aroma of the win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