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杜宏武  郭谦 《中国园林》2006,22(5):43-46
居住的社区重构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邻里交往的形成、频度和强度等与住区环境有密切关系.把邻里交往放在社区重构这样一个大的视野下,通过对珠江三角洲11个住区的调研,可概括地反映本地区近年建成住区的邻里交往状况,并对规划设计观念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住区作为城市生活构成的最小单元,是记载和展示居民的生活状态的基本场所,其理想状态应该是物质环境建设与人文关怀构建并重。文章通过对住区邻里交往现状进行现场调研并总结分析存在问题,结合实际规划建设项目,从空间尺度、文化特质、交流空间层次等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空间营造策略,增加邻里互动,提高居民对居住空间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孔磊 《山西建筑》2007,33(29):29-30
通过对交往空间的概念分析以及当今中国住区邻里交往的现状,以共享空间的理念提出针对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的一些设想,以促进住区人类活动与交往,真正实现居住和谐和整个住区和谐。  相似文献   

4.
通过收集广州市51个典型住区的社会调查和建成环境数据,利用回归模型、多层线性模型等进行运算分析,系统探究在住区及周边尺度建成环境对居民邻里交往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住区周边用地混合度、地铁站密度、公园数量,住区容积率、绿化率和典型组团高宽比对邻里交往多样性、频率或评价存显著或一定影响,进而对比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异同以解析相关变量的空间影响机制,并据此提出“对冲”、“引流”、“提质”3项规划策略以促进邻里交往活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高容积率的高层住宅在满足城市居民的住房要求,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的同时,也存在着公共交往空间设计不合理的诸多问题,造成了居民人际交往淡漠、认同感缺失,本文结合徐州汉邦广场住区项目实践,分别从入户大堂,架空式底层,生态车库,三级物业管理等方面探讨了了改善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策略。一方面改善住区的居住环境品质和公共设施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力求增强住区居民邻里感和归属感,改善邻里淡漠的社区现状。  相似文献   

6.
结合我国住区规划建设的发展,以居民居住生活的基本需求和日常生活行为作背景,分析了邻里交往与交通系统、住区公共设施和住宅室内外空间的关系,并以此为据探讨住区居住空间的公共场所的设计的一般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针对目前城市社区邻里交往建设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对南京市新街口周边城市社区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调研,以期获得典型的城市社区邻里交往现状以及所产生的原因背景,并结合相关理论资料,从居民构成、交往空间、住区安全性等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可行性建议,作为未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之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城市居民的邻里交往问题出发,指出居住区空间环境的营造应适应居民交往活动的需要,并通过对江南城市传统居住区空间环境分析研究,探讨了现代居住区中和谐的交往空间的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营造新住区环境中的儿童交往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娟 《华中建筑》2008,26(7):103-105
该文针对当前新建住区邻里淡漠的现状,提出了营造新住区环境中的儿童交往空间,建构和谐社区环境的观点。首先阐述了营造新住区儿童交往空间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析了儿童交往空间的形态特征,然后针对现有居住小区儿童活动空间的不足,提出了适合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儿童交往空间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0.
胡剑锋  刘畅  曹弈璘 《风景园林》2018,25(2):116-122
现代城市高密度社区中出现了邻里关系淡漠、社区精神缺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社区公园的营造是缓解现代都市病,创造美好社区的有效途径。本文以现代城市社区环境中所缺失的重要环节"邻里交往空间"为核心关注点,从亲子活动与运动健身活动这2个方面探讨了社区环境促进邻里交往的空间特征及设计策略;通过重庆市南岸区金辉社区儿童公园、运动公园景观设计实践,重点探讨了各年龄段人的行为特征、邻里交往的互动关系、多元集合式的邻里交往空间、邻里空间的归属感等。通过社区公园的营建,维系邻里情感关系和交往关系,这也是满足社区居民人文精神需求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社区空间的内核在于使用者如何轻松地回归到邻里的交往氛围中。本研究倡导现代住区景观设计应向积极的邻里交往方向发展转变,并为这一转变的达成提供一定有效途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谢浩 《住宅科技》2011,31(7):1-4
在指出当前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建立小区交往空间、改善邻里关系的有效途径,包括小区的合理规划及建筑的平剖面处理、景观设计,特别是建筑绿色设计、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提升居住区的文化品味等。  相似文献   

12.
简要回顾了"里坊——街巷——单位制社区——商品房社区"各阶段居住区的空间形态演变特征,认为在城市化、住房与土地制度、交通道路等因素的影响下,现代居住空间更趋封闭性、单一性、破碎化,并直接影响社区场所精神的塑造,从而加速邻里关系淡化,导致居住区社区性不足。通过传统与现代居住空间形态的对比研究,提出应进一步优化居住区空间形态,重构人性化的空间尺度,延续传统的城市肌理,塑造特色的邻里空间,并促进多样化的邻里交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城市新区居住空间整体规划缺位的问题,从西方邻里模式在居住空间建构实践中的正反评论中获得借鉴,提出相应的规划理念,探讨加强我国城市新区居住空间整体规划的规划体系,认为系统的综合性、目标的多向性、地区的地域性决定了居住空间整体规划必须立足于多维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居住区停车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小汽车大量进入居住区已经成为趋势。由于国内尚未出台相应的停车规划导则,在实际建设项目中,对停车方式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本文在进行居民问卷调查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从居民的主观需求和居住区用地等定额限制条件出发,提出根据“小汽车密度”选择停车方式,以及确定车库规模和服务半径的思路。并指出停车规划应有利于实现人车分流、提高居住区的整体环境质量。建议将有偿停车的部分费用,用于改善居住区环境,同时鼓励居民使用其它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15.
谢浩 《城乡建设》2011,(4):31-32,4,5
马丘比丘宣言指出:"我们深信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依据,城市规划与住房设计必须反映这一现实"。居住区是人们长期聚居的生活空间,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和社区氛围来源于人与人的交往。在进行居住小区规划时,要把交往行为和居民活动特征作为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为居民交往创造良好的空间场所和环境气氛。  相似文献   

16.
住区邻里交往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和  严钧  梁智尧 《华中建筑》2008,26(11):131-135
该文通过对住区邻里交往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结合调查提出了一些设计对策,以期从邻里交往的角度对住区规划与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吴松 《山西建筑》2008,34(8):63-64
对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造和谐的邻里交往空间的措施,以达到通过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给人提供良好的交往空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形态坡地小区规划的构思理念和总体布局有所不同,所产生的形式和风格也有较大区别,而欲为居住者塑造一个生态型居住模式的思路是一致的。本文分析了两种不同坡地生态式居住小区规划,提出了要善待坡地建构。  相似文献   

19.
浅谈居住区的户外交往空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庆华 《山西建筑》2002,28(6):12-13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更加注重相互间的交往,而现代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交往的场所。人是交往的主体,而交往的场所是交往空间的载体,户外交往空间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对空间利用和交往的效果,这也将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