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鼓浪屿社区发展的历程、现状和趋势的研判,总结出鼓浪屿社区功能的发展方向与模式,为鼓浪屿和其他城镇型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定位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人与水在湖泊风景区内具有相互依存的紧密关系,既相互依赖,客观上又存在一定矛盾。以实现湖泊型风景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将风景资源、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考虑湖泊周边居民的生存与发展需求,深入探讨湖泊型风景区中人与水的内在关系,提出关于水系治理、风景保护、城镇建设、景观控制、产业引导、人文旅游等方面的规划策略。并以千岛湖风景区为例,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意象特征。作为一种常用的园林植物,竹因其特殊气质和优美姿形,具有良好的景观价值。但目前尚缺乏将竹作为一种营造空间的植物展开专门的研究,故该文对竹类景观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杭州西湖风景区竹景观造景效果突出、成景特色明显。笔者以之为例,对其竹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根据竹类植物的围合、夹道、点缀、背景衬托等作用将竹类景观空间分为竹林空间、竹径空间、配景空间、背景空间等多种类型,总结西湖风景区中以竹造景所成空间可营造的磅礴气势、清静幽趣、怡人雅趣与盎然野趣等意境形式,以期对竹景观物质表象与精神内涵的全面表达提供借鉴,为西湖风景区的历史文脉传承与文化景观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叶郁  陈怡璋  龚天发 《中国园林》2012,28(12):119-124
一个地方的观光需要文化来提升她的深度与内涵,才会令人感动和有吸引力,而这令人感动的元素多为当地所独具并无法被取代的特色与文化特性。因此,这些特色与文化特性的展现,不仅表现为原有的自然环境资源,更应展现在当地的人文历史与风土民情基础之上。以高雄市莲池潭风景区的发展为例,分析莲池潭当地浓郁的人文、传统、风俗等优势,阐述推动具有当地独特性的文化观光乃时势所趋。通过探讨高雄市的目标策略来呼吁民众正视地方文化产业并促进观光发展,以再造台湾魅力。  相似文献   

5.
以晋中市祁县东观镇为例,对城乡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方法进行了分析[1],研究了城乡统筹背景下,总体规划编制内容以及理念的转变方向,并探索了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侧重点,以期不断提高我国城镇总体规划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赵烨  高翅 《中国园林》2019,35(10):107
名山风景区“人与天调”的风景系统代表了中国独有的山岳文化现象和山水相融的总体特征。在风景自然和文化整体性视角下研究风景系统的形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和规律,分析了风景资源评价和风景特质评价的互补性;构建了“相-制-理”的名山风景区风景特质理论及其实践框架。以武当山为例,探索“以脉绘景”的风景特质之相、“山川流峙”的风景特质之制以及“因脉而成”的风景特质之理。最后总结了风景特质理论作为形态学理论、作为图谱理论、作为地脉文脉认识论实践的整体性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杨彦  周潮 《山西建筑》2011,37(23):1-2
在分析统筹城乡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宜川城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宜川县城乡统筹规划的目标、重点内容及编制的方法等,指出城乡统筹规划是协调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解决其"城乡对立"和"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城市风景区研究(一)——发展历程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风景区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风景区体系,城市风景区也处于这一体系之中,并由于其与城市的紧密关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从城市风景区与城市的关系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其与城市的互动发展历程及城景关系,进而认识现阶段城市风景区的特点。根据城景关系和特点对城市风景区进行分类,以便于全面深入认识城市风景区,从而把握我国风景区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发展新趋势,为城市风景区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引导城镇空间一体化统筹发展的区域综合交通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实例,引导区域城镇统筹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策略与发展模式.首先从理论上归纳总结综合交通系统与区域城镇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随后提出引导区域城镇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策略与发展模式,最后运用前述分析论点,提出大河西先导区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框架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钟山风景区为例,基于权力视角探究风景资源的时空格局,为其保护范围的划定、特色品牌的塑造提供实践参考,也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提供方法借鉴。运用ArcGIS平台及Ripley’s L指数等方法。(1)时间演变。数量呈V形变化,民国最多。封建时期主要受皇权影响,民国则受官权影响。(2)空间扩展。分布重心由鸡笼山、覆舟山向钟山东侧移动。(3)空间格局。五类风景资源随着距离的增加集聚强度均先升高再降低。历史名园的空间尺度最大为522.023m,纪念建筑的集聚强度最高为980.311。揭示了权力对景源时空格局的影响机制,证明了基于园林文献史料构建山水名胜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李和平  赵娟 《规划师》2004,20(4):71-73
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面临着景区用地锐减、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应明确景区保护范围、划分核心景区、加强景区用地规划,有针对性地对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2.
陶一舟  严国泰 《华中建筑》2012,30(6):133-13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风景名胜区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城市化的问题。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其实质是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突出矛盾。面对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现象这一棘手的问题,规划师不应该回避问题,一味地抱怨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因此该文以安徽太平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研究在现有管理体制、规划制度下,如何更好地解决风景名胜区城市化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菜溪岩风景名胜区为例,试图将生态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风景区总体规划的风景游赏规划中,通过一定的措施协调风景区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的关系,以实现风景名胜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周榕  文国玮  刘淑英 《规划师》2003,19(11):50-54
小榄镇是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典型城镇,其总体规划的修编在城乡一体化原则指导下,通过对全镇域工业和城乡用地布局的调整,形成以集中的城市型主城区和相对分散的城乡一体化的小组团相结合的生态型总体布局,解决在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阻碍小榄镇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地缘相临风景名胜区总体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风景资源归类分析、景观要素异质性分析、典型景观风貌特征提取等手段,对该类风景名胜区特色构建的途径作了尝试和探讨,并提出了地缘相临风景名胜区特色构建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高能 《福建建筑》2010,(7):22-24
基于调研成果,分析研究福建省宁化县石壁古镇的现状自然、人文环境特色,从规划的角度研究古镇的保护方法和发展对策,以引导其正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风景区旅游接待建筑规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涛 《新建筑》1997,(4):24-26
风景区旅游接待建筑规模的研究,对整体地把握接待建筑在风景区建设的数量,提高风景整体环境质量以及经济与社会效益有着积极的作用。分析和探讨了旅游接待建筑的基本制约因素及建设规模。  相似文献   

18.
黄光宇  刘敏 《规划师》2004,20(11):97-100
重庆市路孔古镇在几百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建筑风貌特色和人文景观特色。利用山地文化推动山地城镇经济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加强软、硬件环境建设;注重古镇整体风貌建设;加强对古镇人民文化、技术的培训;合理、适度地开发与控制、管理古镇各项资源。  相似文献   

19.
刘滨谊  余露 《规划师》2003,19(10):99-104
风景旅游承载力是AVC三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风景旅游地的经济投入产出量、游客居民与社会文化容纳量、生态环境承受量三方面的承载接待容纳能力。它的内容可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分项标准。风景旅游承载力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规划的目的之一就是如何提高风景旅游地的承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三效统一。  相似文献   

20.
风景旅游承载力是AVC三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风景旅游地的经济投入产出量、游客居民与社会文化容纳量、生态环境承受量三方面的承载接待容纳能力。它的内容可进一步细化为若干分项标准。风景旅游承载力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规划的目的之一就是如何提高风景旅游地的承载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三效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