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墙材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结合综合利用赤泥等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墙材研究的工作实践,对现有制砖工艺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传统烧结工艺与现代双免工艺具有较明显的互补性,从制砖原料和工艺性能之间内在联系的研究出发,针对工业废渣大都具有硅酸盐结构,塑性较差,但活性较好,适宜压制成型,既可烧结,又可自然养护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兼有两种工艺特点的复合工艺。  相似文献   

2.
钢渣作为钢铁工业的典型固废,长期以来难以得到大规模消纳利用。本文以钢渣、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采用多重激发技术制备轻质墙材;研究原料配方、钢渣微粉的比表面积、激发剂种类及用量、养护制度等因素对样品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XRD、SEM分析研究胶凝体系的水化机制。结果表明:适当提高初期养护温度、增大钢渣微粉比表面积和加入激发剂均能提高样品的抗压强度。采用模数为1.2的水玻璃溶液作为碱性激发剂,在钢渣微粉、粉煤灰、熟料粉、石膏粉配比为70∶10∶15∶5,碱性激发剂和硫酸铝用量均为固体混合料的2%,钢渣微粉比表面积为516 m2/kg条件下,50℃初期养护7 d后自然养护,样品的密度为821 kg/m3,28 d抗压强度可达3.98 MPa,主要指标满足《建筑用轻质隔墙保温条板》(GB/T 23450—2009)规范要求。在多重激发下作用下,产生大量的C-S-H和AFT会联结其它水化产物组成一个致密的整体,大幅度提高胶凝体系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试验数据说明,利用本厂烧结法赤泥和自备电厂粉煤灰,生产免蒸免烧砖是可行的,试验砖的抗折抗压强度已达到或超过了国家建材局颁布的7.5级非烧结普通粘土砖标准。是我厂大规模利用工业废渣的又一新途径,对其它氧化铝厂治理废渣危害亦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中铝山东企业赤泥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被国家工信部、国家安监总局确定为全国尾矿综合利用示范工程。中铝山东企业高度重视氧化铝赤泥的综合利用,将赤泥综合利用作为重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力推进赤泥综合利用。同时,该企业依托全国循环经济技术中心和赤泥综合利用产业园,先后进行了"利用赤泥生产新型墙材、路基材料研究""混合半干法自凝堆存拜耳法赤泥技术研究""赤泥制备新  相似文献   

5.
采用微波造孔活化技术,在不添加造孔剂的情况下,对赤泥实现造孔活化和强化来制备新型吸附材料。利用XRD、SEM、FTIR等手段对制备的吸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粒状赤泥经活化后,孔道清晰,所制备的吸附材料为多孔制,表面具有更多的吸附活性孔位。  相似文献   

6.
赤泥综合利用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赤泥的性质、化学成份及物相组成,综合评述了国内外赤泥综合利用的多种途径,并指出赤泥作为水泥工业原料是今后赤泥综合利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电解铝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氧化铝需求量增长明显,氧化铝产量不断走高.制铝工业提取氧化铝时产出的大量工业废渣(赤泥)对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文章对赤泥综合利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详细介绍了赤泥用于建筑材料制备砖块、水泥、微晶玻璃、用于环境治理以及提取赤泥中有价金属元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最...  相似文献   

8.
烧结法赤泥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元素快速分析、X-衍射(XRD)、激光粒度分析及热分析(DSC-TGA)等方法,对焦作中州铝厂烧结法赤泥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粒度及熔融温度等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以期揭示其本身特性与用途之间的相关关系,为烧结法赤泥综合利用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烧结法赤泥中CaO、SiO2和碱含量较高,熔融温度低于1200℃,其主要矿物组成为方解石、硅酸铝钾、α-硅酸二钙及铝酸三钙,因此,可以作为烧结砖、免烧砖的主要原料及道路基层材料;其颗粒比较细,具有比较发达的比表面积,可以用作吸附剂应用于环境保护中。  相似文献   

9.
赤泥矿中的稀土元素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目前较常用的稀土元素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分别探讨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并着重研究了采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来测定赤泥矿中的15种稀土元素的方法,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用来检测稀土元素可行有效、方便快捷、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0.
以平果铝赤泥为例 ,试验了赤泥的固化方法和固化体性能 ,结果表明 :以粉煤灰为改性剂 ,石灰和SM材料为固化剂 ,固化后的赤泥硬化体具有独特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从赤泥中回收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了从赤泥中回收铁的意义及赤泥的物质组成,着重介绍了国内外从赤泥中回收铁的研究现状。由于原铝土矿与氧化铝生产工艺不同,赤泥中铁含量也各不相同,应根据赤泥的特点,采用相应的工艺对其中的铁进行回收。  相似文献   

12.
王立庆 《钢铁》1989,24(8):64-67,63
我国利用转炉钢渣配制水泥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按GBn164-82标准规定,熟料掺量不得超过20%作激发剂用,从而使以钢渣和矿渣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水泥性能不良,即凝结时间缓慢、早期强度低、28天强度在325号以下。作者为提高水泥性能、大量利用钢渣,在调研基础上,总结生产经验,提出以熟料为主要原料、钢渣代替部分水渣作为双掺混合材生产水泥的建议;并用许多数据论证了钢渣作为双掺混合材生产普通混合材水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赤泥的硫酸高压浸出液的性质,进行了P204萃取试验研究。通过考察萃取剂体积分数、萃取温度、水相中硫酸浓度等因素对钪、铁萃取分离的影响,得出了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35℃,水相硫酸浓度4 mol/L,萃取剂体积分数5%,O/A=1∶3,萃取时间15 min,转速230 r/min,10级萃取;在最佳条件下,钪、铁分离效果较好,钪萃取率为92.10%、铁萃取率为1.13%。负载有机相经10级4 mol/L盐酸洗涤,杂质Fe的去除率为97.88%,钪损失率为0.24%;这表明P204能够很好地将萃取原液中的钪与杂质金属铁分离。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和生产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州分公司多年的生产实际经验,详细阐述了絮凝剂在烧结法赤泥沉降过程中的配制与使用,对同行业推广应用和节能降耗有着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赤泥的絮凝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用高碱性介质法得到的赤泥浆液进行絮凝沉降试验,结果表明,淀粉和A1000絮凝剂均可加速赤泥浆液的沉降速度,A1000的絮凝效果更好。当溶出时CaO的添加量为矿石质量的8%,浆料稀释至总Na2O质量浓度为350g/L,加入的A1000絮凝剂的质量为干赤泥质量的8%时,分离效果较好。赤泥浆料中碱学提高,赤泥沉降速度减小;CaO添加量增大、矿粉的粒度增大,赤泥沉降速度增大。pH小于14时,赤泥胶粒表面带负电;pH升高,赤泥颗粒迅速失去电荷。絮凝剂的加入有助于通过吸附架桥而加快赤泥沉降。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从氧化铝厂所产赤泥中酸浸回收钛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次盐酸浸出,终点pH值为3时,脱钙率达到80%;二次硫酸浸出时,在硫酸浓度6mol/L、浸出温度80~95℃、浸出时间3h、搅拌速度100r/min的条件下,钛的浸出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7.
赤泥中钪的浸出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从某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富钪赤泥中酸浸钪的动力学,建立了钪的酸浸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90℃、赤泥颗粒直径65~80μm、液固体积质量比3∶1、反应时间3 h条件下,钪浸出率达85%以上;钪的酸浸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芯模型,动力学方程为1-(1-xB)2/3-2/3xB=2.156e-17.8/RTt,活化能为17.8 kJ/mol,反应主要受固膜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8.
经文波  梁涛 《河南冶金》2022,(2):1-3+56
加强固废资源高效回收利用是冶金工业的发展方向之一。本研究采用直接还原方法从赤泥中提取铁粉,以便于进一步提高低品位赤泥固废资源的利用率。对配煤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磁选强度按照四因素三水平设计正交实验L9(34),实验发现配煤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磁选强度都会影响铁粉品位、铁回收率;影响因素由强至弱顺序为焙烧温度→磁选强度→焙烧时间、配煤比;以赤泥配煤12%、焙烧温度1 100℃、焙烧时间35 min、磁场强度3 000 Oe提铁效果较好。进一步优化实验得出:以赤泥配煤12%、焙烧温度1150℃、焙烧时间30 min、磁场强度3 000 Oe效果最好:铁粉品位96.34%,铁回收率96.46%。  相似文献   

19.
赤泥利用的近期研究动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赤泥的综合利用是铝工业者们多年来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内近年来赤泥综合利用的研究动态,并对今后赤泥利用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富铌赤泥进行铌的碱浸工艺条件研究,考察赤泥粒度、氢氧化钾浓度、浸出温度、液固比对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赤泥粒度-80μm,氢氧化钾浓度6mol/L,温度260℃,液固比61时,铌的浸出率可达到85%以上。铌的碱浸过程符合收缩未反应芯模型,浸出反应的控制步骤是固膜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