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高炮分布式配置条件下空域窗射击的实现问题,基于分布式高炮之间的协同射击理论和未来空域窗射击理论,提出了时空域射击窗和空间域射击窗2种射击方式。给出了2种射击方式的理论分析及具体实现步骤。时空域射击窗方式通过选择射击时机,实现了弹丸同一时刻对目标同一未来点的火力包围,提高了拦截目标的概率;而空间域射击窗在实现空域窗射击的同时,增加了射击时机。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这2种射击方式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王中许  陈黎 《兵工学报》2011,32(7):795-800
分布式高炮火控系统在大间隔配置条件下,受火力单元空间基线、有效射高以及有效斜距离的限制,采用传统的同一时刻射击方式时射击效果不理想.在保留同一时刻射击方式的同时,设计了同一斜距离和同一未来点2种新的射击方式,其中同一斜距离射击方式确保了各火力单元的最佳开火距离,而同一未来点射击方式则实现了各火力单元对目标同一未来点的火...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远程战术通信天线功率大、隐蔽性差以及易被干扰等问题,并打破对大型天线和大功率放大器的依赖,DARPA启动了弹性组网分布式马赛克通信项目。该项目旨在开发小型收发单元组成的马赛克天线,并部署在空间分布的各种海、陆和空等领域的平台上,最终实现远距离通信。介绍了项目的背景、内容和特点,解析了项目的潜在实现途径和应用场景,分析了涉及的关键技术难点,最后给出了项目对未来作战通信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首先对以OptiXTM 155/622H(Metro1000)设备为主的典型网络组网方案进行介绍,然后阐述了其中各网络协议的传输原理和主要时延因素,并给出了相应典型数值和实时性能分析,并依此提出了两种实时性较好的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5.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火控仿真系统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AN总线是现场总线领域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通信技术,本文就CAN总线在分布式火控仿真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做了深入的讨论,介绍了系统实现时的网络通信协议,并用VisualC++语言对CAN通信进行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6.
火控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直接影响装备的战斗力.本文分析了我军火控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的现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提高可靠性与维修性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数字集群和陆基导弹火控系统通信的发展现状,针对数字集群的特点和陆基导弹火控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数字集群在陆基导弹火控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某新型榴弹炮火控系统效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某新型火炮的陆战场防御与进攻作战需求,建立了该型火炮火控系统效能分析模型。分析了该火控系统的效能因素指标体系,得出了效能指标的量化值,最终得到该型火炮火控系统效能的量化值,对该型火炮尽快形成战斗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从目前国内小口径火炮火控系统功能、分类、组成、系统结构以及今后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入手.较为详尽的介绍了小口径火炮。火控系统的基本情况.并对小口径火炮火控系统今后的发展和研制方向提出了看法和见解,以此希望能对从事同类专业的同行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智能弹药的实际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通用单片射频收发器nRF905的低成本引信交互通信方案。最后文中给出了两个引信节点间通信的方法,试验证明该方案的硬件平台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靠,满足使用环境要求.对于研究引信与火控系统间战场信息的共享问题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重合射击门是坦克稳像式火控系统保证行进间射击精度的重要手段。坦克在复杂路况下高速行进时,诸多因素将导致火炮可能高速通过射击门,从而影响火炮的射击精度。通过分析射击门的基本原理,运用弹道学的相关知识和射表中的有关数据,得出射击门存在的一种误差,并提出了"速度门"的概念。在不对装备做重大改动的前提下,改进原有的射击门的逻辑关系,只对火控计算机增加对火炮进门速度的判断,给出了一种"速度门"的实现方案。减小了射击门的误差,提高了坦克的射击精度,对今后火控系统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数据总线传输方案能够有效克服传统通信的弊端,改善导弹控制系统性能,但由于信息传输分时复用通信总线,系统延时不可避免.在对延时影响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模糊调节来解决导弹控制系统中总线传输延时问题.该方法通过模糊控制调节PID控制器输出,实现对延时影响的补偿,并引入最速下降优化算法,对模糊控制器参数进行在线调整,进一步改善系缔性能.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刘锐  李银伢  盛安冬 《兵工学报》2009,30(10):1382-1388
针对分布式高炮系统数字化改造出现的新变化,研究了数字化改造后高炮系统的命中概率。首先分析了射击误差和目标位置误差,在预测迎弹面的目标投影为圆域假定下,分别给出了牵引高炮系统在不带基线修正的传统平行射向和数字化改造后带基线修正射击体制下的命中概率理论计算公式。理论研究表明:在相同前提下,带基线修正的分布式数字化高炮系统的命中概率优于不带基线修正的传统高炮系统;前者的基线斜距仅对弹丸散布形状有影响,而对整体命中概率影响不显著;且合理的基线斜距相对误差导致的理论命中点偏差,对整体命中概率影响也十分有限。理论分析中的单门高炮一次点射发弹的命中概率通过Monte-Carlo彷真得到。  相似文献   

14.
针对机载FOCT总线,提出了ΓOCT总线设备分布式自动测试及诊断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实现方案。通过采用单片机上的系统(C8051F320)、CPLD器件(EPM240)和总线接口芯片(HI-8582),设计出ΓOCT总线与RS-485总线间的通用接口电路。FOCT标准总线上传输的数据格式采用双极性归零码,数据字由32位组成。总线接收器可接收电压范围为:高电平+6~+13V;零电平+0.5~-0.5V;低电平-6~-13v。开发了可靠的主从式通信协议,实现了机载FOCT总线设备的分布式在线检测。使用结果表明:整个系统设计合理,分布式测试系统通信可靠性高,操作维护方便。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炮兵指挥员科学运用云爆弹精确筹划火力的能力,需先摸清其射击效能。通过分析炮射云爆弹的作用机理与特点,构建营、连和单炮射击误差模型、典型目标模型和毁伤概率模型,计算出在不同射击单位发射不同弹药消耗量的情况下,对地堡群目标的可达毁伤程度。结果表明:3种射击单位对目标的毁伤概率均随弹药消耗量的增加而增大,近似呈线性关系。该分析对于炮兵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精确筹划火力、科学运用弹药和正确进行火力分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自行高炮射击线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对自行高炮系统火炮射击线所采用解算式两轴稳定方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通过对自行高炮系统稳定与跟踪结构部分的分析,将该系统的跟踪通道与稳定通道进行了一定的分离,研究在稳定通道里影响稳定解算精度的因素。分析表明(βH,εH)偏离(β,ε)越大、载体姿态角测量值误差越大、εH越大,对βt的解算误差就越大。该系统在载体静止状态下,射击线的指向精度较高。而在摇摆情况下射击线的指向误差在航路捷径处较大,特别是方位上射击线指向误差在整个航路都较大。所建模型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建模结构与系统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张泽栋 《兵工自动化》2023,42(1):22-25+46
为研究立姿无依托抵肩射击最优的枪托结构对射击精度的影响,提出一种射击精度的仿真与实验对比分析方案。在人枪系统动力学模型基础上,以枪托抵肩面倾斜角度、枪托刚度为设计优化变量,通过协同仿真获取膛口跳角、内弹道随机散布对比曲线;将立靶散布R50的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作对比,结果基本一致,误差小于15%。结果表明:采取6°软枪托时,射弹散布有明显的优化,该方案对优化人枪系统中枪械结构和人机工效设计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功率微波(high-power microwave,HPM)及其相关技术研究的过程中会产生复杂强电磁环境的问题,构建一种对抗复杂电磁环境,排除强辐射源影响总能够正常可靠工作的电子信息综合测控系统.采用全光纤通信的架构,不仅提高了控制系统的电磁兼容能力,而且增加了信号的传输距离;利用集中管理、分散控制的远程分布式控制体系,使整个控制系统分化为多个控制模块,各控制模块控制功能相对独立,通过PXI现场总线实现数据共享.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提高了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复杂性,为具有高可靠的HPM测控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种自主水下航行器分布式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CAN总线的自主水下航行器(AUV)分布式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分层递阶体系结构,包括由综合显控台构成的任务层,由管理记录中心构成的协调层,以及由导航控制中心和底层执行机构控制节点构成的控制层。同时,将实时控制与非实时任务管理分离,由不同的功能节点实现,便于系统的维护和升级。航行试验中,分布式控制系统运行情况良好,AUV完整、正确地执行了航行任务,这充分说明该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蒙特卡洛法探讨了反坦克导弹射击散布问题 ,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实弹射击中 ,提出了一种新的射击方法 .理论和实践表明 ,这种新的射击方法能将反坦克导弹的命中率提高 4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