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根据露天采场局部地段出露的矽卡化闪长玢岩岩性分析及爆破实践,总结出规律性的爆破参数,提高了新桥硫铁矿的爆破效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桥硫铁矿露天采场东端边坡因复杂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且上部有新西河,铜陵-凤凰山公路及701工厂铁路专用线等使该区不能正常开采而导致大量压矿问题,开展了该区边坡稳定性研究,提出并实施加固边坡,开采回收压矿的方案,实现该区边坡压矿的安全回路。  相似文献   

3.
对于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矿山,确定隔离矿柱的厚度过薄,易造成露天底隔离矿柱突然间崩落,反之留得过厚又会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露天开采底部标高为+652~592 m时的露天与地下开采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拟合得到隔离矿柱厚度与最大拉应力的关系曲线,确定了紫金山金铜矿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的隔离矿柱合理厚度,对矿山露天与地下的正常生产以及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和地下采场的稳定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桥硫铁矿露天排水系统的改造中,成功运用了“自浮式水泵平台”排水工艺系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系统对类似矿山的排水很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柿竹园多金属矿露天-地下同时开采的相互影响,根据矿山的实际生产情况,构建了矿山的地表模型、露天坑最终境界模型、矿体模型、塌陷区及采空区模型。为尽可能真实地反映矿山开采及覆岩的变形特征,按不同的回采高度和回采区域将矿山整体开采顺序从上到下划分为6个阶段。其中,第1至第5阶段为露天-地下联合开采,露天开采东、北部684 m以上以及西、南部612 m以上的矿体,与此同时,地下采用分段凿岩阶段空场法开采东部407~610 m、北部470~536 m的矿体,以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西部530~610 m的矿体以及中部490 m以上的矿体;第6阶段为地下开采结束全部转为露天开采。通过数值模型得出了露天-地下协同开采期间,各开采阶段地表和采场产生的最大位移量、采场顶板产生的最大拉应力值以及最大压应力的位置和大小;并对露天开采时,井下采场、采空区顶板、边坡的位移和应力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露天-地下协同开采期间,露天开采区形成的露天边坡和平台未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露天边坡产生的位移、拉应力和剪应力值均较小,矿山露天及地下开采对最终边坡稳定性造成的影响较小,开采造成的位移和应力集中程度不会...  相似文献   

6.
新桥硫铁矿露天排水系统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桥硫铁矿露天排水系统的改造中,成功运用了“自浮式水泵平台”排水工艺系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系统对类似矿山的排水很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志强 《金属矿山》1998,(11):47-48,49
针对新桥硫铁矿原露天采场排水系统固定水泵平台在雨季容易淹没,设备效率低,水泵,管道磨蚀严重等问题,提出了浮动式水泵平台等改造方案,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露天采矿技术》2006,(2):28-28
专利申请号:200410000065.2 公开号:CNl556306 申请人:北京科技大学 一种露天矿山半连续运输系统单线陡坡运输设计方法,属于采矿领域。本发明对于露天矿山开采破碎站以下直至露天底的运输,按正常汽车运输进行设计,主要运输公路按双车道进行设计,其特征在于破碎站以上的公路采用单线陡坡进行设计,单车运输线路平台宽度为14~19m,单坡段纵坡取12%~15%;  相似文献   

9.
对新桥硫铁矿凹陷露天坑的排水方式、设备方案进行了论证,并探讨了潜水泵方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新桥硫铁矿露天采场下盘岩体产状与矿体产状基本一致,且下盘岩体中夹有泥化页岩弱层,岩层倾角45°左右。按常规露天矿设计,台阶坡面角大于岩层倾角,则安全平台和清扫平台无法形成。为此,新桥硫铁矿和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开展了下盘无台阶边坡开采工艺  相似文献   

11.
会东铅锌矿初步设计的露天地下联合开采方案,确定地下采矿从露天坑底1980m 水平开始,用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法采矿,并逐步形成厚36m 的隔离柱,但该方案已不适应该矿的实际情况。本文讨论了5种调整方案,并认为地下首采区选择在露天坑底水平以外,能扩大露天采矿范围,减少隔离柱构筑费用,且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互不制约。  相似文献   

12.
深埋巷道围岩多次破裂现象与裂隙张开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杰 《煤炭学报》2010,35(6):887-890
采用深部围岩位移监测、声波测试和全景数字化钻孔成像观测多种测试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淮南朱集煤矿-906 m水平的风井车场南绕道围岩的破裂区分布情况。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各破裂区的裂隙张开度大小。结果表明,裂隙张开度从巷道表面向深部呈现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的中央区地下回采工作面与东南区露天采场的落差高达700 m,且在-220 m水平由中央区向东南区扩采了200 m,因此2区衔接部位有约500 m长的高落差端部矿体处于移动带内,未纳入露天设计开采范围。通过分析端部矿体的赋存条件及岩移危害形式,发现只有地表塌陷坑边壁的片落对端部矿体的开采构成安全危害,据此,运用临界散体柱理论,提出了向地表塌陷坑充填废石的措施,以控制塌陷坑边壁片落,并制定了沿塌陷坑边帮与轴线方向协调排岩的工艺方法,以保障排岩的施工安全。在此基础上,东南区露天采场西侧的端部矿体可以进行开采,可由东南区露天采场向西扩采完成。  相似文献   

14.
南芬露天矿坑底线已达到346m水平,按矿山改建设计的要求,290平硐矿石运输系统应停运,启和新的运输系统,新系统每年将增加约2千万 元的运输费用。为降低矿石运输成本,对延长290平硐服务年限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地质调查、支护技术和露天开采综合技术等。研究结果表明,延长290平硐服务年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依托上海地铁轨道交通某地铁站工程,采用密集分布式光纤光栅感测技术(FBG)对深基坑开挖中坑内土体隆起、基坑上部结构沉降和中心立柱桩变形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坑隆起剖面的光纤监测系统,获得基坑底部土体多场多参量随时空的变化。监测结果表明:FBG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基坑开挖全过程的监测,能够获取从下到上不同深度处的土体的隆起量。基坑在开挖后,由于卸荷与土体的应力释放,底部土体的隆起会呈现中间大两侧小的现象,上部结构监测中也验证了这一点,布设在混泥土支撑上与中心立柱同一竖直方向的静力水准相较于两侧的静力水准产生了相对的隆起量。研究成果为实现基坑隆起的智能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基坑开挖的安全评价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市桥站是广州市地铁工程的主要车站,其主体结构基坑深达17.8m。经勘察发现此基坑为软土深基坑,因此深基坑的变形控制是工程施工的重点和难点。事前经过精心策划,过程中严格控制,及时调整控制手段,使基坑变形得到控制。特别是在A8弧形楼段,经测算,A8弧形楼段的沉降量不能超过40mm。因此及时的在A8弧形楼南、北方向各30m的基坑段底部增加了一排内支撑,确保了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孟家堡子铁矿露天开采完成后,位于+70 m水平以下的矿体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随着井下采矿的进行,覆岩已经冒透至露天坑底,形成了大规模的地表塌陷坑,岩移活动对地表办公区及竖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矿山存留的废石无法满足地表塌陷坑充填需求,致使塌陷坑边壁岩移发展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根据临界散体柱支撑原理,试验研究了尾砂替代废石充填地表塌陷坑的岩移控制新方法,分析了不同尾砂浓度及散体粒径分布下的尾砂渗透特征,得到了受散体下落高度影响的尾砂混入高度预测表达式。研究表明:70%~80%浓度下的尾砂混入高度范围为130.76~42.36 m,该浓度范围内的尾砂混入高度小于塌陷坑内散体覆盖层的最小厚度,即采用该浓度范围内的尾砂充填地表塌陷坑是安全可行的,最终确定的现场合理尾砂充填浓度为75%~80%。为确保充填作业安全顺利进行,将塌陷坑划分为斜面充填区与饱满充填区,提出了沿塌陷坑轴向与径向三向协同充填方法,为矿山安全、绿色、高效开采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高寒地区矿山边坡岩体会经历冻融循环作用,引起岩体结构损伤和强度弱化,对矿山边坡的稳定性构成危害。水泥砂浆作为模拟裂隙边坡岩体常用的类岩石材料,其配合比对该类岩石材料抗冻性影响较大。为探究冻融作用下水灰比对类岩石材料物理力学特性的影响机制,制作了7种不同水灰比的类岩石——水泥砂浆标准试样,进行了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试验及0~50次冻融后的单轴压缩试验。结果表明:①冻融前,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试样初始孔隙率增大、密度降低,进而导致其波速下降;冻融过程中,波速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减小,且水灰比越大,波速损失率越高。②随着水灰比增大,类岩石材料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均出现了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当水灰比为0.325~0.35时,类岩石试样的单轴抗压强度最高且抗冻性能最好。③随着冻融循环次数增加,应力应变曲线趋于扁平化,试样由脆性逐渐向延性转化,且水灰比越大,试样孔隙压密阶段变形越大。研究成果可为寒区矿山边坡及相关岩体工程类裂隙岩体冻融试验中的配比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采用节点虚流量法,对凹山采坑改建尾矿坑西北帮边坡地下水渗流进行计算;结合凹山采坑内水位的变化及长期被浸没岩体的软化作用,依据极限平衡法理论,探讨凹山采坑西北帮边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对边坡高度,水位骤升不超过1.7 m,水位骤降不超过0.5 m时,长期被浸没岩体的边坡稳定性变化不大;但是岩体软化作用会使边坡稳定性有所降低。研究结果对类似边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露天转地下开采隔层厚度安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露天转地下开采隔层厚度的确定问题,以湖北省某铜矿为例,优选鲁佩涅依特理论估算法得出隔层厚度的安全阈值为67.85 m.运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Phase2D进行模拟,得出隔层厚度70 m时地下采场回采引起露天坑底的最大岩移达到10 cm,从而验证了理论估算值的合理性;确定了围岩的塑性变形区域,为地下采场的安全回采设计及支护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综合利用三维空区监测系统(CMS)和大型矿业软件Surpac,获取了露天坑和采空区可视化三维形态;对探测模型在敏感点进行剖切,将三维模型转化成二维剖面,实现隔层厚度的精确测量.研究表明,该矿山隔层厚度已至安全临界值,露天回采应该立即闭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