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倍受多方关注的中国电信2014年"悦me"网关集采结果近日正式出炉,本次采购需求总量为63万台,EPON和GPON各占50%左右。而在今年7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刚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与终端厂家、芯片厂家、电视机厂家、渠道商和应用提供商等共同成立智慧家庭产业联盟。"智慧家庭、智能终端"等词汇似乎在一瞬之间就从愿景变成了现实。可以预见,用不了多久智能化产品将给我们  相似文献   

2.
运营:电信     
正中国电信:启动IPTV智能机顶盒集采中国电信集团2014年IPTV机顶盒终端集采即将开始,目前正进入前期需求量上报和终端厂家测试阶段。据悉,根据中国集团电信视频业务发展的需要,以及配合电信集团智慧家庭产品和IPTV高清业务的发展,中国电信2014年的机顶盒终端集采招标将以智能机顶盒为主,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适当采购高清IPTV机顶盒。而标清机顶盒将不在此次集采考虑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3.
详细分析智慧家庭的系统结构和应用模式,研究如何利用广电用户终端开展智慧家庭应用,并提出具有广电特色的智慧家庭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4.
家庭多终端协同共享是打造智慧家庭的关键环节,智慧家庭必须解决家庭多终端网络互联、以电视为核心的多屏互操作和媒体共享。本文阐述了电视、PC、手机、Pad等家庭智能终端协同共享的发展现状及其对IPTV发展的意义,同时提出了基于IPTV业务的协同共享系统框架及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智慧家庭多媒体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的有序推进,数字家庭正快速向智慧家庭方向发展。作为智慧城市理念在家庭层面的体现,智慧家庭日益受到产业各界重视,正形成新的蓝海市场。智慧家庭多媒体业务是智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突破点,梳理分析了智慧家庭多媒体产业发展现况,结合智慧家庭体系架构,从终端、网络、平台、应用四个层次研究了当前智慧家庭多媒体娱乐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产业动向给出了智慧家庭多媒体业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构建家庭内部多终端的互联,是实现家庭智慧化的核心技术基础。从体系化的角度研究了国内外在家庭网络中多终端互联与组网的主流技术,针对应用互联、IP联网、传感联网控制3类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各种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对比研究和测评;并从产品化与应用的视角,探讨了构建智慧家庭的家庭网络内多终端互联与组网的技术和产品发展趋势、产品化建议与典型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慧家庭的深入推广,广电用户接入终端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基于广电智慧家庭面向多终端的可信网络互通共用技术的应用需求,从技术层面上解决面向多终端的可信网络互通共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Juniper Research最新公布的报告对智慧家庭做出新定义,指出了智慧家庭4大要素、4大潜力市场及2种服务模式……JuniperResearch对智慧家庭的最新定义是:一个互联通畅、能满足家里家外不同服务需求的家居系统。智慧家庭包括4大要素:宽带连接、互联设备、社区网关、运营商服务及计费模式。其中高速宽带连接是智慧家庭核心要素。智慧家庭应用在不断完善、服务在不断增强,智能照明和温控系统能节省家庭电费开支;智能厨房能为主妇提供购物清单;智能音乐播放器能把音乐传送到家里各个终端和角落。以下是智慧家庭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创维智慧家庭设计的理念,使用Z-Wave和Zig Bee通信的智慧家庭系统,结合NFC、蓝牙和Wi Fi等辅助无线连接技术,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可以推动标准的统一,兼容更多的设备且大幅降低成本。智慧家庭终端UI设计关键在于简单却丰富的交互、强调用户体验、智能化、美观舒适等。创新场景式体验设计和以人为本的应用理念,是创维在智慧家庭领域进行的创新性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韩建亭 《电信科学》2015,31(11):103-109
随着终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智慧家庭相关业务得到飞速的发展。首先分析了智慧家庭业务发展的最新进展和相关的家庭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论证了运营商构建可持续运营的智慧家庭业务的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运营商构建智慧家庭业务的系统架构,并对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典型应用的开发对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高娟 《通信世界》2014,(26):33-33
有数据显示,智慧家庭产业年增速达30.42%,预计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240亿元,智慧家庭市场前景可期。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催热家庭应用,家庭信息化市场潜力逐渐显现,智能终端成为各方力量竞逐的焦点,三大运营商积极抢占终端市场,争相在智慧家庭领域占据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12.
得益于云服务和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家庭产品的用户渗透率不断提升,智慧家庭网络也逐渐融入更多的异构设备,不同的设备可以根据其支持的协议,在指定的智慧家庭生态下工作。分析了谷歌、亚马逊、苹果、小米、华为等主要品牌方的智慧家庭生态运作方式,总结了目前智慧家庭云云互联、网关集成、终端直联3种主流跨生态互联技术方案,并跟踪了连接标准联盟(connectivity standards alliance,CSA)发布Matter 1.0协议的技术底座,可为智慧家庭跨生态融合解决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信息通信技术》2019,(6):82-84
随着家庭物联网(IoT)终端安装数量增加,网络安全对家庭用户越来越重要。由于大多数消费者缺乏适当保护联网终端安全的技术知识,人们越发担忧网络攻击问题,这为智慧家庭普及制造了新的障碍。本报告通过分析SAM Seamless Networks保护宽带用户免受网络攻击的案例,深入阐述了智慧家庭的网络安全形势。  相似文献   

14.
数字家庭不是数字化电器的简单组合,也不等同于智慧家居,而是数字化技术在家庭中全方位、各角落地渗透。在数字家庭中,用户不仅能以传统方式上网、搜集信息、工作和休闲,还可以在多种终端上进行内容存储和信息处理。简单地说,就是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透过“任何装置”实现家庭和外界、家庭内部的信息交流,享受视觉与听觉盛宴的极致感受。  相似文献   

15.
智慧家庭FTTR千兆全光网建设实现了智慧家庭组网技术的又一次升级,彻底突破了当前家庭内部组网的瓶颈,满足了广大家庭网络提速升级需要,完善了数字社会建设。文章围绕智慧家庭FTTR千兆全光网建设方案展开探究,旨在采用始终以人与终端为中心且具有高带宽、智能化运维、高可靠性、良好体验感的超高速信息服务组网形式,提高宽带服务品质与体验感,为智慧家庭建设构筑全光底座。  相似文献   

16.
张俊 《电视技术》2014,(2):19-20
在详细介绍影响未来经济发展12大颠覆技术的基础设置上,对智慧家庭方案中最重要的硬件设备——智能路由器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相关探讨。笔者预测,未来路由器将成为整个家庭数字媒体的控制终端,其中,软硬件、平台及标准等是决定智慧家庭发展速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逐步实施,广电和电信网络部在迅猛发展制作精品节目、促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建设新媒体宽带网络,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打造生活服务平台和文化内容传播平台,逐渐成为智能多媒体电视终端的主要应用、结合智能家庭终端和物联网“泛在网络,智慧未来”的理念,以智能家庭为核心,推演出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楼宇、智能小区、文明社区等适合广电营销的新模式,以全新的生产方式,从专网变公网,从单向变双向,真正走出广电具有现实特色的“三网融合”业务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在“2016年天翼智能终端交易博览会”期间,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智慧家庭产业联盟、中国企业大数据联盟共同组织的“智慧家庭与大数据发展论坛”于7月16日在广州举办. 本次论坛以“畅享智慧互联,共赢数据时代”为主题,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市场部吕品副总经理做了“中国电信智慧家庭及大数据发展策略”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中国电信将依托高速“光宽”,深化与芯片、终端、应用、渠道等产业链伙伴的合作,推进基于e-Link协议的智慧家庭开放平台建设,通过天翼网关、天翼高清智能机顶盒、家庭云等为其4.3亿家庭用户提供丰富的智慧家庭与大数据新业务.  相似文献   

19.
李璐 《通信世界》2013,(28):39-39
家庭业务作为中国电信三大主要业务板块,近年随着光纤到户、OTT趋势等,业务需求旺盛,服务形态不断丰富。本期《通信世界》特邀两家中标中国电信2013年家庭网关集采项目的专家,共同聚焦目前中国电信家庭网关和创新业务发展。着手探究G.hn应用《通信世界》:在智慧家庭战略下,中国电信对家庭网关及其应用有哪些新需求?杨列永:家庭网络逐渐成为家庭业务府用的核心,中斟电信的智慧家庭也是其重点发展的领域,结合智慧家庭战略,中国电信在高带宽接入、家庭网络互联、新技术应用、终端智能管理、用户行为分析、融合业务开展、网络感知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需求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智慧家庭被认为是新的“蓝海”市场,蕴含巨大商机.目前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家电企业、终端厂商均在发力,意图抢占该“入口”.中国电信由于在宽带基础网络和家庭用户方面的积累,在这场竞争中占据一定优势. 中国电信董事长杨杰最近分别在2016年中国电信“天翼智能终端交易博览会”、“2016世界移动大会”上表示,中国电信将加大家庭云等业务的发展力度,以推动智慧家庭生态圈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