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研究生教育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在扩招形势下,如何确保并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是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这一问题,分析目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探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1-3
立足于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硬软件条件相对不足的现状,从以科研素养养成为根本点、强化课程教学对能力培养所起作用、以横向课题为科研实践能力培养主渠道等方面,探讨了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9)
随着研究生招生数量日益增加,以及社会需求的多样化,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个性化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希望通过制订有针对性的个人培养计划,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助力研究生个性化成长。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同济大学和普渡大学为例,从研究生的招生方式、教学模式和科研培养等几个方面对中美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提高我国研究生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建立研究生培养督导制的合理性分析,以及对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缺乏监督而出现的质量问题分析,提出了要建立、实施和完善督导制,将其作为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发挥其在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作者分析了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 ,指出必须严格控制招生规模 ,改革招生考试制度 ,加强课程与教学改革 ,严格评审学位论文和提高导师队伍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为例,分析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全日制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了研究,以有效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
针对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需求,笔者通过利用"三明治"式人才培养平台和国际交流创新平台来培养研究生,有效提高了研究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所培养的研究生成为了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高、精、尖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学生职业规划、毕业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工程管理专业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将以成果为导向的理念运用于学科思政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的典型专业课程进行思政元素发掘、思政教育手段发展,形成了以思政评价指标点支撑思政毕业要求的学科思政教育体系构建思路,达到了多课程间思政教育协同共进的目标。通过“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定量评价方法,形成了可持续改进的闭合环节,旨在提高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思政教育质量,并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运筹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注重组织系统管理培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发展速度非常迅速。目前工程管理专业研究生运筹学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不科学,实践教学安排不足,成绩考核不科学等问题。结合多年的研究生教学和科研实践经验,文章提出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包括明确教学目的、合理确定和更新教学内容、丰富实例教学、加强运筹学软件教学,以及改进考核方式等,为推动工程管理及其他领域运筹学教学改革和培养优秀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新时代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已经从注重外延式增长进入强调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鉴于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质量评价是当务之急。重视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质量评价体现在4个方面,在评价主体上应实现从单主体评价向双主体交互评价转变;在评价视阈上应实现从“微观评价”为主向“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转变;在评价方式上应实现从“显性评价”为主向“显性与隐性相统一”转变;在评价维度上应实现从“静态评价”向“静态与动态相融通”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新工科时代教学背景下,专业知识的教授不应是孤立的,而应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联系。建筑美学课程应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以提升课程教学水平与质量、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立德树人为教学目标,为培养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专业课程的授课中,教师如何有效解决课程思政教育“碎片化”“生硬感”等问题,是实现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作用的根本。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整合并教授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正确的价值观。文章通过分析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布卢姆(Bloom)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课程思政内容层级构建的引导作用,从教育理论角度和课堂实施环节寻求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路径。结合城市设计课程的思政内容探索,提出了系统化构建课程思政的措施与方法,指出专业教师应从定位、认知和实践三个层面强化课程思政教学。 相似文献
18.
19.
十八大以来,国家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针对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以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结构抗震课程为例,通过分析课程思政的意义与目标,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三大核心理念,挖掘土木工程专业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元素,并根据建筑结构抗震课程自身的特点,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改革路径。分析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机制三个层面展开,并提出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建议:首先,课程思政应当从教学目标这一层面摆正价值观,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其次,思政元素应当映射课程的具体内容,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最后,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改革教学形式与机制,提升学生自我认知的思政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思政”示范性课程的建设,在分析课程思政开展方式的基础上,明确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要求,探讨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和思路,并提出“信仰+情怀+素养”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理念。以郑州大学土木类研究生为例,针对桥梁结构计算理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