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分析了Internet上实时视频传输的特点,提出了基于Internet的实时视频流的应用层QoS控制策略,主要包括拥塞控制策略和差错控制策略以及相应的控制技术。在拥塞控制中,讨论速率控制和速率整形,速率控制主要是根据网络运行状态预测当前可用的带宽,并根据预测值调整视频速率,达到与可用带宽匹配;速率整形则是迫使发送端以码率控制算法规定的码率发送视频流。在差错控制中,则讨论了编码器差错复原、解码器错误隐藏和编码器/解码器交互的差错控制等控制策略。这些控制技术应用于终端系统并不需要路由器和网络的QoS支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视频质量。 相似文献
2.
流媒体传输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如何提高流媒体服务质量(QoS)是现在流媒体技术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从拥塞控制和错误控制出发,深入探讨了QoS控制机制。最后对即将开展的一个高性能可管理的流媒体服务器项目和所采用的质量控制策略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4.
提出了一种基于HTTP的自适应流媒体传输系统,一方面,该系统利用了HTTP长连接技术,有效地减少了频繁建立与断开TCP连接带来的网络资源开销;另一方面,该系统采用了一种服务器端驱动的码率自适应控制策略,这种策略不仅有效地适应于网络环境的变化,还降低了对客户端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方案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Internet中流媒体及其Qos控制技术的讨论,构架出了Internet中流媒体及其QoS控制的关键技术;并提出针对发送端和接收端的QoS控制,讨论两端的控制技术;还提出了非均匀QoS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Internet中流媒体及其QoS控制技术的讨论,构架出了Internet中流媒体及其QoS控制的关键技术。并提出针对发送端和接收端的QoS控制,讨论两端的控制技术;并提出了非均匀QoS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7.
网络中流媒体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媒体技术是在数据网络上以流的方式传输多媒体信息的技术。随着宽带网络的发展,流媒体技术的相关应用必将成为未来高速网络的主流应用之一。本就流媒体的一些关键技术、机制和相关协议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拥塞控制及差错控制都是为了保证信号的质量,即属于图1.5中QoS部分,这两部分是密不可分的,例如由于拥塞而出现丢包,则表现在信号上就出现了差错,一旦出现了差错,除了从拥塞控制着手去解决问题外,流媒体技术中还采用了多样方法来进行差错控制。一般地把差错控制技术分为四类: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现有网络条件下进行多媒体音视频数据的有效传输控制是目前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热点。现在较多地采用流媒体技术来解决网络多媒体传输和播放的实时性需求,而自适应流媒体技术则是在不稳定的网络条件下进行数据传输有效控制的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Internet的尽力而为的服务模式下,网络拥塞和分组丢失不可避免,视频流必须使用有效的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来改善性能。本文分析了:Internet视频流QoS影响因素,提出了两种QoS解决方案:基于终端和基于网络。本文着重讨论了基于终端的QoS解决方案,在目前Internet的环境下,基于终端的QoS解决方案更具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针对6PE校园网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节点拥塞度约束的拥塞控制路由算法,在保证用户流QoS请求的同时,通过调整节点拥塞度来进行负载均衡,从而达到拥塞避免的目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吞吐量及减少请求包的阻塞率,有利于流媒体传输. 相似文献
13.
基于P2P流媒体系统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P2P流媒体技术的发展由来,着重讨论目前P2P流媒体系统的2种典型模型:基于树状拓扑协议及扩展的模型和基于Gossip协议的模型,以及他们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这两种模型实现新节点加入、节点离开以及节点之间数据交换的方法,总结他们在网络带宽效率、延时和可靠性之间的权衡,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15.
16.
MPEG-2视频编码流的码率变换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了两种视频编码流的码率变换器结构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在图像内按宏块的复杂度分配目标码字,并直接控制交流DCT系数编码比特数的码率控制算法。计算机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由于MPEG-2标准中半像素精度运动补偿的非线性,单环结构的信噪比性能比起双环结构低大约0.1dB;本文提出的码率控制算法优于TM5的码率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流媒体技术和网络协议的深入研究,设计和实现了一种基于RTP(实时传输协议)和FEC(前向纠错)的无线视频实时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C/S(Client/Server)架构,服务器端基于RTP协议对数据包进行封装,并加入FEC纠错机制;客户端根据RTP数据包的头部信息,重建包序列,定位丢失的数据包,并利用FEC算法对丢失数据进行恢复.实际测试证明该系统能够在无线网络中有效地保证接收端数据的实时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