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杀虫剂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大田条件下施用吡虫啉、氧乐果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施药后害虫和天敌的种群消长动态,并以多样性、相似性指数等生态学参数来衡量2种杀虫剂产生的生态效应及对烟田节肢动物群落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氧乐果田块的节肢动物各类群数量都明显下降,天敌恢复较为缓慢,而害虫类恢复则较快,群体数量的急剧变化使得群落稳定性降低;施用吡虫啉的田块,蚜虫、叶蝉等刺吸式口器害虫数量明显下降且不易恢复,天敌类则相对下降不大.初步认为,使用选择性杀虫剂吡虫啉对烟田生物群落物种数量的恢复与保持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然控制力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6年6月~8月对天津港南部海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藻、甲藻组成,也有少数的蓝藻,其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型.根据各站浮游植物所获样品的生物密度,分别对样品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丰度和优势度等进行统计学计算,该区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为2.91,表明该海域总体为轻度污染海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人工营造的20年生阔叶红松林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营造的20年生白桦-红松混交林总生物量达118.00t/hm2,色赤杨-红松混交林总生物量达98.43t/hm2,红松纯林仅为93.27t/hm2.白桦-红松与色赤杨-红松混交林的生产力分别为23.573t/hm2a与13.799t/hm2a.分别为红松纯林的277.53%,162.45%.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内植物种类丰富,数量较多,红松纯林内的植物种数仅为人工阔叶红松混交林的42.31%,50.00%,植物总数量也只有人工阔叶红松林的18.15%,11.67%.人工阔叶红松林各层次的物种多样性均高于红松纯林:色赤杨-红松、白桦-红松混交林乔木层中物种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3,0.69;灌木层为2.30,2.35;草本层为1.62、1.28;而红松纯林分别为0,1.81,0.69.同时人工阔叶红松林各层次的均匀度指数也高于红松纯林.  相似文献   

4.
小麦散装粮堆昆虫群落组成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报道了小麦散装粮堆昆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利用粮虫陷井检测器检测,共获得432个检测样。据捕获储粮昆虫及螨类初步分类统计,当年入库小麦散装粮堆仓库昆虫计有13种,优势种群为玉米象,占捕获总虫量的87.5%,次要种类有麦蛾、书虱、腐嗜酪螨、麦蛾萝蜂。本文还报道了仓虫群落昼夜活动动态,垂直分布及种间相互关系。根据 Shannon—Wiener(1949)关于测量多样性及均匀度公式:多样性指数 H′=-sum from i=1 to S P_iI_nP_l,均匀度J′=H′/(I_nS)测量了仓虫均匀度 J′,多样性指数 H′。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散装粮堆50—100厘米和100—150厘米粮堆区间,仓虫群落均匀度和多样性较高,说明小麦散装粮堆中部区域仓虫群落组成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湿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分布不均,水分补给差,土壤盐碱化,植被稀少,逆向演替.由于新生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在这种土壤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植被以草甸为主,天然植被主要有湿生植被和盐生植被两种类型,包括10余种群落;其特点是群落稳定性差,种类组成单调,植被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由此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不稳固,生态功能脆弱.进行生态修复应当因地制宜,保障水源补给,保护原生植被,并进行人工辅助繁育更新,引种和选育耐盐植物,增加植被种类,提高植被覆盖率.  相似文献   

6.
对高寒阴湿地区节肢动物种群在冬、春油菜田群落变化规律进行了调查,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3个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冬、春油菜田节肢动物有39个种,隶属于11个目,29科,主要以鞘翅目、膜翅目和双翅目为主,占62.07%,冬、春油菜节肢动物群落组成不同,其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随着不同的生长发育期而呈动态变化,冬油菜区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DMA)呈交替变化,它们的均匀度指数(E)〉0.4。油菜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分布不同的节肢动物种群,其群落优势种为跳甲、茎象甲、蚜虫、潜叶蝇。  相似文献   

7.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体系及在幼龄林抚育改造中的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介绍了近自然森林经营理论及其在北京密云县不同植被区域的人工林近自然化经营试点研究成果.研究内容包括近自然的森林经营计划调查、群落生境制图及经营计划、目标树单株木林分施业体系等技术应用.结果表明,在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的基础上,近自然森林经营具有投入成本低、抗灾害能力强的特点,能使森林同时发挥其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根据北京市小西山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特点,从森林土壤种子库、林窗、生物多样性、粗木质残体以及混交林树种间营养竞争等方面,研究了现有人工林对干扰因素的反应,探讨该地区森林生态恢复的途径和方法.主要结论有①人工林具有一定储量的森林土壤种子库,但组成比较简单,恢复更新能力十分有限.②在人工针叶林中,以人为砍伐形成的林窗最为普遍.林窗主要由一株形成木形成.③粗木质残体主要为倒木和枯立木.CWD腐解后可导致土壤酸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全N量、速效P和速效K明显增加.④不同人工林群落中,槲树和华山松林的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nner指数较高.草本层对群落多样性的贡献大于灌木层和乔木层.建议对林窗、粗木质残体和抚育剩余物进行保护.在改造林分时,可引入多的混交树种,并注意保留一些非人工树种如构树、黑枣、蒙桑等树种,促使人工林逐渐向半天然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神木北部矿区不同采煤塌陷年限下植物群落演变特征,探讨采煤塌陷过程中植物群落的响应及其机制。结果表明:(1)神木北部矿区植物生长型构型以一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为主,乔木、灌木植物较少。塌陷1~2a一年生草本和旱生和旱中生植物比例显著增加,小灌木和半灌木的比例降低;(2)采煤塌陷初期植物群落物种数、盖度、生物量、物种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下降,并在塌陷2年达到最低;(3)随着塌陷年限的增长,沉陷区上述植被群落指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在自然恢复条件下塌陷10a后仍未恢复至未塌陷地群落水平。综合表明采煤塌陷对植被群落的损害具有一定延续性。  相似文献   

10.
矿山生态修复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之一,基于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采用生物、工程等措施对矿山开发过程中导致环境破坏的问题进行修复,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到原先状态,趋于生态平衡的过程.文章对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的矿山生态修复的工程技术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分析了绿化植被的选取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东北自然发酵酸菜中细菌群落结构,本试验采用454 FLX+平台对东北地区传统自然发酵的16份酸菜汁样品中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测序。通过454焦磷酸测序,共得到302327条有效序列。计算Chao 1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对样品菌群的Alpha多样性进行评价,发现松原和大庆样品的细菌群落具有较高的丰富度。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省份样品中存在交叠细菌物种,但含量极低。Heatmap图显示各省份的优势菌属各不相同。样品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大庆、黑河和松原样品中乳杆菌含量超过50%,黑河样品中乳杆菌含量高达69.6%。KEGG统计结果表明高纬度地区存在着一定数量的耐寒细菌。此外,本试验首次在发酵食品中发现污蝇解壳杆菌属细菌(wohlfahrtiimonas),显示出高通量测序技术相对传统纯培养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对南京储烟昆虫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4月到1993年4月对南京仓储烟叶及露天垛储存烟叶上的昆虫群落进行了研究。从分类类群及生态功能上对这两类昆虫群落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估计出了它们各自包含的物种数及最大可能漏查的物种数,确定了常见种和优势种;计算和分析了这两类群落物种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和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对储烟昆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也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最后研究了储烟昆虫群落的季节格局,并组建了群落及优势种的消长模型。  相似文献   

13.
人工固沙林在达到数量成熟后,防护成熟期也随之而至.解决人工固沙林更新的技术问题是实现沙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课题.以人工造林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为辅,是保护、恢复沙地植被、增加森林资源、加速沙地植被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洋河酒醅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9~15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3号、4号、11号、14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1.68~2.35之间。发酵前期,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发酵第25天时到达最大值,之后多样性指数下降并保持相对平稳,第60天时有所回升;相似性指数除第1天和第10天样品细菌群落的相似性指数为0.64,第40天和第50天细菌群落的相似性指数为0.79外,其他样品间的相似性指数均在0.60以下,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边中位置不同发酵时间酒醅样品细菌群落间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风干肉制品中细菌的多样性及其微生物的安全性,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风干肉制品中细菌16S rRNA V4区基因序列,进而比较不同风干肉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组成及多样性差异。结果显示,14 个样品共获得466 975 条有效序列,975 个操作分类单元。多样性分析表明,自然发酵风干肉中具有高度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微生物群落组成分析表明,自然发酵样品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39%)、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0%)、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14%)为优势菌门,所占比例都超过了10%,人工调控样品中Firmicutes(92%)为优势菌门。在自然发酵和人工调控肉制品中分别鉴定出241 个和102 个细菌属,细菌多样性在属的水平上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加深了对风干肉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认识,为保证风干肉制品的质量安全、提高风干肉制品的品质、优化风干肉的生产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 PCR-DGGE 技术研究了洋河酒醅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发酵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有酒醅样品均出现 9~15 条较清晰的条带,其中第 3、4、11、14 号条带在所有样品中均有检出,且优势度较高;所有样品生物多样性指数都在 1.68~2.35 之间,发酵前期,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发酵第 25 天时到达最大值,之后多样性指数下降并保持相对平稳,第 60 天时有所回升;相似性指数除第 1 天和第 10 天样品细菌群落的相似性指数为0.64,第 40 天和第 50 天细菌群落的相似性指数为 0.79 外,其他样品间的相似性指数均在 0.60以下,表明在发酵过程中,边中位置不同发酵时间酒醅样品细菌群落间的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在最近几年当中,我国在林业建设方面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减少土地沙漠化,保护天然林等等,在这基础上使用了科技手段,保护森林方面有了明显的改善,使分布在我国各地的自然林在数量和质量上有了一定的提高,为各区域的林业和经济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以小果油茶分布区的15个居群为研究对象,测定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组分等12个性状指标,探究不同数量性状的频率分布及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2个性状的众数频率相差不大,亚麻酸、硬脂酸及含油率数量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其余性状数据分布大多数在平均值附近,形成高窄尖峭峰.小果油茶种仁含油率及脂肪酸性状多样性指数较大,变异程度高.不同性状的平均多样性指数2.912 1,15个居群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576 7.小果油茶含油率及脂肪酸性状及其多样性指数与生态地理因子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且不同性状受地理生态因子影响也不同.在二元三次趋势面分析中,只有饱和脂肪酸及棕榈酸多样性指数与经纬度变化趋势呈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扩增子测序技术,探究了烟草青枯病不同发病阶段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变化趋势,旨在为明确微生态-青枯病互作关系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青枯病烟田根际土壤细菌群落Sobs、shannon指数和OTUs数量于烤烟移栽后75 d和100 d显著降低,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变化。一些致病微生物(RalstoniaFusarium等)和有益微生物(SphingomonasGemmatimonasPseudomonasLysobacterStreptomycesTrichodermaGibberellaChaetomium等)的相对丰度在青枯病发生阶段明显升高。与移栽前相比,属水平上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于移栽后75 d和100 d,真菌群落结构于移栽后50 d和75 d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传统自然发酵酸肉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与风味品质的关系,采用Ion S5 XL测序平台,对4 种传统自然发酵酸肉中细菌16S rDNA 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分析等手段揭示酸肉细菌群落结构及其风味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样品获得序列数平均为110?395?条。4?种酸肉样品中总体细菌群落包含11?个门,其中厚壁菌门占绝对优势,约占总细菌群落的83.73%~98.92%,其次是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主要优势菌属为乳杆菌属、魏斯氏菌属和乳球菌属。利用SPME-GC-MS从酸肉样品中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包括酸类、醇类、醛类、酯类、酮类、萜烯类等化合物共126?种。各样品之间的菌属丰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菌群组成与工艺密切相关,而菌群种类和数量影响产品风味。与传统方法相比,高通量测序得到的细菌多样性信息更接近于样品微生态,能够全面解析自然发酵肉制品酸肉的细菌多样性,为传统食品的现代化改造和质量安全控制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