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影响香料烟糖和烟碱含量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遗传、土壤、栽培和调制方面对影响香料烟糖和烟碱含量因素的报道进行了综合分析。文中指出,香料烟的糖含量呈超显性遗传,而烟碱含量呈现完全显性遗传,并且总糖含量受加性效应的影响。土壤水分、土壤pH值、土壤类型对香料烟糖和烟碱含量均有影响。糖含量与施氮量呈负相关,烟碱含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增加磷钾肥对烟碱和糖含量有影响。不同的采收方式和不同的调制措施对香料烟叶片中糖和烟碱含量均有影响。因此,可从栽培措施和调制措施等多方面对烟碱和糖含量进行综合调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国内香料烟香气质差、颜色深等问题,笔者在采收过程中对不同成熟度烟叶的生育期、外观特征及调制后性状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观察分析,以探讨香料烟的成熟特性,为香料烟的适熟采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香料烟陈化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与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香料烟陈化过程中烟叶化学成分和品质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香料烟在陈化过程中烟叶淀粉、总N含量呈现出小幅度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有所下降,烟碱含量明显下降,还原糖含量表现为陈化前期下降而中后期有上升的趋势,不同香型、不同部位香料烟之间在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感官评吸结果表明,香料烟在陈化过程中总体感官质量及香型特征、香气质量、浓度、杂气、刺激性、余味和燃烧性等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通过陈化过程,不同风格香料烟特有的属性特征充分显现。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生态区沙姆逊香料烟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筛选适宜产区和工业合理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沙姆逊香料烟化学成分差异明显,云南和四川沙姆逊香料烟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高于浙江和土耳其,烟碱含量显著低于浙江和土耳其,而且四川与云南沙姆逊香料烟糖和烟碱含量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云南沙姆逊烟叶具有较高含量的苹果酸和柠檬酸,浙江沙姆逊具有较高的草酸含量;土耳其AB 级香料烟草酸含量明显高于国内香料烟,非挥发性有机酸总量生态区间和品种间差异较大。烟叶感官质量浙江沙姆逊最好,云南次之,四川最低;国内沙姆逊香料烟中、上部烟叶感官质量总体低于土耳其AB 级烟叶。  相似文献   

5.
云南和新疆香料烟含氮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云南、新疆两地区各等级香料烟总氮、不溶性氮、水溶性氮、总生物碱氮、总挥发碱氮和氨态氮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新疆香料烟各含氮组分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云南香料烟,其中,总生物碱氮的平均值前者是后者的5倍,总挥发碱氮的平均值前者是后者的1.95倍;两地香料烟含氮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均随颜色的不同而变化,新疆香料烟表现较明显,即深棕色烟叶>正黄色烟叶>桔黄色烟叶,而云南香料烟颜色较浅的烟叶含氮组分的质量分数较高,但差异并不显著;颜色相同时,两地的香料烟各种氮的质量分数与烟株部位均有较强的相关性,即上部烟叶>中部烟叶>下部烟叶.  相似文献   

6.
氮用量对香料烟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盆栽与大田试验 ,研究了不同氮 (N)用量对香料烟生育期内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氮用量的增加 ,各时期鲜叶中叶绿素、游离氨基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呈增加趋势 ,调制后烟叶总氮、烟碱、蛋白质、钾含量随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还原糖的含量则以施氮量 30kg hm2 的处理较高 ,氮用量对氯离子含量影响不明显 ;调制后烟叶中测定出的 33种香气物质总量以施氮量 15~ 30kg hm2 的处理较高 ,不施氮的处理最低。  相似文献   

7.
不同产地香料烟内在化学成分及致香物质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收集了国内外6个产地不同等级的香料烟样品,对其内在化学成分、必需营养元素和挥发性致香物质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香料烟中总糖含量为11.71%~32.18%,烟碱含量为0.59%~1.72%,淀粉含量为4.98%~10.65%,石油醚提取物为4.85%~6.50%;香料烟中单糖含量远高于双糖,在双糖中蔗糖含量较高,调制后的烟叶中几乎不含麦芽糖;几种必需营养元素在不同产地香料烟中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这些元素与香料烟中糖和烟碱含量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不同产地香料烟内含有的致香物质成分大体上一致,但在含量上却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几项栽培措施对香料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揭膜中耕、栽植方式和烯效唑喷施等措施对香料烟生长和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揭膜中耕和烯效唑喷施可促进茎的横向生长,降低株高,减小叶面积;栽植方式对香料烟生物学性状影响不大。这些措施可增加烟株干物质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和根冠比;烟叶总糖含量降低,烟碱和钾含量提高,内在化学成分得到改善,糖碱比趋于协调。与对照相比,揭膜中耕后,烟叶产值提高16.9%,烯效唑喷施浓度以15 mg/kg效果最好,其产值提高7.6%。   相似文献   

9.
光质对烤烟品质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太阳光谱组成变化对烤烟品质指标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采用不同颜色的滤光膜创造不同光质环境,研究了光质对烤烟外观品质、内在化学成分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覆盖不同颜色滤光膜可明显改变太阳光谱中可见光不同波段的组成比例;红色和黄色膜相对降低短波光的组成比例,提高长波光比例;白色膜降低所有波段光的组成比例;蓝色膜相对降低长波光的组成比例;②不同光质处理对烤后烟叶颜色(色域、纯正度、均匀度等)的影响较大;③不同光质处理均明显降低烤后烟叶的淀粉含量,一定程度提高钾氯比值;红色膜明显提高烤后烟叶的总植物碱含量,并降低糖碱比值;④蓝色膜处理相对提高烤后烟叶的β-胡萝卜紊含量,所有处理均相对降低烟叶的叶黄素含量;⑤总植物碱与短波光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类胡萝卜紊则与短波光呈显著正相关,与长波光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田间试验探讨了施用不同种类钾肥对香料烟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氯化钾和硫酸钾均能显著提高香料烟烟叶的产量;同时还能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主要表现在一级和二级烟叶比例的增大,烟叶含钾量、总糖量、施木克值及K/Cl比值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完全施用氯化钾处理的烟叶含氟量(0.93%)接近1.0%的临界值,这有可能降低烟叶的燃烧性。试验还表明:香料烟烟叶的含氟量与主要生育期土壤的含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这对生产上确定氯化钾的适宜用量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缓解香料烟产区硫酸钾供应紧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不同烘烤工艺对云烟87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江西省多雨生态条件下主栽烤烟品种云烟87的烘烤工艺操作,采用智能控制烘烤箱模拟密集烘烤条件开展了不同烘烤工艺对其烘烤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烘烤工艺相比,针对多雨烟区烟叶烘烤特点的优化烘烤工艺有利于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提高总糖、还原糖含量和烟叶中质体色素的降解比例,对其他矿质元素含量等无明显影响。烟叶外观质量得到改善,烟叶等级结构、均价和上等烟叶比例有所提高。对烟叶感官评吸质量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特别是在杂气、刺激性和余味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气流运动方向密集烤房与普通烤房对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两种不同气流运动方向密集烤房与普通烤房在烤后烟叶质量、烘烤成本、产值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密集烤房在烤后烟叶质量、烘烤成本等方面较普通烤房具有明显优势,在两种不同气流运动方向密集烤房中,又以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较优越。  相似文献   

13.
不同烘烤方式烘烤过程中烟叶表面腺毛分泌物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不同烘烤方式对烘烤过程中烟叶表面腺毛分泌物含量变化与损失的影响,选择了传统普通烤房、挂竿密集烤房、散叶密集烤房和框装密集烤房等4种烤房类型,采用GC-MS定性,GC-FID定量的方法,分析烟叶表面腺毛分泌物含量。结果表明,挂竿密集烤房和散叶密集烤房烤后烟叶腺毛分泌物总量分别约为传统普通烤房的50%和60%,并且损失主要发生在干筋期。框装密集烤房烤后烟叶腺毛分泌物总量与传统普通烤房相当。因此,框装密集烤房是解决目前挂竿密集烤房烟叶香气量损失较大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气流运动方向密集烤房烟叶烘烤质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气流上升式与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的烟叶烘烤质量差异,开展了烟叶烘烤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烤后烟叶色度更好,结构更疏松,上等烟比例要高得多;"两糖差"较小,后熟程度高;感官质量更好;中性、碱性香气成分和香气物质总量更丰富;香气指数B值更高,其烟叶烘烤质量好于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  相似文献   

15.
主动式自动控制烤房研制与试验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前我国烤烟生产上推广的多为自然气流上升(下降)式烤房,气流自然上升(下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升温、排湿的灵敏性。主动式烟叶烘烤自动控制系统在地洞进风口、天窗上安装有动力通风排湿设备并应用模糊控制理论,将PID控制和单片机技术引入,将不同品种、部位烟叶烘烤工艺曲线固化于单片机芯片中。在烟叶烘烤过程中,对实时监测结果进行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实现了烟叶烘烤全过程的自动控制。与普通烤房相比,烤后烟叶色泽饱满,鲜艳,叶片颜色均匀,上等烟比例提高8.8个百分点,每千克干烟均价提高0.93元,并且大幅度降低烘烤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提高了烟叶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烤烟密集烘烤过程中阶梯升温变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热式温湿度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烤烟密集烘烤过程中阶梯升温变黄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阶梯升温变黄处理的淀粉酶活性在变黄期和定色期出现了2次活性高峰,且淀粉酶活性高于对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在烘烤过程中表现为先降低再升高又降低趋势,且其酶活性比对照变化幅度小,相对较稳定;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幅度大于对照,降解较彻底。阶梯升温变黄处理淀粉降解较快,整个烘烤过程中其淀粉含量均低于对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积累也较多;总氮和烟碱含量烤后略有升高,与对照差异不大。总的来看,阶梯升温变黄处理的生理生化表现更有利于烤后烟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烤房纳米功能涂料在烟叶烘烤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烤房纳米功能涂料在密集烤房和普改密烤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使用烤房纳米功能涂料平均每房烟可缩短烘烤时间14.89h;每kg干烟节煤0.69kg,节电0.14度;降低烤烟的鲜干比;提高烤后烟叶的上等烟比例5.11个百分点,均价提高0.58元/kg;可增加烟叶还原糖和淀粉含量,降低烟碱含量;提高烟叶香气质和香气量,减少刺激性。同时也发现,烤房纳米功能涂料的使用效果因烤房类型、烘烤技术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烤房对云烟85烟叶烤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不同类型烤房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进行了普通烤房(C1)、普改密烤房(C2)及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C3)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烤房调制的相同部位烟叶收缩率、含梗率均为C1>C2>C3,而叶片厚度和单叶重为C3>C2>C1;C1调制的下部叶、C3调制的中上部叶的外观质量略差;C1调制的下部叶化学成分最不协调,而C2与C3的下部叶化学成分接近,中部叶为普C2>C1>C3,上部叶为C1>C2>C3;C1调制的下部叶评吸品质最低,C2最高,中上部叶评吸品质为C2>C1>C3;烟叶综合外观品质、化学成分及评吸品质为C2>C1>C3;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指标为C3>C2>C1.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箱,研究了不同烘烤条件下烤烟叶片中主要化学组成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烘烤过程中,烟叶的失水速度呈变黄期小,定色期大,干筋期小的规律性,干物质的烘烤的前半段损失多,中后期烤时间延长,烟叶内淀粉、蛋白质、不溶性氮、烟碱含量下降,还原糖、总氨基酸和Amadori氨基酸含量上升;低温变黄快速定色条件下,烟叶失水速度较慢,干物质损失量较多,淀粉、蛋白质等降解充分,还原糖、总氨基酸、Amadori氨基酸含量较高,而且变黄温度对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效应比定色期升温速度对其影响效应大。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烟叶采收烘烤过程中劳动强度大、用工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烤烟活动箱式装烟框以及配套使用的烟叶运输、上炕提升装卸装置。利用活动箱式装烟框装烟烘烤,可以在烟叶采收后直接装框,无编捆烟叶过程,避免鲜烟叶因编捆、反复装卸等造成破损、残伤。采用半自动化提升装置,可以简化烟叶上炕流程,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劳动用工成本。采用该设备与常规挂竿烘烤、散叶堆烤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装置可实现烟叶成熟采收、上炕烘烤等操作,每烘烤出1 kg干烟叶劳动用工成本分别比挂竿烘烤、散叶堆烤降低56.95%和23.81%。与挂竿烘烤相比,减少能耗成本0.38元/kg干烟叶,减少劳动用工成本1.27元/kg干烟叶,总成本降低1.65元/kg干烟叶;与散叶堆烤相比,总成本降低0.28元/kg干烟叶。该设备操作简便,实现了烟叶运输、上炕过程的半自动化,有效提升了烟叶烘烤机械化作业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