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龙茶的感官审评相对复杂,目前国内以常规审评方法为主;日本是我国乌龙茶的主要进口国,由于其对乌龙茶以做饮料原料为主,审评方法倾向于评价内质。本文就日本某企业审评乌龙茶时所需的用具、外形及内质审评采用的步骤,简单介绍日式审评的方法,并将该审评方法与中国传统乌龙茶审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实际的冲泡演练,认为该方法相对简便快捷,可减少操作误差,且相对环保低碳,但其只侧重香气及滋味,并不适合于名优茶的审评。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茶叶学会、芜湖中国茶城有限责任公司和农业部质检中心等权威机构,组织了1997年中国名茶评选,其中13种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这次评选的依据是干看外形、湿看内质,下面是(特等奖)的品种产地和专家评语。“斗山”牌无锡毫茶。产于江苏无锡,太湖之滨,斗山麓下。“外形略卷曲,毫毛披复,汤色嫩绿清澈,色泽毫中隐翠,香气高锐持久,滋味清爽,叶底嫩绿明亮。”暨阳雁翎。产于江苏江阴。“条索挺直,略扁似雁翎,色翠略披毫,汤色浅亮,滋味鲜爽,香气高雅持久,叶底肥嫩,全芽黄绿。”水镜茗芽。产于湖北南漳。“条索细圆,挺直带毫,色泽翠绿,清香持久,滋味鲜爽,汤色嫩绿,叶底整齐。”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树龄来源的英红九号红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茶黄素等主要品质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干茶品质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除可溶性糖含量新树红茶稍高于老树红茶外,其他品质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黄酮类、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和茶黄素总量都是老树红茶显著高于新树红茶。审评结果表明,老树红茶在茶叶外形、香气、汤色、滋味等方面均优于新树红茶,与品质成分的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4.
工夫红茶主要内含成分与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1种工夫红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的含量的测定,并作了感官审评,比较了这些对品质影响较大的内含成分含量与品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工夫红茶的水浸出物含量与工夫红茶香气得分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汤色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得分呈极显著正相关;茶褐素含量与茶汤色得分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滋味呈显著性负相关,与茶汤总得分呈显著性负相关;茶红素与茶黄素的比值和茶汤汤色得分呈二次曲线关系;氨基酸的含量与茶汤滋味品质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香气得分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清水3号、早春翠芽、早春雪芽、普景1号4个品种的一芽一、二叶为原料,依据白茶加工技术规范工艺流程制得云南白茶。通过对4个品种试制样的感官审评分析,筛选确定以早春雪芽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流程生产的云南白茶品质最佳,其外形灰绿肥壮,叶背显毫,汤色黄绿清澈,香气鲜嫩带毫香,滋味鲜爽香甜,叶底肥嫩柔软,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优质绿茶制作法王浩(安徽省枞阳县科技研究所246702)我国的优质绿茶以条茶(眉形茶)居多,外形条索紧秀显白毫,匀整有锋不断碎;干茶色泽翠绿鲜润,内质香气高爽持久;汤色清澈黄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绿明亮。制作优质绿茶对鲜叶原料的要求是,一芽二叶...  相似文献   

7.
普洱茶的品质特点及鉴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文锐 《茶苑》2005,(2):22-23
从审评角度介绍了普洱茶的品质特点,就其独特的外形和内质论述鉴赏普洱茶的简要实用的两种方法.为认识和饮用普洱茶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8.
以汝城白毛茶夏季鲜叶为原料,以感官审评得分、内含物质含量、香气成分为指标,探究摇青及发酵时间对其加工夏季红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摇青茶样其汤色和叶底更红亮,滋味更甘醇,以摇青处理、发酵5.5 h的汝城白毛茶夏季红茶品质更优。内含物质分析表明,摇青工艺能降低茶样中的茶多酚及儿茶素组分含量,发酵时间与茶样内的儿茶素组分含量成反比。香气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处理茶样中花香型香气组分芳樟醇、香叶醇和反式-橙花叔醇的相对含量占比更为突出,因此认为这3种香气化合物是汝城白毛茶红茶特征香气的关键组成成分。β-环柠檬醛(果香)为摇青处理茶样独有的香气化合物,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其相对含量在成品茶中呈上升趋势,初步判定此香气化合物是摇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以新品系苦茶21-1为供试材料,以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槠叶齐和省级良种潇湘1号为对照,测定4个品种红、绿茶的主要品质成分,并结合感官审评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新品系苦茶21-1所制绿茶,外形条索弯曲紧细、色泽绿润,汤色黄绿明亮,果香浓郁,滋味鲜爽,香气和滋味尤其突出;所制红条茶外形乌黑油润,汤色红艳明亮,香气甜香醇正,滋味甜醇,"冷后浑"明显,乳状络合物呈橙黄色。红、绿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分别为水浸出物38.26%、44.22%,茶多酚19.40%、30.38%,游离氨基酸5.01%、5.04%,咖啡碱5.11%、5.09%;红、绿茶中咖啡碱含量均高达5%以上,可能属于茶树高咖啡碱优异资源;绿茶儿茶素品质指数高于福鼎大白茶,红茶TR/TF值为11.2,茶黄素和茶红素比例优。茶树新品系苦茶21-1具有加工优质绿茶和优质红茶的品种特征,尤以红茶品质突出,有较高的红茶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涧春雪”茶是80年代后期由原滁州市农技推广中心的科技人员创制的,1992年获安徽省名茶称号,同年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1994年获首届“中茶杯”二等奖。该茶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扁平挺直饱满,色泽绿润显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清高久长,滋味鲜爽...  相似文献   

11.
山东黄茶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确定山东黄茶加工工艺,本实验根据山东鲜叶特点设计了8种加工工艺,通过感官审评和理化检测分析茶叶品质,结果表明,鲜叶经摊放、蒸青、轻揉、闷黄(48h)、全烘或烘炒烘至足干为最优工艺,其成品茶香气甜香持久或烘烤香持久,汤色黄亮,滋味鲜醇,叶底嫩黄绿。蒸汽杀青首次应用于黄茶加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来自网络平台不同品牌抹茶粉的品质差异。方法通过外包装、感官评分、内质成分等方面分析来自淘宝网的4个抹茶粉品质。结果从4个产品的外包装上可以查看到4个抹茶粉的执行的生产标准号不一样,初步判断它们的品质各异。2号虽然名字是某抹茶,但在配料中添加了精幼砂糖。其余3个抹茶粉从感官到内质差异较大,1号抹茶粉外形细腻、翠绿;3、4号抹茶粉外形细腻,颜色绿黄,其香气从嫩香到清香,滋味从鲜醇到清爽;1号抹茶粉感官审评得分较高。内质成分,这3个抹茶粉的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水浸出物的含量与报道抹茶中含量变化范围比较一致,1号抹茶氨基酸含量和叶绿素的含量均最高,并与其他2个差异显著(P<0.05)。结论来自网络平台销售4个抹茶粉产品,生产标准和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宁波名茶     
天坛牌珠茶,主要产于四明山区。因其外形紧固,状如珍珠而得名,有“绿色珍珠”之称。四明山区的珠茶渊源久长,唐代时为贡品。耐开水冲泡,一般可冲四五次。冲泡后,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香气高雅,芽叶完整。1981年和1985年,曾两次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银牌奖;1984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第23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被国际优质产品评选委员会授予金质奖章;1986年,在法国巴黎被国际美食旅游协会授予高品质“金桂奖”。望府银毫,属国家级名茶。产于宁海县望府楼茶场,云雾缭绕之巅。精选福鼎白毫等早熟良种,嫩芽叶为原料,于清明节前后,选晴天露水干后采摘,随摘随放,以保持芽叶完整新鲜。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每500克干茶,约含二万一千个茶芽。其外形秀丽、肥壮、紧直、披毫、色绿翠光润、内质优异、香气高雅、滋味鲜爽、回味醇厚、汤色清澈、叶底芽叶肥嫩明亮,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  相似文献   

14.
对6 款3 个批次不同风格的安溪铁观音茶进行感官审评分析,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多元统计分析的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和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其化学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 款产品在感官审评上具有一定差异;含水率、游离氨基酸、黄酮类物质是造成不同茶产品滋味差异的关键成分,清香型茶产品A、B具有较高含水率、游离氨基酸,滋味呈“清醇、鲜醇”;浓香型茶产品C、D的含水率、游离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居中,滋味呈“醇和、较醇厚”;浓香型产品E、F具有较高含量的黄酮类物质,滋味呈“醇厚、浓醇”;这些滋味成分差异主要受焙火工艺影响。吲哚、茉莉内酯、己酸叶醇酯是决定不同茶产品香气特征的关键成分,清香型产品A、B的吲哚、茉莉内酯、己酸叶醇酯相对含量较高,香气呈“清高”,产品A比产品B具有更多含“青气”的酯类香气物质;浓香型茶产品C、D的吲哚、茉莉内酯香气成分含量最低,香气呈“较浓郁”,产品D的吲哚、茉莉内酯、己酸叶醇酯均稍高于产品C,因而香气更好;浓香型茶产品E、F的吲哚、茉莉内酯香气成分含量居中,烘焙程度稍高,因而香气“浓郁”具有“花果香”,产品F具有更多醛类香气,可能是产品F香气“馥郁”、“花果香”的原因;香气成分差异主要受产品原料以及焙火工艺影响。本研究期望通过化学品质的数据化,为安溪铁观音产品的精制生产、品质管理、风味创新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 毛茶审评是茶叶生产、销售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技术性较强,应认真对待。下面就毛茶审评谈几点体会。 1 毛茶审评的基本鉴别要点 1.1 扦取样茶 扦样具有代表性,扦样时要力求均匀。 1.2 外形 审评茶叶的外形时,分别观察条索、色泽、嫩度、净度和干香,综合各项因子,评定好次。 条索 察看毛茶形状的粗细、松紧、扁圆、弯直、轻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品质要求.红茶要求浓、强、鲜;花茶要求花馥茶香,既要有绿茶的特点,又要有鲜花的香气;乌龙茶要求香气清高,滋味醇厚,饮后颊齿留香,回味甘鲜;绿茶要求清汤碧液,香高鲜嫩.日本的蒸青绿茶要求“三绿”:叶色“翠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各类茶的品质是在加工中形成的,但要保持茶的品质,则要十分注意贮藏和保管这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碧螺春茶外形卷曲如螺、白毫显露,香气清香袭人,滋味爽口,是茶中的珍品。碧螺春茶长期以来都采用手工精细制作,有相当的技术难度,因而难以大批量生产。从1996年起,杭州市茶叶研究所与南京市机械研究所合作开发碧螺春成形机,并同时进行机制工艺研究。现经过双方4年时间的共...  相似文献   

18.
足火热传递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成分及色泽、滋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究不同足火热传递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翠峰'品种为原料制作工夫红茶,设定3类、共5种足火热传递方式:热辐射(远红外足火、微波足火)、热对流(箱式热风足火)、热传导(理条足火、六角辉锅足火),检测干茶外形亮度(L值)、红度(a值)、黄度(b值),汤色透亮度(LL值)、红度(La值)、黄度(Lb值)等指标,及茶多酚、儿茶素、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黄酮苷、可溶性糖等60余种品质成分,比较不同方式下各指标差异,结合感官审评及电子舌技术评价所制成品茶的品质优劣,通过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析及显著性分析探明各方式对"高亮"汤色、"甜醇"滋味、"乌润"外形等的影响,并获得标志性差异物质。结果表明:热传导足火有利于儿茶素组分(除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茶黄素组分、茶红素、茶褐素,除牡荆素葡萄糖苷(vitexin-glucoside,Vit-Glc)外的黄酮苷组分、氨基酸组分、可溶性总糖等成分的保留和浸出,六角辉锅足火整体上较理条足火低,热辐射次之,热对流最低。外形L值和b值、汤色La值和Lb值均以热传导显著最优,外形a值以微波足火最优,汤色LL值以热对流最优。电子舌分析可看出3类方式雷达相应轮廓图显著不同,热辐射、热传导、热对流方式分别对茶汤酸味和鲜味、苦味和咸味、甜味和综合属性响应强烈。感官审评角度热传导方式下汤色红亮,但外形色泽易带灰,滋味较浓带涩,热辐射则获得香气高甜,滋味浓爽,汤色橙红。PLS分析模型将3类方式下工夫红茶在汤色和滋味分属性明显区分,外形属性则热传导明显区分于热辐射和热对流,通过显著性分析获得不同足火热传递方式工夫红茶分属性的关键差异物:汤色差异成分为茶黄素、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theaflavin-3,3'-gallate,TF-D-G)、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可溶性糖、精氨酸、磷酸乙醇胺等;外形色泽差异成分为茶黄素、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总茶黄素、茶褐素、Vit-Glc、葡萄糖苷、瓜氨酸、甘氨酸等;滋味差异成分为茶黄素、TF-D-G、茶褐素、槲皮素-3-O-β-D-龙胆双糖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精氨酸、瓜氨酸、甘氨酸等。本研究可为定向化、标准化生产"乌润""高亮""甜醇"的优质工夫红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复配袋泡鹧鸪茶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强  曹兵  李翔 《饮料工业》2009,12(7):8-10
以鹧鸪茶为主料,柠檬片、杭白菊为辅料,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审评,研究了原料的颗粒大小及比例对袋泡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向鹧鸪茶中添加60%的杭白菊和20%的柠檬片,原料的粒度大小为20~60目时,产品的色泽、香气、滋味最佳.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年份的27个普洱生茶样品按照国家审评标准从外形、内质对其进行感官评价,并对其汤色的色差值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陈化年份的延长,普洱生茶茶饼不同程度地出现疏松,茶叶条索逐渐松散,干茶色泽呈黄绿—褐黄—黄褐—棕褐的变化趋势;茶汤色泽逐渐变深,呈橙黄—黄橙—橙红—棕红的变化趋势;香气中的花香逐渐淡化,由带陈到陈香显露;滋味中的收敛性和粗涩感逐步减弱;色差值a~*值、b~*值增大,茶汤颜色变红变深。普洱生茶感官品质随储藏年份的增加发生一定趋势的变化,但变化的程度及方向受到原料、加工工艺、贮藏环境等影响。试验通过对跨度近20年的不同厂家普洱生茶感官品质进行探讨,为进一步了解普洱茶的陈化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