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民居是我国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民居建筑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不同,其保护技术与模式亦有所区分。本研究首先就榆林四合院这一建筑类型的保护进行了理论总结,结合世界各国传统建筑的保护观念发展历史与相关国际宪章和国内法律法规有关条文的具体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价值评估和分级措施,为今后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华中建筑》2021,39(6)
作为中国建筑遗产保护体系中的一部分,历史建筑逐渐受到重视,而历史建筑的评估工作作为历史建筑保护和利用的基础至关重要。该文对我国历史建筑评定工作的发展进行梳理,并从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评定年限、价值倾向及地方差异等方面,对各地方评估标准的发展及其差异性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标准中历史建筑的年限限制在逐渐减少;历史建筑更加倾向于体现社会和文化价值;地方标准更加倾向于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貌的体现。历史建筑地方标准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历史建筑及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挖掘工作。  相似文献   

3.
历史建筑平移保护与加固改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加固关系到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绵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当今城市建设中用历史和发展的眼光处理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对体现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具有积极意义。总结了历史建筑的保护加固现状和三种保护方案,根据不同历史建筑的特点和保护要求,提出了加固技术、整体迁移技术和在保护历史建筑本体的同时如何提高其抗震性能等关键技术措施,从结构角度分别对五个已完成的典型工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官世洪 《福建建筑》2022,(11):45-47
“共和壹号”为近现代公共建筑,具有鲜明的福州特色和时代特点。为此,讨论如何对历史建筑“共和壹号”进行保护和利用,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通过功能活化利用,激活文化、社会和经济价值,保护优先、精心修缮、慎重改造,加固保护建筑结构,改造空间和提升性能;再造民国风茶港文化街区,重现历史场景,发挥历史建筑作为文化资产在当代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传承福州优秀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5.
福州双杭历史街区作为近代商业中心,商业文化极具地域特色。随着福州城市的建设,街区更新保护提上了议事日程。文章根据史蒂文·蒂耶斯德尔在《城市历史街区复兴》中提出的历史保护七个主要价值,以福州双杭历史街区为例从美学价值、建筑多样性价值、文化记忆价值、商业和经济价值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剖析,详述了双杭街区的空间形态、建筑类型、商业文化和宏观区位,诠释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工作的多重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物保护规划强调以价值为规划核心,文物的认定及保护均是基于价值的判断,以价值评估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认定文物构成及保护对象,并对其提出合理的保护、利用及管理措施。文物建筑在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基于对其价值的认知。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工作通常着眼于名城整体及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价值评估并非其重点工作,然而文物建筑是其构成的重要因子,对于其价值认知是对名城理解的重要构成。因此对于文物建筑的价值研究,既要基于文物建筑本身价值研究,也要发掘其在名城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以《潮州老城古民居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为例,在详翔实的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探索、记录常住民的历史文化,发掘与串联历史资源,从历史信息、建筑本体及城市史三方面,挖掘古民居建筑群的价值,以此作为保护规划的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7.
指出我国现行建筑适用性评定标准主要针对既有建筑,这一评价体系没有体现历史保护建筑的文化价值因素,而这正是进行历史保护建筑鉴定的主要约束条件,本文在既有建筑适用性评定方法的基础上,引入历史保护文化价值影响评价体系,提出适合历史保护建筑结构的适用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国内以往的城市化中,只有少量文保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废墟得到保护,而大量饱含城市集体记忆的一般历史建筑废墟被忽视,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中国的文化观念否定岁月价值的存在。研究文化观念否定岁月价值的机制原理,可以为保护这类建筑遗产的弱势群体提供理论依据。文章从"生死观"和"传统废墟观"展开研究,前者决定了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主的建造材料和重"式"轻"代"的营造方式,进而无意识地影响了岁月价值的有效累积。后者使废墟成为传统文化的消极符号,使人们有意识地忽视了岁月价值的历时性。应转变这种传统认知,选择性地对具有潜力的一般历史建筑废墟进行活化,使其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优秀建筑作为南宁市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将有利于提升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知名度,给城市带来多重效益。因此,开展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工作迫在眉睫。研究针对南宁市历史文化保护现状,在分析近现代优秀建筑现状特色的基础上,构建近现代优秀建筑综合价值评价体系,并从保护层次、保护方式和规划管理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分级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南京、悉尼,仰光与澳门这4座存在着巨大文化差异的城市,都面临着如何协调新建筑开发与真正具有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保护之间关系的问题。虽然新建筑与传统建筑差异明显,但二者的融洽相处对一个现代城市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都是城市身份与建筑价值的体现,不应该轻易地被损坏和丢弃。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亚洲也拥有相当数量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极高的传统建筑物。在对这些传统建筑物实施保护时,应认真考虑它们与周围环境的视觉关系,特别是在其周围出现现代建筑时而引发的视觉冲击。中国,缅甸这两个亚洲国家,虽已意识到了传统单体建筑物和传统建筑区的保护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未能形成普遍共识,这在其历史建筑物的相关保护法规中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1.
雷州会馆建筑是雷州传统建筑之一,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仙城会馆是雷州会馆建筑中仅存四座之一,建成最早,规制甚高,规模宏大,在雷州传统建筑中较为罕见。由于历史的原因,仙城会馆建筑保存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对其进行建筑研究保护刻不容缓。文章以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为依据,梳理仙城会馆的历史和分布,考证仙城会馆的建筑形制,并对仙城会馆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为后人研究雷州会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寺庙建筑是徽州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原因,徽州寺庙建筑遗存量相对较少,但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宗教价值和突出的地城文化特征.该文以歙县丛林寺为例,分析其建筑结构特征、彩画形制及典型的文化特征、突出的文化价值,并从综合性研究、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合理展示与利用三个方面对丛林寺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徽州寺庙建筑遗产的保护及利用做出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以徽州府衙重建改造工程的实地调研为研究背景和主体,并对国内众多历史街区中历史文化建筑更新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我国现有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更新的模式与策略,在对徽州府衙重建工程的建设过程和经验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国内历史文化古建筑尤其是衙署建筑保护更新的前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4.
陆琦  谭皓文 《新建筑》2011,(6):140-143
随着城市的急剧扩张,使城市边缘的历史村落及文化价值正在逐渐消失。在极力提倡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的今天,纳入城区历史村落建筑群的改造利用已刻不容缓。建筑师应在保护具有文化价值的建筑和街道,研究其历史文化的同时,根据时代的需要提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城市街区规划。  相似文献   

15.
武威市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都及佛教盛行之地,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经济、军事和宗教发展等历史,也在丝绸之路的核心要塞地区,吸引很有游客到古凉州进行文化旅游,其建筑遗产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正在进一步完善。文章基于旅游文化,对武威市部分建筑遗产保护进行分类研究,从旅游文化中寻找建筑遗产保护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方案,使得武威建筑遗产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全方位的保护,使其更好的发挥历史价值,为今后建筑遗产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古城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已成为当今学术热点.山陕会馆是山陕两地商贾在扬州进行商贸活动的载体,是当今建筑遗产保护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以梯度理论为视角,通过对扬州山陕会馆建筑文献的梳理和实地调研,针对其历史文化挖掘不足、保护区划不明确和展示利用方式欠佳等问题,提出山陕会馆建筑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梯度保护策略,构建分类、多级保护方法,为同类型历史建筑提供保护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毕凌岚  钟毅 《城市规划》2012,36(7):44-52,59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已经成为一种常识的背景下,与历史文化街区相关的各类社群对于这一地域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处理保护与发展关系的问题却争论不休,其争论核心就是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一区域对于整个社会的综合价值构成关系,以及这种价值对现代城市生活施加影响的机制,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成都为样本,选择了四个典型街区进行调研.研究发现:不同社群基于自身立场的价值评判标准差异巨大;而且不同保护发展思路的具体建设成果在不同人群心目中的现实价值也存在巨大反差.基于这些研究成果,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历史文化街区之于城镇的意义进行反思和推演,探讨了怎样的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和建设标准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文化,同时又能够切实促进文化的真正延承.  相似文献   

18.
建筑风格与时代背景、文化紧密相关,建筑的营造法式折射着社会进程,对建筑的千万评价里无论是批判或是歌颂的声音,都是历史标本的价值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民国政治制度昙花一现,但民国建筑却千娇百媚地绽放了这一时期独特的文化。如何做好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同时使其能够融入现代生活,不仅是政府部门思考的问题,也是一线从业者的责任。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在龙泉西街保护项目的实施经历,介绍近现代建筑调查分析研究及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一战"作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世界发展进程影响深远。这一时期保存至今的遗址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更需保护利用。该文以青岛山炮台"一战"遗址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价值评价及保护利用策略。通过对"一战"军事防御体系及炮台建筑历史演变的梳理总结,分析归纳出青岛山"一战"炮台遗址建筑的价值评价,总结炮台建筑保护利用的问题,并依据历史建筑的保护原则,提出保护利用策略,为青岛山"一战"炮台遗址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使其能够凸显真正的价值并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利益主体理论,从遗产价值与利益主体两个方面,对文化遗产价值的共性与历史文化村镇的个性价值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当前保护与开发利益模型中民居建筑所有权被分解为与居民利益游离的状态。针对这一问题,结合生态学理论中生态补偿的概念,引入文化补偿机制以实现相关利益主体关系的良性循环。在此基础上,提出居民拥有历史建筑的立面权,并通过对开发利益分红的方式将其转变为直接经济利益,以激发利益关系中居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促进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