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辽河盆地中央凸起南部断裂特征与油气聚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宪梅 《断块油气田》1998,5(3):11-15,24
分析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断裂构造特征的油气聚集关系。方法结合构造的圈闭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寻找有利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库库坳陷勘探远景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分析的方法,根据影响含油气区带的石油地质条件的各种地质因素,建立了远景评价系列和原则,重点开展了含油气系统分析和含油气区带评价。认为库车坳陷发育以三叠-株罗系为源岩的含油气系统和4类、7个主要含油气区带,综合地质评价指出,库喀和牙哈含油气区带是最有利的区带。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含油气远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车坳陷属典型的箕装前陆盆地。在中,新生代内陆坳陷和前陆盆地发展过程中,发育了自山前到盆地内的冲积扇沉积,河流冲积平原,三角洲及湖相沉积。由于有机质丰度高,母质类型好,油源岩厚度大,因而生烃潜力强。有机物在新生代处于深埋条件下,达到理想的成熟度并与新生代的构造相配套,形成了多套含油气组合与多种类型的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塔东英吉苏坳陷中生界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生正  马郡 《勘探家》1999,4(3):31-35,39
在塔里木盆地东部英吉苏坳陷钻探的华英参1井,发现了含油的三叠系,并证实中,下侏罗统煤系有良好的生烃条件。英吉苏坳陷的形成经历了早期拱张裂陷、中期挤压改造,晚期稳定覆盖等三个阶段,具有类前陆盆地的三分性地质结构,油气资源潜力在;预测它是由四个含油气系统、四大断裂构造复式油气聚集带组成的大型成油体系,中央挤压断裂带油气最富集,建议应继续加强勘探。  相似文献   

5.
“辽河坳陷及外围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与选区”课题顺利通过国土资源部阶段验收,标志着页岩气研究在辽河油田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家页岩气“十二五”规划中,辽河油田人选全国19个页岩气勘探开发示范区。辽河油田页岩气研究始于2008年。2011年,为摸清页岩气家底,辽河油田启动“辽河坳陷及外围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与选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6.
渤中坳陷及其邻区第三系沉积特征和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渤中坳陷及其邻区第三纪构造—沉积演化经历了裂陷和裂后拗陷两大阶段,形成了下断、上拗的双层结构。早第三纪的多幕裂陷沉降使区内沉积了沙三段、沙一段和东三段一东二段下部(东下段)3套优质湖相烃源岩.裂陷一拗陷阶段的3次主要构造沉降导致了3套区域盖层的沉积,短源沉积一内源沉积一远源沉积的沉积充填演化造就了多种类型的储集体.所发育的深层、中深层和浅层3套储盖组合为渤中坳陷及其邻区油气的聚集成藏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辽河坳陷冷东地区油所了的聚集与混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辽河坳陷冷冻油田原油分析显示:富4-甲甾烷、贫γ-蜡烷的原油主要分布于陈家洼陷内;贫4-甲基甾烷、富γ-蜡烷的原油(B类)主要分布于冷东断裂带中南部和雷家地区;具有中等含量4-甲基甾烷和γ蜡烷的原油分布于冷东断裂带中北部。  相似文献   

8.
支丽菊 《录井工程》2011,22(2):9-11
辽河油田外围盆地储集层原油性质大部分属于中质油或重质油,反映在气测组分上,稠油气测组分表现为以C1为主,C1相对含量大于90%,其余为C2和C3,C4很少或没有,加之其储集层具有低孔、低渗和低压的特点,使气测显示幅度偏低,单凭外围盆地组分数据很难区分油层和气层,辽河坳陷气测解释图板已经不能直接应用。为了提高气测解释符合率,针对外围盆地气测录井显示特征,研究了气测录井的显示规律,通过消除组分基值对气测解释的影响,修正了辽河坳陷气测解释图板,重新确定外围盆地的3H解释标准。由41口井380层实例验证,气测解释符合率由原来的80.6%提高到88.2%。  相似文献   

9.
运用含油气系统的研究方法明确了焉耆盆地勘探思路,指出焉耆盆地博湖坳陷可划分出北部凹陷及南部凹陷两个含油气系统,二者形成的关键时刻均出现在新生代,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二次生烃密切相关,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各地质要素和作用的匹配优于南部凹陷含油气系统;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均为与小型断裂有关的复式油气藏,由于较大型断裂对油气保存不利,且含油气系统油气就近运移油气藏集中于生油窗内及其边缘,所以下一步的勘探应注意含油气系统生油窗边界地区的岩性圈闭和与小型断裂有关的复式圈闭。  相似文献   

10.
梁生正  马郡  汪剑  苏武 《中国石油勘探》1999,(3):31-35,39,7
在塔里木盆地东部英吉苏坳陷钻探的华英参1井,发现了含油的三叠系,并证实中、下侏罗统煤系有良好的生烃条件。英吉苏坳陷的形成经历了早期拱张裂陷、中期挤压改造、晚期稳定覆盖等三个阶段,具有类前陆盆地的三分性地质结构,油气资源潜力大;预测它是由四个含油气系统、四大断裂构造复式油气聚集带组成的大型成油体系,中央挤压断裂带油气最富集,建议应继续加强勘探。  相似文献   

11.
12.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康竹林  翟光明 《勘探家》1998,3(3):50-53
库车坳陷为第三纪以来形成的前陆盆地。该区油气资源丰富,油源条件比较优越;有五套良好的储盖组合;构造成排带分布,构造圈闭发育;勘探领域广阔,由于该地地面和地下条件都十复杂,因此要加强综合研究,进一步研究油气成藏规律  相似文献   

13.
川西坳陷在龙门山构造带前展式推覆过程中,经历了由海到陆的转变。据不整一到整一的层序界面判断,纵向上发育了四套叠合的前陆盆地。这些盆地在发展演化与水系进退的充填过程中,发育了多种油气圈闭类型,即盆地陆翼和冲断带的背斜圈闭,地层,岩性圈闭。盆地缓翼的复合型圈闭。  相似文献   

14.
15.
吐鲁番坳陷含油气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吐哈盆地已发现的油气藏几乎都分布在吐鲁番坳陷。该坳陷有两套主要烃源岩,有3 种类型原油和3种类型天然气。油气源对比证实,台北型原油和煤型气来自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伊拉湖型原油和油型气来自二叠系和三叠系的湖相泥岩,火焰山型原油和过渡型气为混合来源,分布于两套烃源岩叠置区域。据此,吐鲁番坳陷存在两个含油气系统:J1 + 2 - J2( !) 和T+ P( !) 。J1 + 2 -J2( !) 含油气系统是主要含油气系统,有效烃源岩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以流水沼泽相为主的煤系泥岩和煤岩,主要分布在北部凹陷带,其上覆岩层厚逾3000m ;主要储集层为中侏罗统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三间房组、西山窑组和七克台组发育5 套含油气层系。该含油气系统的区域性盖层为中侏罗统七克台组和上侏罗统齐古组泥岩( 厚700 ~1000m) ;煤系烃源岩有两个大规模生、排烃期( 前期为晚侏罗世末期,后期为第三纪末期) ,以连接烃源层和储集层的断裂为运移通道;第一个关键时刻是晚侏罗世末期( 中燕山运动期) ,已具一定规模的古构造捕获前期生成、运移的油气成藏,第二个关键时刻是第三纪末期( 喜山运动期),古构造加强并定型,继续捕获后期生成、运移的油气,新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渤海油气资源浅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渤海是渤海湾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济阳、黄骅、辽河三大坳陷向海域的自传与交汇, 域各凹陷的发育演化与陆区基本一致。凹陷的变迁主要受控于地幔的拱升及周边三座大山格局,控凹断裂是伸展断裂,而不是走滑断裂,郯庐断裂对凹陷的沉积控制作用不明显。渤中凹陷有别盆地诸凹陷,沉积巨厚的东营组,并显示了良好的富生烃前景。海域有四大富生烃凹陷(辽中、渤中、岐口、黄河口)。有五大勘探领域(凸起浅层及倾没端、浅层构造、古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东部油气区带地质评价(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8.
19.
南鄱阳坳陷是一个典型的叠合型盆地,中、古生界海相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晚期生烃、晚期动态成藏是其主要生烃成藏模式,晚燕山一喜马拉雅运动是油气运聚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可形成多种类型的油气藏。近期勘探应立足多层系、多类型油气成藏特点,以二甲村凹陷为主攻方向,构造圈闭为首选钻探目标,进行立体勘探。  相似文献   

20.
歧口凹陷岩性地层油气藏特征及勘探潜力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歧口凹陷(大港探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广、类型多。形成规模储量的主要为储集层上倾尖灭和构造-岩性复合地层两大类油气藏。决定其圈闭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古构造背景与沉积物源体系的匹配,成藏机理为“三元耦合控藏”。该工区有5个领域值得重视:①古隆起围斜、倾没端、构造坡折带之反向碎屑物源区;②沉积频繁相变区;③古隆起缓坡带;④(半)封闭湖湾区;⑤湖盆陡坡坡折带及凹陷之中卸载区。根据“宏观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原理,将构造带当作岩性变化带,在复式油气藏勘探方法基础上,采用以岩性油气藏勘探与精细勘探相结合的勘探方法。同构造油气藏相比,该工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空间范围广,体系域全,压力场宽,储量也占优势,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