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6-2011年鲜蛋及蛋制品中重金属铅污染监测结果,了解广州市市售蛋及蛋制品铅污染状况。 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广州市12个区中选择肉菜市场,超市,餐饮单位,零售店,批发点、流动摊贩6大类采样点,分阶段抽取518份蛋及蛋制品样品进行重金属铅元素检测。 结果 518份样品进行重金属铅检测,合格479份,合格率92.47%。其中皮蛋合格率为93.85%(168/179),检出率为62.57%(112/179),鲜蛋合格率为93.13%(217/233),检出率为63.52%(148/233),咸蛋合格率为88.68%(94/106),检出率为58.49%(62/106)。 结论 广州市蛋及蛋制品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铅污染,重金属铅超标率为7.53%,检出率达到62.16%,需要有关部门加强监测,追查超标样品来源,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市售蛋及蛋制品中出现铅超标样品。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 了解北京市密云区6类食品中铅污染状况。 方法 2013~2015年在辖区内农贸市场、超市、食品店和种养殖基地随机抽取6类共365份样品,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含量,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进行评价。 结果 6类食品样品中铅的总超标率为1.37%,其中生畜肝的铅检出率及超标率最高,分别为100% 和16.67%。其他5类食品无超标样品。 结论 北京市密云区6类食品中铅的总体超标率较低,生畜肝中铅污染水平相对较高,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食品中铅污染的暴露量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2004-2006年深圳市各类食品中铅污染水平,根据每标准人日各类食物的撮入量数据,评估深圳市民铅暴露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中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研究方法,制定深圳市食品污染物监测工作方案,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食品中铅的含量,并按2002年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调查中各类食物的摄入量与实测食品中铅的含量相乘得到食品中铅的实际摄入量.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推荐的暂定每周允许摄入量(FIWI)值评价深圳市居民膳食中铅摄入的安全性.结果 12类食品中铅的均值为0.013~1.568 mg/kg,除粮食、水产品、豆制品外,其余食品铅的检测值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以蔬菜及蛋制品上升的幅度最大;三年来深圳居民膳食铅的一般摄入量及占暂定每周允许摄入量(PTWI)的百分比分别为:96.11μg (44.85%)、106.16 μg(49.54%)和101.42 μg(47.33%),但膳食铅的偏高摄入量及占PTWI的百分比分别为:362.85 μg (169.56%)、408.32 μg(190.80%)和393.99 μg(183.85%);膳食中铅主要来源为粮食、蔬菜、畜肉和蛋及蛋制品(占80%以上).结论 深圳市食品中铅的平均暴露量是安全的,但偏高暴露量超过PTWI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5.
食品铅污染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铅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重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十分普遍。铅及其化合物是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重要的原材料,应用于冶金、印刷、军事、医学、电子、陶瓷、颜料工业中,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对食品造成污染。人们摄取含铅食品后,经食物和饮水进入消化道的铅有5%~10%被人体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十二指肠,吸收量的多少由铅浓度的大小决定,吸收的铅一部分经肝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另一部分通过胆汁分泌进入肠道由粪便排到体外。进入血液中的铅形成可溶性磷酸氢铅和甘油酸铅,其中96%迅速与红细胞结合,4%留在血浆中与血红蛋白相结合,通过血液循…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2006—2011年蛋及蛋制品铅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6-2011年鲜蛋及蛋制品中重金属铅污染监测结果,了解广州市市售蛋及蛋制品铅污染状况.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广州市12个区中选择肉菜市场、超市、餐饮单位、零售店、批发点、流动摊贩6大类采样点,抽取518份蛋及蛋制品样品进行重金属铅元素检测.结果 518份样品进行重金属铅检测,合格479份,合格率92.47%.其中皮蛋合格率为93.85%(168/179),检出率为62.57% (112/179);鲜蛋合格率为93.13%(217/233),检出率为63.52% (148/233);咸蛋合格率为88.68%(94/106),检出率为58.49%(62/106).结论 广州市蛋及蛋制品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铅污染,重金属铅超标率为7.53%,检出率达62.16%,有关部门应加强监测,追查超标样品来源,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市售蛋及蛋制品中出现铅超标商品.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了解<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实施后,2008年和2010年广州市超市食品营养标签标示情况,分析现状、提出建议.通过现场调查方法,对广州市12个超市6大类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标识状况进行调查.2008年和2010年食品营养标签的总体标识率分别为56%和60%,不同类别食品,不同规模超市标识率有较大差别.与2008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部分食品中镉的污染状况。方法按照GB/T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方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镉含量。结果2008-2009年共监测248件样品,镉的检出率为74.19%,超标率为6.45%。结论大兴区各类食品中都检出镉,说明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需要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9.
通过监测吉林省2001~2004年6个地区食品中铅、镉含量,了解铅、镉的污染状况,并提出铅、镉可能的污染来源.按照国家标准方法GB/T5009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铅、镉含量.2001年~2004年共监测13类917份食品中铅、镉含量,铅超标率为9.49%,镉超标率在6.24%.结果显示目前食品中铅、镉污染不严重,但由于各类食品中铅、镉都有检出,说明存在不同程度的积累,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2004-2007年肇庆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肇庆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水平,初步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工作手册,2004-2007年采集4个监测点的5大类食品(生肉、熟肉、水产品、生吃水产品和生吃蔬菜)共计325份,对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4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325份食品样品中,检出致病菌27株(8.31%)。其中沙门菌16株(4.92%),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0株(3.08%),大肠杆菌O157∶H7未检出,80份水产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株(1.25%)。生肉的污染情况最为严重,检出率为11.35%,其次是熟肉,检出率为9.68%;水产品的检出率为5.45%,生食水产品的检出率为4.00%,生食蔬菜的检出率为2.56%。结论沙门菌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肇庆市食品的污染普遍存在。生肉、熟肉的污染尤为严重,是重要的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11.
320份市售熟肉制品的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市售熟肉制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一年内分四季抽取320份熟肉制品,依照国家标准进行检验和评价分析。结果共检熟肉制品320份(城区160份,乡镇160份),合格130份,总合格率为40.6%;菌落总数合格193份,合格率60.3%;大肠菌群合格149份,合格率46.6%;检出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33份,检出率10.3%。结论中山市市售熟肉制品被微生物污染的程度较为严重,总合格率偏低,不合格主要是大肠菌群。检出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提示要警惕熟肉制品引发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兴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方法:2006-2008年,采集大兴辖区內的10类食品,对沙门菌、大肠埃希菌0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茼和副溶血性弧菌等6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11.96%(67/560).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最高(6.79%,38/560),其次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57%,20/560)和沙门菌(11.61%,9/560).560份食品中均未检出大肠埃希菌0157:H7、空肠弯曲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生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30.67%,23/75),其次为生肉(15.29%,39/255)、鲜冻水产品(5.45%,3/55)和熟肉制品(2.67%,2/75).结论:大兴区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较为普遍,生牛奶、生肉类、鲜冻水产品及散装熟肉制品可能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牛肉干制品的卫生质量 ,探讨HACCP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进行了牛肉干加工过程中污染源消长规律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初步确定了原辅料的验收、蒸制、消除异物、称重装袋、微波杀菌为关键控制点 ,在实验性研究的基础上 ,制定出企业HACCP系统详细的实施计划。检验结果证明 ,该HACCP系统适合牛肉干加工过程的卫生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食品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方法按照GB/T4789─2003食品微生物检验标准方法进行检验。结果2002-2005年共监测了6类食品(590份)中的4种致病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检出致病菌57株,阳性率为9.7%,其中检出沙门菌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29株,未检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6类食品中生牛奶、生畜(禽)肉类产品致病菌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5.5%、14.5%;冰淇淋、水产品、散装熟食中也有检出,分别为5.0%、4.4%、1.9%;生食蔬菜中没有检出致病菌。结论生牛奶、生畜(禽)肉类产品是致病菌污染的主要食品,由此造成的二次污染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隐患,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三聚氰胺陆续在饲料和乳与乳制品中被检出,引起了公众对三聚氰胺的密切关注。为进一步了解三聚氰胺,就三聚氰胺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污染来源、危害及其检测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1997-2007年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广州市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7-2007年的食物中毒档案资料,建立数据库,归类统计分析。结果1997-2007年广州市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520起,中毒人数10103人,死亡41人,发病率为12.82/10万,平均中毒规模为19.43人/起;中毒起数和发病率总体呈阶段性上升趋势,但中毒规模呈下降趋势;中毒高发时间在5-10月份;中毒食物以动物类食品为主(52.69%);42.31%的中毒场所发生在集体食堂;致病因素以微生物污染为主(52.31%);中毒发生原因主要为生熟食品交叉污染以及原料污染或变质;引起中毒死亡主要原因为毒蘑菇和假酒中毒。结论广州市食物中毒预防与控制重点是集体食堂熟肉食品微生物性中毒;加强预防食物中毒宣教工作将有效控制误食有毒食物中毒死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广州市供应的可生食新鲜蔬菜的寄生虫及其虫卵污染的情况,以广州市近郊蔬菜种植园、各区农贸市场和部分饮食业单位为调查点,采用询问调查和现场采样方式,用清水沉淀法检验寄生虫虫卵。共检测了8种365份可生食蔬菜,总检出率21.37%,寄生虫及虫卵中,蛔虫卵检出率为4.93%,钩蚴检出率为11.23%。饮食业制作可生食蔬菜成品的检出率达7.14%。广州地区可生食新鲜蔬菜寄生虫检出率偏高,生食蔬菜有一定危险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