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点述评     
《数字通信》2011,(1):14-17
2月3日IPv4终结日新华网旧金山2月3日电全球互联网IP地址相关管理组织3日说,现有的互联网IP地址已于当天分配完毕,IP地址总库已经枯竭,互联网未来发展将系于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下一代互联网通信协议(IPv6)。述评:在互联网上,每台电脑主机都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相似文献   

2.
古丽萍 《世界电信》2009,12(7):60-62
当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IP地址消耗加速。随着网络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新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全球互联网的发展遇到了诸多挑战,如地址空间不足、网络安全漏洞多、服务质量不佳、缺乏可运营可管理的有效机制等等。尤其是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给互联网的发展带来很大制约。因此,解决互联网IP地址枯竭,更安全有效地管理、维护、运营互联网,建设下一代互联网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互联网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全球日益出现了IP地址严重稀缺的现象。本文系统介绍了IP网络地址的现状,进一步提出了目前解决IP地址稀缺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探讨IPv6对扩大的地址空间的利用方式之前,考虑一下原有的IPv4结构的关键因素是很重要的。所有有关互联网结构的早期文章和实践都强调与互联网相连的每台计算机都要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P地址。因此,每台主机拥有全球唯一的IP地址被看作是IPv4结构的一部分。而且,全球唯一地址给应用层带来的灵活性也解释了目前互联网中的应用创新为何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5.
荆洲  乐宁 《通信世界》2005,(47):24-25,29
序言:互联网产生之初主要是为军事.教育.科研服务。因此IPv4地址作为重要的互联网资源在早期并没有得到大众的重视。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球互联网商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IPv4地址资源分配不均及地址资源匮乏的问题日益显露。如美国有3亿人口。1.7亿户互联网用户。拥有的IPv4地址相当于75个A类地址;中国拥有13亿人口,1亿多户互联网用户。却只有5000多万个IPv4地址。仅相当于3个A类地址。随着全球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互联网的发展,这些国家很多都将面临着与中国类似的IPv4地址匮乏的问题,而且这种IPv4地址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状况已经很难改变。 IPv6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所在。鉴于IPv6有许多IPv4无可比拟的优越特性。很多发达国家的IPv6发展已经起步。中国等少数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开始推进IPv6的发展。尤其是2004年以来,随着IPv6在全球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步入快速发展期.IPv6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本期IPv6的专题不仅详细介绍了中国IPv6的进展,还向读者展示了各国正在推出和将要推出的特色应用,以及各国在IPv6领域方面的积极探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专题导读     
正IPv4地址枯竭是全球互联网进入21世纪后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特别是随着4G LTE网络在全球的规模部署,移动智能终端的数量也将急剧增加,地址枯竭对于网络的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进一步加剧。解决IPv4地址资源枯竭问题必须引入IPv6,作为IPv4地址枯竭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引入IPv6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共识。由于IPv6协议和IPv4协议不兼容,网络大规模升级改造的难度很大。作为全球最大的宽带互联网运营商中国电信未雨绸缪很早就进行下一代互联网的技  相似文献   

7.
《世界电信》2011,(5):38+6
2011年2月3日,ICANN官方网站发布:全球最后一批IPv4地址分配完毕。这标志着互联网向IPv6过渡已经开始进入实施阶段。从2011年开始,全人类将共同面临基于IP地址短缺的发展问题。IPv4地址枯竭,IPv6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由之路,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在产业界的推动之外,IPv6的建设和发展也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IP地址管理政策根据国际上IP地址管理政策制定,涉及RFC-2050(IP地址管理指导)、RFC-1817(CIDR及无级路由)、RFC-1879(A类网络子网试验结果及建议)、RFC-1918(专用INTERNET网IP地址分配)等RFC建议。 一、申请IP地址时应注意的事项 1.所有用户(包括邮电部门所属单位)申请IP地址时都应填写IP地址申请表。用户应严格按照“ChinaNet IP地址申请表填定说明”的要求如实填  相似文献   

9.
物联网,作为继互联网之后的全球信息产业迎来的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必将对IP地址产生前所未有的需求。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基石的IPv4,在面临地址资源枯竭的困境的背景下,显然已无法为地球上存在的万事万物都分配一个IP地址——而这又恰恰是物联网实现的关键。事实上,物联网应用的规模发展,必将加速IP地址的消耗,同时加速IPv6的商用化进程。那么,面对正在到来的物联网时代,IPv6将如何充分发挥其优势而服务于物与物、人与物的通信呢?  相似文献   

10.
“2011全球IPv6高峰会议”于2011年4月7-8日在北京举行,这已经是这-互联网业界的顶尖盛会第10次在中国举行,与此前不同的是,本届会议是在我国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IP地址需求日增,而与此同时原有IPv4地址已经分配完毕的时间点下召开的。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底到2004年中,随着全球各地区IPv6大规模部署的逐步展开,全球IPv6地址申请不断升温,其显著特征是所申请的地址规模不断扩大,其规模纪录一再被刷新,先是沃达丰(荷兰)于2003年9月申请到了/31;随后的11月,瑞士Sunrise申请到了/27。2004年5月,这一纪录再次被刷新,欧洲运营商TeliaSonera申请到了迄今为止被分配的最大的IPv6地址块——/20。另据美国国防部的负责人士称,美国国防部正在申请/16的IPv6地址块!占据全球IPv4地址资源70%的美国又活跃在新一轮地址资源争夺中,其背后的原因以及所产生的影响都是深刻的。它既是以IPv6为基础的下一代互联网全球部署进程推进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深刻体现了各个区域与国家在新一轮竞赛中的资源争夺态势和长期发展谋略。对此,本文将以“地址资源争夺”为切入点和观察视角,揭示下一代互联网全球进程中的资源分布脉路,并阐述对中国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启示及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2.
《网络电信》2012,(6):56-57
IPv6的发展演进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互联网IP地址资源需求将会更大。2011年2月,IANA启动相关规则,完成了最后剩余5个大组IPv4地址的分配,全球IPv4地址的消耗殆尽进入了倒计时的最后阶段。IPv4地址的匮乏将严重制约互联网的普及,也会制约新业务、新应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1关于互联网 1.1互联网的贡献 互联网采用的TCP/IP协议是为容纳物理网络的多样性设计的。TCP/IP的L2层具有不同的通信协议、不同的帧结构和不同格式的物理地址,而L3层(IP网)具有统一的通信协议、分组结构和统一格式的IP地址。  相似文献   

14.
促进IPv6的发展,关键在于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和统一规划。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介入,进行统一的规划,给予产业链各方明确的IPv6演进时间表。互联网及其业务的爆发性增长,使IP地址短缺的问题日益凸显。相关预测表明,三网融合的发展将会有5亿部电视终端进行网络双向化改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需要大概10倍于现有固网的IP地址;物联网的发展,也需要更多的IP地址。而IPv4地址于2011年2月3日IANA(互联网号码分配机构)将最后的几个A类地址分配到各  相似文献   

15.
《电子科技》2004,(3):30
近日,第三届“全球IPv6高峰论坛”上有消息显示,到2005年底,中国将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IPv6网络。下一代互联网IPv6,有着3.4×1038个超大容量地址空间,可以使地球上每个人分配到1.8×1019个IP地址,而目前采用32位地址长度大约有43亿个地址的IPv4,估计在2005年到2010年间将被分配完毕。(资料来源:国际金融报)中国将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网络  相似文献   

16.
从IPv4到IPv6     
IP地址的主要性 全球移动通信和数据通信的高速发展与互联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无论是话音、文学、图片或视频等大量信息都将通过互联网传输,这样,引起对IP地址的大量需求.移动电话、PDA(个人数字助理)、各种电气设备都需要有独立的,唯一的IP地址,便于上网,它是接入互联网的每个终端或每个节点的身份标志.  相似文献   

17.
在探讨IPv6对扩大的地址空间的利用方式之前,考虑一下原有的IPv4结构的关键因素是很重要的.所有有关互联网结构的早期文章和实践都强调与互联网相连的每台计算机都要有一个全球唯一的IP地址.因此,每台主机拥有全球唯一的IP地址被看作是IPv4结构的一部分.而且,全球唯一地址给应用层带来的灵活性也解释了目前互联网中的应用创新为何层出不穷.例如,在互联网开通之初,要做出一项艰难的决定,即哪些主机作为客户端哪些作为服务器,这就限制并最终削弱了IP话音、个人聊天和电话会议等业务的早期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Nginx到获取IP地址的普通手段进行了必要的介绍,从在对外的Nginx反向代理服务器上配置和遍历X-Forwarded-For头中的IP地址两个防范手段进行了说明,旨在促进互联网安全性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何宝宏 《通信世界》2008,(42):I0012-I0012
IP地址与自治系统号、域名等共同构成了互联网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IPv4地址是现行互联网网络节点位置的基本标识,长度是32bit,其地址空间的最大容量是43亿个左右,是目前公众互联网和专有的企业网信息进行路由和转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IPv4地址严重短缺,根据目前IP地址的消耗速度来看,IPv4的地址将会在1~3年被耗尽,IPv4已不能支持下一代互联网的持续发展,使用IPv6势在必行。IPv6网的设计思路和体系结构与传统的互联网(IPv4网)相比没有根本的改变,下一代互联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