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京城市水系变迁以及现代景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城市的起源和发展与水系的自然变迁密切相关。地理格局使其历史古都发展具有独特深厚的景观传统,主要地理结构是:3条山脉、2条河流和3个湖泊。南京从其诞生到后来城市几次大的变化都是依据这个自然地理系统而构思规划。现代南京城市发展支离破碎地分解了历史上的连绵山峦整体,河流水系网络已经断断续续。因此保护古都赖以生存的河流脉络系统,是形成古都特色的基础;应以山脉和河流系统为网络基础,确定历史城市与自然融合的景观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基于自然地理格局的南京古都景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的古都风貌保护规划往往是从建筑学角度出发,而缺少相应的从地理研究角度的古都风貌保护规划。而历史时期自然地理格局对于南京古都景观形成有至关重要作用。探查地理系统中的历史城市起源和发展的山水脉络,这对研究城市持续发展与特色继承有重要作用。现代南京城市发展支离破碎地分解了历史上的连绵山峦整体,河流水系网络已经断断续续。本篇探讨顺延山峦与河流脉络调查分析古都遗址,以地理景观研究作为基础规划南京古都风貌格局。  相似文献   

3.
以顺延山峦与河流脉络调查分析古都遗址为研究思路,探讨以地理景观分析并规划形成的南京古都风貌保护的地理格局网络。研究表明:南京应以连绵丘岗山系、河流城濠为骨干,保持山体轮廓的连续性,河流水网的完整性;以自然山水地形为纽带贯通各自相对独立的历史遗迹;以明朝城垣、历史街区为网络,以及分散在各地的重点建筑保护范围,构成完整的古都风貌保护的格局。  相似文献   

4.
姚亦锋  朱诚 《中国园林》2006,22(2):15-20
自然地理格局对于古都景观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南京周围的自然地理环境素有“虎踞龙蟠”的赞誉,成就了南京城多次被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古都。探讨特定地理环境系统中的古都风貌格局保护规划,目的是将自然平衡和社会发展需要安排在景观空间格局配置之中,形成保持整体环境的自然景观网络,进而把风景和城市景观的概念扩大到更广阔的领域。南京具有独特的山川风貌和文化遗产,其现代规划建设应该做出特色。  相似文献   

5.
张莎玮 《风景园林》2019,26(11):85-90
广州沙田地区土壤是由入海口淤泥堆积形成的田土,位于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是广州冲积三角洲沙田淤积最显著的地理单元。自明清以来,沙田围垦技术和商品性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珠江三角洲商品经济的兴盛与市镇化,其景观风貌变迁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文献解读与深入的实地调研,对广州沙田景观变迁的历史渊源做进一步研究,采用融合"文化过程"与"景观结果"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在资源争夺、生存压力和上层政策的交织影响下,沙田经历了滩涂、围田与聚落的景观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6.
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走出了城市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以景观联系城市的各个要素并成为城市发展基本单元。景观都市主义的思考途径与设计方法,不仅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的都市环境,而且可以达到城市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古都南京自两千多年前初建时就是典型的“山水城市”,曾经有非常了不起的规划例如“首都计划”,根据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南京独特的“山、水、城、林”风貌和悠久的文化遗产,是实践城市景观复兴与发展的宝贵资源与良好前提。文章试图通过对景观都市主义理论的分析和探讨,解读南京城市景观的发展历程,旨在探索适宜南京城市景观复兴和城市人居环境发展的可行道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城市景观风貌问题倍受关注,但在我国许多城市的规划实践中,更多是对城市景观风貌技术性的描绘,面向管理实施的景观风貌规划很薄弱。结合福建省具体的规划案例,探索面向管理与实施的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的编制内容、编制框架及成果体系,构建了"宏观把握景观风貌定位和格局、中观景观系统与分区引导、微观特色景观要素指引"3个层次的景观风貌规划框架,建议将规划主要内容转化成管理导则和图则。  相似文献   

8.
解读新时代背景下城市景观风貌提升与发展的要求,基于《浙江省城乡景观风貌条例》这一全国首创条例,探索新城市景观风貌专项规划的研究编制方法。以舟山市城市景观风貌规划为例,依托SDK数据的创新应用,通过特色可辨、体系可塑、景观可感3个层次的研究,以景观风貌的系统塑造与切实感知为规划目标,塑造舟山海上花园城的特色风貌。  相似文献   

9.
从探讨城市风貌的内涵出发,基于城市景观美化的实际需求,研讨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城市景观风貌提升规划的思路、方法,并就如何加强规划的实施和意义,尝试建立一个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容易操作的景观风貌提升规划框架进行了分析,以更好的促进城市的景观建设和美化行动。  相似文献   

10.
孙康 《城市建筑》2014,(15):33-33
随着我国的快速城市化,公众对城市景观风貌的需求日益提高。如何更好地利用城市资源,体现城市特色和科学规划管理,成为了当前城市景观风貌规划需要合理完善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在长江上游众多沿江山地城市中,复杂地形与水文过程、物质与结构失稳以及生境退化等复杂环境挑战,导致江岸景观的生态缓冲、生物多样性保育及观赏游憩等重要功能严重衰退.选取长江重庆主城段江岸为研究区域,针对其典型生态特征与环境挑战,提出江岸景观修复设计的3项策略:1)应对多重水位变化的分圈层韧性植物筛选;2)护坡立体生态种植;...  相似文献   

12.
陈薇 《华中建筑》1997,15(3):76-80
文章指出基地是进行建筑设计的最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提出了中国古人在认识开发沿江景观的过程中,形成的认识及运用法则,乃至今仍可遵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李雪飞 《城市建筑》2014,(30):42-44
本文分析了南京老城发展特征、当前发展形势和关键性问题,介绍了新一轮南京老城控规的主要做法,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延伸性思考,提出了老城整体控规导则和地块实施控规的规划控制体系,建议建立实时更新调整的动态维护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南京老城发展特征、当前发展形势和关键性问题,介绍了新一轮南京老城控规的主要做法,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延伸性思考,提出了老城整体控规导则和地块实施控规的规划控制体系,建议建立实时更新调整的动态维护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古塔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重要的风景要素。长江三峡库区的古塔蕴含着浓郁的巴渝地域特色、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及传统生态智慧。古塔的营建体现着该地区特殊的传统文化和人们对环境的整体思考。以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古塔为研究对象,以选址特征为切入点,对其相地策略、景观表征、环境协同等方面进行剖析,厘清长江上游沿线风景要素“塔”的营建智慧与作用机制,以期为风景园林遗产,特别是长江三峡的景观遗产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江南水乡古镇是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文化景观形态,但近20年来,以城市化的巨大影响为背景,江南水乡古镇的经济结构出现由第一产业为主导向第二产业为主导的转变。经济结构的变迁引发了其镇区结构,民居形态、交通通道等文化景观的变异和传统社会网络结构的变迁,江南水乡古镇无论是镇区结构还是社会网络结构都处在从破裂到重组的过程之中。本文以上海周边古镇金泽镇和练塘镇为例,具体分析了城市化背景下江南古镇文化景观与社会网络结构的变迁,并揭示出古镇社会网络结构变迁与文化景观变异的特定联系,总结出其变迁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江南古镇形象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南古镇的旅游业发展日益兴盏,然而由于相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背景,以及在旅游开发中的相同发展模式,加之过快的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问题,致使江南古镇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本文通过对江南古镇形象和环境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通过运用城镇形象和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法.以联合发展的模式来维持江南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产业化、城市化、功能化“三化联动”是沿江开发背景下南京城市快速发展的总体思路。就产业发展而言,要强调区域协调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综合协调发展、有序发展、同类产业相对集中的观念;就城镇化进程而言,要强调因地制宜地推进城市化进程、调整优化沿江城镇格局;就功能化而言,要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交通集散功能,加强中心城市辐射流通职能、构筑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平台的主要基础框架,架构跨江绿化生态网架,打造滨江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9.
秦琴  李元 《华中建筑》2009,27(2):84-87
该文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条件、人文传统为依据,探讨如何运用热工学、空气动力学等物理学的相关原理,“绿色”地解决该地区的建筑通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