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权宜建筑--青年建筑师与中国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试图在杨永生先生关于四代建筑师划分的基础上分出第五代青年建筑师,分析他们所受的影响,以及应对当代中国特定问题时的独特策略。并将这种中国特殊条件下发展出的“权宜建筑”的策略看作中国创造性地接受并改造西方建筑模式而发展出的具有当代中国特征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2.
在过去,建筑师可能只需负责建筑物的设计,但随着工程的规模愈来愈大,科技的创新以及社会对建筑要求的提升,建筑师要承担的工作和责任也越来越多.未来的建筑师要负责设计团队的管理、工程施工的监管、项目发展的策划、建筑与城市的协调、建材的创新和科研、工程造价和时间的掌握等多项工作,他们要能广又能专.预期未来会出现专科的建筑师,并期盼中国在建筑科技的改进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范诚  刘鄂东 《华中建筑》2007,25(5):8-10
该文试图通过回顾西方建筑师职业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搭建一个正确看待当代西方建筑师职业状况的认知平台.通过了解他们的历史,重新认知当代中国建筑师的市场行为,进行真正的"横向对比",而不是简单的境遇攀比.做到着眼历史、放眼未来,为我国当代建筑师职业的健康发展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4.
牟晓阳 《城市建筑》2014,(11):273-273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现代本土文化建筑的发展历程,探讨了当代青年建筑师在对待本土文化设计时所呈现的态度。结合他们的创作背景及建筑作品,总结归纳了其创作“姿态”,从中寻求当代建筑师所应秉持的态度与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时代建筑》计划在2012—2013年这两年时间的3期杂志里,以10年为剖切面,对"50后"、"60后"和"70后"3个中国当代建筑师群体(以下简称"50、60、70年代生建筑师")进行系统且整体的梳理与研究。这批建筑师经历了中国轰轰烈烈的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参与了中国30年城市快速扩张背景下的大规模建设,成就了无数的新城新区和高楼大厦,也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意义的作品。无疑,这是一群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正在发生影响的一线建筑师。我们不仅会对这批建筑师进行群体研究,而且会对其中的优秀代表进行个体分析,关注他们30多年来的成长,关注他们对当代中国建筑问题的思索,关注他们的建筑实践。  相似文献   

6.
裴钊 《时代建筑》2012,(4):32-35
从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筑学被引入中国后,老一辈中国建筑师在20世纪30年代所致力的实践和构建的体系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当今中国建筑实践的中坚力量,5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群体,他们接受的建筑学教育来自老一辈建筑师所建立的建筑知识体系。由于历史原因,这个体系与外部和现实存在差距,这使得他们所继承的必然只是这个体系的一部分。反映在建筑实践上,80年代的中国建筑实践呈现出一种既有传承又有分裂的状态。文章试图将这两个建筑师群体放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进行讨论,从而分析两个群体的思想及实践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肖伟  王祥 《新建筑》2012,(3):44-47
武汉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由海外建筑师设计的作品。海外建筑师究竞给江城带来了什么变化?他们的设计又是如何落地转化的?本土建筑师应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总结,并且正确地看待这种交流与合作对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辨证地分析利弊,加强战略合作,探索中外建筑融合、发展与创新之路,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中国建筑市场。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市场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向前发展,给中国的建筑师带来了机遇,也为域外建筑师们提供了市场。国外、境外的建筑设计事务所纷纷进军中国的建筑市场开展业务,而且势头逐渐增强。这对于中国的建筑师无疑是一种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给中国的建筑市场带来了先进的设计思想,设计方法,注入巨大的科技含量,且通过与国际著名事务所在工程项目中的合作、参予,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了国际市场,看到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了建筑设计水平及市场竟争能力。上海,这个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是引入域外设…  相似文献   

9.
王平 《山西建筑》2007,33(26):234-235
就如何培养当代青年建筑师的能力做一论述,对建筑师专业技术的要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建筑师如何适应当今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并介绍了建筑院校毕业生步入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利于高素质建筑师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60年代出生的建筑师因其时代背景、建筑实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现如今这一批人已成为当下中国建筑界的主力军,文章将这一代建筑师分为大学教授型建筑师、民营事务所建筑师与国营大院建筑师三个类别,尝试从他们对传统回归思考的视角探讨60年代生建筑师的建筑实践观,从而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有更为系统的梳理,以期从中窥探出未来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1.
More than simply helping reshape the tools, methods, and sites of architectural practice, computer-aided design software programs have become a prime shaper of the architectural worker's self-imagination through the digital environments and knowledge practices these software programs demand of their users. Implicit in this shaping are socially and technically contingent value propositions regarding means of production and systems of labor that architectural workers operate within. To assert the value of architectural work and to make new value propositions,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software-based techno-social structures that underwrite these existing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2.
马永莉 《华中建筑》2007,25(2):42-43
与建筑大师合作,在建筑中体现建筑大师的建筑哲学思想,是使大师建筑设计具体化的重要一环,本文通过对一次合作的深刻思考,提出了如何从建筑哲学思想、建筑作品和独特建筑符号几个方面去读懂大师,以作为一个好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13.
以建筑师和建筑事务所为对象,通过对当代建筑事务所的运作方式、明星建筑师的社会影响、建筑作品的个人化倾向与建筑事务所的品牌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筑师在维护设计伦理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四个议题进行分析,概述了全球化对建筑职业的影响,总结了未来建筑实践全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北美的建筑师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北美的建筑教育、建筑现资格、建筑师的开业实践、建筑师事务所、总承包与分包、保险、管理机构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北美的建筑师制度。  相似文献   

15.
谈我国建筑业在市场全球化条件下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向大强 《山西建筑》2005,31(1):123-124
论述了国际工程管理发展的趋势,就世界建筑市场的基本格局进行了分析,从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带资承包战略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建筑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抢占区域建筑市场,进军国际工程市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杨敬 《城市建筑》2014,(14):173-173
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单位应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以适应行业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提升市场占有率。这样一来,建筑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才能具有较强的市场适应力,以便在竞争中取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地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对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巨大,且已深刻地显现在城市公众审美取向和建筑设计研究领域中。本文探讨了全球化和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地域性建筑创作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构想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建筑节能——从建筑师做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节能工作日益重要,建筑师肩负着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政策、推广建筑节能技术的重要责任,本文从建筑设计的基本环节入手,结合我国现行建筑节能标准,介绍了建筑主要围护结构对于建筑节能的意义、目前常用的节能技术以及建筑师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付悦 《华中建筑》2010,28(1):185-186
不断细化的专业分工及创新理论与相关学科的引入,使得建筑师的实践之路与过去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师的执业水准作为直观明确地检验建筑教育的评判标准,考验着建筑教育的培养目标与教学体系。在中国建筑市场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作为职业教育内容之一的建筑策划教育,应将培养目标与建筑师执业模式相联系,取得更加合理清晰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生态性作为建筑高效性的一个或一系列的指标,在生态或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基础上,有一系列的绿色建筑工具,涵盖规划、建筑、结构、机电暖通工程、管理运营等多个方面,主要有材料手段、性能手段、设计策略手段。根据我国建筑设计的特点和绿色建筑的核查标准,设计出一套便于操作的技术措施和核查体系,是提高建筑物性能、实现生态性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